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富老师财经读书圈,今天我们开始新书的学习,由古斯塔夫勒庞撰写的《乌合之众》。勒庞是群体心理学创始人,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他在1895年出版的《乌合之众》影响至今。
群体都是理性的吗?为什么“好人”在群体中也会“变坏”?挥斥方遒的伟人在领导群体时都善用哪些方法?作为普通人,我们该如何认识群体、观察群体、摆脱群体、利用群体?
这本书都会告诉我们答案。
富老师读完这本书时,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本书很薄,区区七八万字,但内容很厚,可能需要思考一生。
这本书就像一支枪,在好人手里,它能震慑邪恶,如果落到坏人手里,可能会产生万劫不复的灾难。
听到这,各位小伙伴可能被富老师搞迷糊了?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为何具有如此魔力?别着急,让我们开始今天学习吧。
作者说,当若干个体带着一个目的聚集成群,就会产生某些新特征,并且群体的无意识将完全取代个体有意识的行为。
我们看到的群体表象,就像波浪,是深海动荡在海面的表现,而我们对海底一无所知。
同时,整个文明的更迭,都是被群体推动的,民众最大的工作就是摧毁旧文明,想想咱们国家历朝历代的变更,皆为如此。
实际上,世界上所有的大人物,一切宗教或帝国的缔造者,一切信仰的传播者,甚至一个团伙的小头目,都不知道自己是心理学家,但他们常凭直觉对群体心理有深刻的理解。正是对群体性格的精确把握,让他们很容易掌权。
群体无法接受任何观点,只能骗。领导群体的基本原则是,不能把他们当作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人看,只能求助于能打动和诱惑他们的手段。
比如,立法者要加税,这时有两个选项,一个是提高个人所得税1%,另一个是提高间接税,像消费税10%。
如果是一个理性的个体,稍微用脑算一下,就知道第一种对被征税人更为有利,但事实是,作为一个群体,大家无法接受从工资里多增加税金,宁可多增加那些他们看不见的税种,即便多交钱,也乐意。
因此,对当政者来说,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
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是群体呢?大家印象中的群体都有哪些经典画面?
跃上富老师脑海的,是股市暴涨时人们疯狂买入;是足球场上双方球迷口无遮拦的对骂;是跳广场舞大妈一曲接一曲时的红光满面。
“群体”这个词字面上指的是聚集成群的人,民族、职业、性别并不重要,聚集的原因也不重要。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群体的含义大不相同,它就像一个特别的生命体,会形成统一的性格。
举例来说,机场中有1000人,这些人随机的聚集在一起,并不构成一个心理学意义上的群体。
喜欢成龙的人,特别是他的粉丝,不管身在天南海北,这帮人就会构成一个心理学上的群体。
自觉的个性消失、思想感情的统一,是群体即将诞生的预兆,而且不需要他们共处一室,只要心往一处想就可以。
举例来说,前几年有个事情让我特别震撼,网上突然散播一组假消息,说成龙逝世。结果国外成龙的粉丝,立马疯了一样在各大平台留言,有的甚至失声大哭。老外们对成龙大哥的无独有偶的偏爱,让富老师大吃一惊。
作者说,只要6个人就能构成一个心理学意义上的群体,千百人的随机相处则不行,在某项影响力下,特别是民族情绪煽动下,一个国家也会变成一个群体。
本书我们讨论的都是心理学意义上群体。
群体一旦形成,就会获得某些一般特征,昙花一现但十分明确。有共性,还有特性,今天我们先说共性。
群体最明显的特征是,个体融入群体后,不管是谁,无论其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才智是否相同,都会被群体的性格缠住,使我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变得和单独状态下完全不同,仅仅因为他们变成了群体这一事实。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平和、无害、正直的人到了战场上会变成一个杀人狂魔,退役后他们又回归常态,变成安静守法的公民。
群体聚合时,毫不相关的人们汇集在一起,个体之间并不是发生了加法或者取平均数,而是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东西。
