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片现场
唐诗问的这位魏处长,名片上显示是国家档案馆的处长,他不明白,国家档案馆的人怎么也跟着过来了。
魏处长尚未作答,张导接过话头,解释说,这部大型文献记录片《新四军》,是由京都电视台和国家档案馆联合制作,摄制组的人员也由两家组成,魏处长代表国家档案馆,他和小陈(那位年轻的摄像记者)属于京都电视台。
这么一说,唐诗立马明白,这个摄制组来头不小,应该是国子号的,他们要拍的这部《新四军》极具价值,将来不但要在京都电视台播放,还要在国家档案馆收藏。摄制组虽然只有3人,但这3位比以前来过的苏京电视台那3位,档次上要高一大截。单是这位张导,比起苏京电视台的那个老资老味的编导(唐诗已忘记他姓什么),人格魅力上就更胜一畴,谈吐不俗,见人就熟,真是层次越高越谦和。这个魏处长也不简单,论级别他和这个县级市的市长书记平起平坐,却一点都不张扬,一直坐在那里微笑不语,一副甘心做配角的姿态。
正说着,市档案局谭局长推门进来,还没说话,脸上笑成一朵花:“哟,来了这么多客人哪。请问哪位是国家档案馆的领导?”
“你是要找我?”魏处长一怔,疑惑地看着她。
张导和陈记者也一脸问号地看着谭局长,又看向唐诗。唐诗只好站出来,把双方作了个介绍。
“魏处长啊,您好您好!”谭局长伸出热情的双手,极其诚恳地说,“我们档案局就在楼上,请领导上去给我们指导指导。”
唐诗一听,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这个女人,巴结领导也不选个时候,人家是来拍片子的,正经工作还没开始,能去管你那破事?唐诗不用想也猜得出来,一定是刚才邵主任给他打过电话后,又给谭局长打了电话,告诉她《新四军》摄制组来巢拍片,其中有档案系统的领导,她这才闻风而动来套近乎。也不知道她那个上报国家级档案馆有没有批下来,为那事差点把党史办的档案室整没了,唐诗对此虽不至于耿耿于怀,但对她这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派终归是瞧不起。
魏处长倒很随和,听了唐诗的介绍后,握着谭局长的手说:“你是档案局局长啊,这么说我们是一家人了。但你说的指导工作就不必了,我现在是《新四军》摄制组的成员,既没有那个精力也没带那个任务,假如后期张导需要档案部门提供资料,你给予支持就好。”
“一定一定!”谭局长笑靥如花地应承着。
“资料应该是不需要,谭局长就不要费心了。”张导很客气地插了一句。又转向唐诗 :“不过唐主任还有点事,到时候还要请你说几句话。”
“请我说话?说什么?”
“就是我们到项家山村拍片时,请你在现场介绍一下银屏山大刀会的情况。现在先告诉你,你也好有个思想准备。”
“非说不可吗?”唐诗似乎不太情愿。
“当然,”张导坦然笑道,“有些历史上的事情,还是通过党史工作者之口说出来为好。我们在无为县拍那个惠生堤时,也请无为县党史办的王主任说了一段。”
说到这里张导突然转换话题:“唐主任,请问你是正职还是副职?无为县党史办没有正职,负责人王主任是副主任,你这边是不是也这样?”
这话问得太直接,一般人会受不了,但也没办法,搞记录片就得丁是丁卯是卯。熟知地方上称领导不带“副”字习惯的张导,必须得问清楚。
“我这边同无为县正好相反,只有正职没有副职。副职本来也有两个,一个退休,一个调出,现在只剩我这个独臂将军。”唐诗这是间接回答,他心中在想,干嘛呢,这是要验明正身啊。
张导却不管唐诗怎么想,从他那个大挎包里掏出采访本,一笔一划地记下来,又确认一下姓名:“是唐诗宋词那个唐诗吗?”唐诗说“正是”。见他这么认真三四,唐诗猜测,看样子自己在这部大型文献记录片中还要留下一笔呢!
中午市委办公室在招待所安排了一桌,招待摄制组一行,唐诗和谭局长以及市委办公室的杨副主任作陪。饭后3人继续陪同,市委办公室派了一辆小车,载着3人在前面带路,摄制组自己带了一辆依威柯采访车。
按张导要求,下去拍片要和乡镇政府打招呼。两辆车先开到银屏镇政府,打过招呼后,唐诗对谭局长和杨副主任说:“我建议你们二位就不要在这边停留了,小车调头赶往下一站散兵镇,给镇政府打个招呼,我们这边完事后就直接到项家山村,不从镇政府绕道,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二人正在犹豫,张导说:“这样安排好,少跑点路就可以多干点事,我们争取一下午把两个地方拍完。”二人这才上车而去。
这边唐诗带着摄制组去蒋家河口,银屏镇也派了个搞通讯报道的同志陪同前往。从镇政府到蒋家河口尚有5里多路,这条路汽车无法通行,便安排了一条小船顺着蒋家河开过去。
在河口,唐诗见识了摄制组的专业。陈记者先是对着裕溪河水面拍了一组镜头,然后不知从哪摸出个烟幕弹似的玩意儿,放在小船上点燃,霎时浓烟滚滚,这边张导指挥小船划起来,那边陈记者扛着摄像机开始拍照。唐诗伸头朝摄像机的显示镜看去,只见小船在硝烟中穿行,一派水战景象……
返回的船上,张导说起银屏山大刀会的事。他告诉唐诗,他们在途经省城时,曾采访过当年做大刀会争取工作的蒋天然,蒋老对大刀会很反感,认为那就是个反动的封建帮会组织。张导问唐诗,是否认同蒋老的这个观点,对银屏山的大刀会应该怎么看?
唐诗乍一听感到很意外,怎么会这样呢?他看过蒋天然的回忆文章,文章中并没有对大刀会作出这样的定性。
巢南银屏山大刀会由来已久,鼎盛时期号称十万之众,以大刀为主要武器,打出的口号是“练武防身,保卫家园。”由于声势浩大,日本人来了也不敢打他们主意。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庐江县东汤池建立后,队伍要东进北上,银屏山区是必经的通道,为此,指挥部特设了一个统战科,任命蒋天然为统战科长,带领少数武装进入银屏山区,去做大刀会的团结争取工作。进山后,蒋天然首先争取到开明绅士任绍堂的支持,随后在任绍堂的引见下,同大刀会总堂主项举鼎进行谈判,最终达成新四军和大刀会团结抗日的十条协定。根据这个协定,从大刀会中抽出1000多名青年骨干,组成巢南独立团,划归新四军战斗序列,其余大刀会员整编为巢南民众抗日总队,配合新四军行动。
在争取大刀会的这件事上,蒋天然可谓劳苦功高。谈判的过程虽然颇费周折,其中也不乏惊险,但是大刀会最终还是站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立场上。这段历史,党史上已有定论,因此,唐诗不赞成所谓“反动组织”一说。
张导听了唐诗的意见后,笑了笑,说了一句让唐诗一时摸不着头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