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者要做的不是为对方提供解决方案,而是通过提问题引导对方自己找到症结所在,即问题的本质 。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现在的问题?
环境还是个人。
若是环境,并且自己无法改变环境的前提下,就应该考虑换一个环境。
换了环境,前一个问题是否会继续出现?
若此类问题在任何环境下都无可避免,就要思考如何改变自己来应对环境。
自己是否足够优秀?
能够换一个环境的前提是自己足够优秀,才配得上更好的地方,有能力找到新的环境。
想改变 还是 一定要改变?
首先要避免频繁抱怨,不作出改变而原地踏步。
不管是改变自己还是环境,这个重新修正自我地图的过程都是十分艰难的。
一定要改变,就要付出行动,系统的思考行动计划,落实行动。
参考:
1
ERG理论
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尔德弗(Clayton. Alderfer)在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接近实际经验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奥尔德弗认为,人们共存在3种核心的需要,即
生存(Existence)的需要、
相互关系(Relatedness)的需要
和成长发展(Growth)的需要,
因而这一理论被称为 “ERG”理论。
2
「以色列人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形而上地说,人类的两大原始驱动力是食物和性。前者为自己活着,后者为基因活着。
我对商学院的同学们说,如果有些事情,百思不得其解,想不明白的时候,请把你的头脑里的知识清零,回到原点。你从钱和性这两个方向去思考,一定会得到答案,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愚蠢,我们很多时候看到的蠢,背后大多有“饮食男女”四个字。
很多时候,不合人性的“真相”都是编造的,而编造“真相”的目的,往往不是为了钱,就是为了性,或者二者兼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