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看到自己外貌的缺点,经常抱怨;孩子经常回来说**同学嘲笑我的**行为;孩子很想参与舞台表演,但是总因情绪紧张而影响成绩……
☆☆☆☆☆☆☆☆☆☆☆☆☆☆☆☆☆☆☆☆☆☆☆☆☆☆☆☆☆☆☆☆☆☆☆☆☆☆
这些现象多少会发生在我们身边,作为父母是怎样进行疏导和沟通?沟通有法而无定法,不同的亲子关系、沟通时的状态和沟通时的环境等因素都能影响到沟通效果。
我以前的处理情景历历在目:你为什么就看不到自己外貌上的优点,你的眼睛是那么迷人,你的皮肤是这么白……我能举出你的外貌优点远远胜过你关注的不足,你怎么就不会换个角度思考呢;同学嘲笑你,如果你觉得她讲的有道理,你应该接受而改进,如果没有可取之处,你就可以把她的话当风吹过啊;只要你认真准备,上台表演就能减少紧张,你还是认真练习吧……每次与孩子沟通我总是情绪高亢,思维活跃,据理力争,希望孩子能明白我的分析和用意,而事实上我看到孩子要么无助、要么不满、要么无语的状态,我真是欲哭无泪。
难道是我方法不正确,还是我分析不到位,或许是孩子理解力有问题……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样的,关键是我们做父母的能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对症下药。要找到症结,父母必须学会共情,与孩子共情,去碰触到孩子的感受,进入孩子的世界,感受孩子所感,想孩子所想。为了帮助孩子解决困惑,也为了我们开心生活,我尝试着用共情的方式进行沟通。我放下成人心理,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体会她的感受,突然我意识到自己从懂事起一直是在进行这样的斗争,自己对外界的评价非常敏感,这个强大的基因遗传给了孩子,只是我在孩子眼中看到自己。那么我是怎么成长过来的?我的这个特点对我成长的利弊是什么?年过40的我能不能结合自己的阅历更好地帮助孩子处理好“敏感”的困惑?治标要治本,了解问题的源头后,我主动和孩子挑起这个话题,承认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也有类似困惑,来拉近亲子关系,调动孩子探索父母的好奇心;然后和孩子用事例一起分析这个“敏感”特点对我们成长中的利与弊,让孩子接纳自己的性格;最后一起讨论我们今后碰到类似问题时的处理方法。
☉☉☉☉☉☉☉☉☉☉☉☉☉☉☉☉☉☉☉☉☉☉☉☉☉☉☉☉☉☉☉☉☉☉☉☉
短短20分钟以内的沟通,远胜于我以前口焦舌燥的半小时,孩子眼睛是亮的,笑容是真的,信心是满的,我们关系是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