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寓教于乐,玩是学的手段,而不是替代学习的生活方式。重要的是在玩中让孩子学到什么,以及如何学到这些知识和能力。
3岁到6岁,是孩子开始接触社会的阶段,幼儿园中能学到什么,很重要。如果我们把眼光看远一点,别盯着小升初,也别盯着高考,而是看到中国孩子大学、工作甚至更遥远的未来,就会发现,幼儿园不是教太多,而是教太少了。
我们看看身边从幼儿园一路杀到大学的应试教育成功者,包括我们自己,就会发现:
有人缺乏对规则的尊重、对对手的尊敬、对公平的坚持;
有人缺乏对知识的渴求、对科学的信任、对逻辑的认知;
有人缺乏基本的审美能力;
有人缺乏体育运动的兴趣、饮食的良好习惯;
有人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社会的回馈,对弱者的同情;
有人缺乏起码的个人兴趣爱好;
有人缺乏自立谋生的能力和信心;
有人甚至缺乏照顾自己的生存能力。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觉得自己缺少上面这些都不重要,只怕缺钱。这些都是幼儿园该教的,可惜很多人大学毕业了还没学到。
学校重视教学没错,升学考核也没错。错误的是只在乎科目考试成绩,而不去关注和考核这些对孩子成长更重要的因素。
教育改革的重点,不是什么减负,不是什么快乐,而是如何更加有效地培养孩子走向自信独立多样化的人生。
过早地让孩子学习小学内容,肯定是错误的。
但错误是因为孩子这个阶段有更重要的“功课”要完成——他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初步搭建自己的三观、要对这个世界和身边的人有爱心、对自然、对科学、对学习要有兴趣、应该开始拥有自己的个人爱好......
他们应该很忙的才对,他们有太多需要做的事情要做,而这些事比背古诗做加减法要重要得多,这才是不应该“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