还有半个月左右就是过年,过年最早的一天是除夕,准确地说是除夕夜。除夕当天不庆祝,白天该干嘛干嘛,提前放过年假的人已经开始休息了,而仍然有许多人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除夕夜的白天依然上班。但是到了晚上,夜幕降临之后,庆祝便渐渐开始了,就算过年还要上班的人,除夕夜的时候依然有时间庆祝,欢庆过年的到来。
放烟花是必然的事情。烟花很好看,一溜明亮的光线射向天空,到达一定高度就绽放了,颇有炸弹爆炸的感觉,在天空散开,呈花朵型。颜色也不尽相同,烟花的颜色大抵明亮,没有看到过灰色的烟花,也没有颜色黯淡的烟花,大抵是明亮的红色,仿佛熊熊的火光,再不然就是靓丽的绿色,凝望时候瞬间有种置身草原湖水旁边看萤火虫飞舞的感觉,也有明亮的蓝色,有点演唱会上激光束的感觉,看着鲜艳至极。烟花是美丽的,给人的视觉带来冲击感,让人眼前一亮,瞬间出现,又瞬间消失,是一种短暂而又绚烂的美。
我放过的烟花档次低端一点,现在看到的是那种几十上百元的烟花,一个水桶大小的盒子,放在地上,点燃引线,然后噗噗向天空发射烟花,有点战争现场的感觉,那声音也响亮,每一发都发出咚咚声。而我放过的烟花是持在手中的那种,用打火机点燃引线,出口对着天空,一发又一发的烟花就往天空射,当年的价格比较便宜,一般几元钱就能买到。
无论高端还是低档,烟花都有一个发射装置,就是放在地上类似矩形桶的东西,也是我拿在手中的那部分,这是烟花出现的源头。没有这个东西,烟花来得无根无据,或者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天空,这是烟花的“根”。
记得非典流行那阵子,我恰好小学毕业,迷上了起骑行车,照我们的说法,不叫骑自行车,叫蹬自行车。自行车是非机动车辆,不用驾照拿到手里才可以骑,只要买得起就可以随时上路,而且不受年龄限制,老年人只要身体健康就可以骑,小孩子只要会骑也可以骑,更莫说成年人。我就是那阵子喜欢上骑自行车的。
自行车的结构也很简单,不比机动车。记不清哪里看到的图片,或许是某本汽车类的杂志上看到的,看到过某款机动小车的结构图,确实,图制得很精细,每一个部位纤毫毕现,但就是看不懂,除了四个轮子和车壳,我什么也看不懂。真是煞费了一番制图师的苦心了,精心制作后碰到个不懂行的人。
而自行车的结构,不用看图也能明白,很简单很容易看懂的结构,只要知道自行车长什么样,就知道自行车的结构。手掌的部分是类似方向盘的东西,自行车上叫龙头,用来控制方向。中间是座垫,骑车人坐的位置,一般是皮制的,下面垫有海绵。后面一般还有一个座位,且一般是金属条制成,可以搭人,也可以放些货物,运输之用。下面是前轮后轮,自行车只有两个轮子,一样可以自由行驶,当然了小孩子骑的自行车是四轮的,后轮旁有两个护轮。两个轮子中间就是踏板位置,骑车人脚放在上面,靠两腿互换且配合的动作给自行车提供向前行进的动力。
照我这个骑车人的看法,最关键的就是踏板,因为就算其他所有部件都在,没有踏板自行车的动力便没有来源,没有踏板的自行车形同摆设。
最近天气好了很多,可能是因为迫近过年的原因,大地已经有回暖的趋势,毕竟阴极阳生,虽然立春之时未来,但吹来的风已经明显有暖意。今天下午出了一小会儿太阳,走在街上晒太阳的同时,微风细细,轻抚面颊。
这个天的风已经开始舒心了,吹在脸上还带着些寒意,但不是冬季惯常有的那种冰冷的风,仿佛把手伸进了冷水里面。吹在脸上也没有刮的感觉,反而如盲人按摩店的手一般拿捏有度,吹着很舒服。
体验风是一件很舒心的事情,但要思考关于风的事情,便有点开脑洞了。风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能引起万物的变化,树叶会飘动,云也会因为风的力量而行走,吹在身上也衣袂飘飘,但风本身是看不见的。意识到风存在的时候,风才存在,而风的吹来给人一种没有源头的感觉,也就是说不知道风来自什么地方。风不像水,水有确切的源头,长江有长江源,黄河有黄河源,就算家中的自来水,也是来自江水的某一段经处理以后送到千家万户。风的吹来似乎没有源头,因为无法搞明白风来的源头,也就是风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风的形成虽然没有源头,但是有原因。风形成的原因其实就是气流之间的互动,冷空气和暖空气相遇,会有温度差和气压差,两种空气便会相互流动,冷空气流向暖空气,暖空气流向冷空气,如果冷空气和暖空气的气团足够大,而温度差气压差也足够明显,便会形成风。虽然风没有来源,但风的形成有原因。
小说阅读的时候,看到的是起起落落的情节,是故事中发生的悲欢离合起盛衰落,但驱动情节向前走的是人物,人物才是情节的驱动力。人物凭自己的性格行动,才会产生事件,而多个事件之间相互摩擦交织,就形成了情节。人物并不单单只是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它是情节前进的源头,情节并不是自动前进,仿佛失控的机器或者中了病毒的电脑一般,疯了一般向前走,而是在人物自身意愿的前提下,因为人物的行动而展开了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