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丰说绍袭太祖后,绍辞以子疾,不许,丰举杖击地曰:“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兒之病失其会,惜哉!”
诺,这段算是袁绍最奇葩的一件事了。。。。因为袁尚的病,然后就不打曹操了。。。汗。。 田丰激动的举杖击地。。。就差没有举杖击绍了。。。
田丰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 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 外结英雄,内脩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 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 使敌疲於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 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於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丰恳谏,绍怒甚,以为沮众,械系之。
悲催一号沮授死后,悲催二号田丰也快了。几次大败以后,田丰依旧坚守岗位,跟袁绍痛陈厉害。这一段局势分析不输给任何一个一流谋士。这套以逸待劳的战略策划当为沮授和田丰二人共同策划,对比出兵前的那番劝阻,更进一步的提醒袁绍,若不如志,悔无及也。 但就像我前面说的,袁绍已经进入赌徒心理,到了这个阶段,心里一百个明白,也已经不可能再采用田丰的计策了。。因为袁绍懂得一个罗永浩不懂的道理,别人打脸100次都没有自己打自己脸一次疼。。。 而死脑筋的田丰被不从以后,居然还恳谏。。。结果袁绍看着田丰的脸,又想起了沮授的样子。。直接把田丰抓起来了事。。
绍军既败,或谓丰曰:“君必见重。”丰曰:“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绍还,谓左右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
田丰也算是袁绍肚子里的蛔虫了,知道袁绍被打脸,必然回来杀自己泄愤。话说回来,这么了解袁绍的脾性,上一段里居然还那样三番五次的劝谏他,也真是忠臣无双了。。。
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我觉得预言帝荀彧说得很好了,个人的话觉得沮授田丰的计策可圈可点,可惜袁绍不用,至于辛评郭图完全不能看,尽出馊主意,关键袁绍很爱听……后来两子相争,两人也是“居功至伟”,他二人真不是曹总派去的间谍?说到间谍,袁绍谋主荀谌笑而不语。
田丰。嗯,他在智谋方面的表现,史有明文的记载中,与沮授一样,几乎是无懈可击的。陈寿在写沮授与田丰时的笔调是相似的,在所有袁绍做出作死行为的时候,他们都是反对的,再或者根本没机会反对(被剥夺了实权如沮授,被投入大牢如田丰),所以袁绍的最终自毁好局不仅无损我们对于两位的评价,反而更衬托出两位的高瞻远瞩,料事如神。
田丰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同样的条件下,沮授以疾辞,而田丰则明知袁绍的性格,还要再次恳谏。
真正处处以袁家存亡为己任。袁尚生病不出兵时,还以杖击地。
智谋和能力与沮授持平,又更比沮授忠心。
其次是田丰,这也是个河北人,也是在韩馥时期就已出仕,同时又因刚直薄有微名,所以不难看出,他和沮授是一个类型的,那就是富有名望的本土派,袁绍在刚得冀州的时候必然要征辟这样的人,以此来安定河北士人的心,而田丰本人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其谋士生涯的高峰在于袁绍"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众“时期,尤其是在与公孙瓒争夺河北之主的时候,彼时"绍用丰谋,以平公孙瓒”,此后由于袁绍已稳据河北四州,对河北人士的笼络不再是当务之急,同时又忌惮本土豪强的势力,所以改拉拢为打压,所以经常是对田丰的计策不加采纳,例如袁绍欲迁献帝于甄城被曹操所拒,田丰就建议不如趁曹操羽翼未丰袭取许都,袁绍不许,等到官渡战前,曹操奔袭刘备的时候,田丰又建议阴袭许都,袁绍还是不许,最后就是劝阻袁绍不要与曹操决战,由于“刚而犯上”,竟被下狱,其对自己身亡的预言也犀利的反应出了他看破人心的能力。
下面简单梳理田丰的经历。与其他谋士不同,田丰与袁绍的关系更类似于诸葛与刘备,他是在袁绍入主冀州之后,久仰大名,而亲自卑辞厚礼去请出山的。袁绍是个“能聚人而不能用人”的人,在折节下士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所以田丰出山的时候,俨然是太公、张良般的帝王师的地位。
《三国志》说:“(袁绍以)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
大概当时他在谋士群中的地位应该是与沮授相当或略逊的。
田丰的主要功绩,就是为袁绍带来了其成为讨董诸侯联军盟主之后的又一个人生巅峰——扫平公孙瓒。作为三国初期就领了盒饭的诸侯(而且他领盒饭的原因竟然只是另一个晚一点也要被打发去领盒饭的家伙,哎呀想想都觉得很不值啊),公孙瓒的实力其实一直是被低估的。由于其割据的幽州地处北地边陲,需要常常与少数民族作战,因此手下骑兵战斗力极强。这么说吧,如果要在东汉末年的割据势力中找一支军队去正面对抗董卓的西凉兵,那么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公孙瓒的部队。嗯,所以如果沮授献上“隆中对”的时候说“回众北首,则公孙必丧”只是轻描淡写的画饼,那么田丰就是实现战略蓝图的实干家和攻坚者,正是他的运筹帷幄,才使的兵强马壮的白马将军弹指间灰飞烟灭。是他帮助袁绍啃下了可能是一统北方四州路上最难啃的那块骨头。
而田丰其他的经历就与沮授类似了,有点“袁绍作死实录”田丰视角的意味。他也劝过袁绍迎天子,没有听;他劝袁绍趁曹操东征刘备的时候去袭取许都,袁绍一摊手说你看儿子病的这么重人家哪来的闲情逸致去搞偷袭哦;最后官渡战前,田丰劝袁绍别打啊别打啊,袁绍则是直接把他投入大牢了——从卑辞厚礼请来座上客到无人问津的阶下囚,这不过才九年时间而已。
然后就是那个有名的故事了。袁绍兵败了,有人对田丰说,主公这次输了,那么大人你一定会重新得到重用的。田丰这样回答:“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轻描淡写,却透着森然的冷意,他是真的彻底失望了啊。
果不其然,袁绍兵败回来之后,听信逢纪谗言,立杀田丰。
再是如何的天纵英才,智计绝伦,也抵不过一句“生不逢其时,生不逢其世,生不逢其人”。
犹记得荀彧在官渡战前对于田丰的四字评语是“刚而犯上”,确实犀利。可以说田丰正是因了他的刚正到近乎耿直的毛病才惹怒了袁绍,招来杀身之祸。而这也正是我把田丰排在沮授之下的原因了,从管理学角度看,田丰这是情商不够,对上管理没有做好。但是请注意,另一方面,既然田丰的智谋使他预见了袁绍的行为足以带来失败甚至覆灭,那么作为袁氏的谋臣,他当然要进谏,悍不畏死,虑不存己地进谏!
所以,大概田丰的死早在九年前接受袁绍礼聘出山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吧。
乱世纷纷,人如转蓬,生命像朝露一样随时会消失。士死知己,又岂非是死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