举例来说,当年富老师看NBA时就遇到过一次“黑八奇迹”,一个球队中每个人实力平平,但融为一体后,竟然战胜了水平比自己高出一截的队伍。就像班里倒数第一名考过三好学生一样让人震惊。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作者说是因为无意识不仅支配生理现象,还主宰意识的运行。
翻译一下,我们在看足球时,经常听到评论员赞赏一名球员的话是这样说的:“某某球员意识出色。”
意识本身就是一个抓不住、摸不着的东西,这种意识或者无意识,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俗话讲叫“娘胎里带的”。
性格上的共性是由未知力量支配,一个民族的大部分普通人都处于同一水平,这些共性就是群体的共性。
一个科学家和一个鞋匠之间,才智或许不可同日而语,但从性格角度讲,没有高低之分,差距很小。
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人喜欢存钱,而且工作特别卖力,其实整个东亚都是这状态,日本人、韩国人都是如此,但转身看看非洲,人们乐于享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完全相反的两种生活态度。
作者说,群体拥有的品质都很普通,一点也不高大上,所以无法完成高难度的事情。群体并不叠加智慧,叠加出来的都是愚蠢。
所以,一群高智商人开会决策出来的方案,并不比一群白痴通过的方案更有效。那是否有可能出现一群白痴决策出来的方案更高明呢?很不幸,结果只会是更愚蠢。
因此,群体的智商是有上限,但无下限的。
群体中之所以会这样,有这么几个原因:
[if !supportLists]第一,[endif]个体群集后,会仅仅因为变成分母之一而获得一种无所不能的强大感,使他敢于发泄本能,而他脱离群体时本来是可以压抑这些欲望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传染。在群体中,任何行为和情绪都会传染,这种传染性很强,强到个体会欣然为了群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这种倾向和人的天性完全相反,个体很难做到,除非他成为群体的一员。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叫易受暗示性,它导致个体进入群体后常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在群体行为中淹没一段时间后,个体很快就会进入像催眠的状态。
比如传销团伙,一开始强行把人们聚集在一起,谁都不能走,如果人们被洗脑成功,传销团伙肯定会让大家各自回家,因为需要他们带来更多的客户,这时人们已经被发展成下线,对上线言听计从。我们听到的从传销窝里跑出来的,只是那些洗脑不成功的人。
个体构成群体后,与催眠状态类似,个体不再有行为意识和人格意识,意志和思考能力都不见了。某些器官被压制,某些器官被释放,这种力量在群体中互相传染,力量因相互交互而加强。
个体很难对抗群体洪流,不是说没有人能做到,能拥有强大人格、抵御暗示力量的个体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总结一下群体共同的特点:
意识人格消失,无意识支配人格,暗示的传染性将思想情感引向同一方向,有立刻落实指令的倾向。
他已不再是他自己,而变成了一台不受自己意识控制的机器。
另外,仅仅因为融入了组织化群体这件事,一个人就在文明的阶梯上跌落好几个台阶。在群体之外,他可能是一个神,有修养有道德,融进群体后,就可能变成像动物一样被本能支配着的狂人。
听到这是不是觉得挺可怕的,富老师读到这,突然想到《明朝那些事儿》中描述的明朝官场,出现过好几回,仅因观点不同,一群读书人生生把人给打死,还是在国家最高级别的会议上。
作者还说,个体进入群体后,发生质变的不只是行为,在完全失去独立性之前,甚至思想感情都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像守财农变得挥金如土、老实人变成了杀人如麻的机器的事例屡见不鲜。
单论优缺点来讲,个体完胜,个体要比群体聪明的多,也理智的多;群体的优点屈指可数,唯一能安慰我们的是,群体比个体更勇敢,也更果断。
群体更容易被鼓动起来,为了保卫信念或执念慷慨赴难,为了荣耀和荣誉热血沸腾,正是这种英勇创造了历史,否则人类历史也没那么些精彩的故事可讲了。
下一期,我们聊聊群体的情绪和道德。
我是富老师,选好书,讲干货,让一部分人快速成长。获取更多好书和福利,关注微信公众号富老师财经读书圈,富老师愿意和你一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