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批注:第二自然段文字的结构为总分结构,整段都是围绕着“赵州桥非常雄伟”这句话来写的。
为了充分说明赵州桥建造的雄伟,文中先列举了一系列的具体数字让读者去体会、去感受,“长五十多米”、“九米多宽”、“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三年级的孩子在阅读这些文字之后,极易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到参照物,去感受赵州桥的长度、宽度,以及河面宽度,然后在头脑中形成了赵州桥的一个整体大概的印象——这个桥规模不小。不由得让人心生感慨,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居然就可以建造出如此规模的建筑。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既没有卡车,也没有起重机,靠得全是马车与人工,就这样一车车、一块块、一层层,垒砌而成,这不得不说赵州桥是桥梁史上的一个奇迹!
“中间行马车,两旁走人”,这让读者在对上述文字的惊叹之余,更不禁大呼:在那个年代,人们居然都有了如此“人车分流”的观念,真是难得的智慧!可以想象,人、车行驶于此,互不影响,通行更具有了安全的保障,避免了不必要的灾难,这也难怪被人们称之为“安济桥”了。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这句话不难让人想象出赵州桥修建时的困难:五十多米的桥,没有如同现在的桥墩支撑,面对那湍急的水流,石头是如何一块块地垒砌起来的?这石头被人们先从深山中一锤一锤地造出来,再一块一块地拉到这里,一次次抬着摆放在水流中......我们眼前仿佛已看到了人们伫立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水中,传递着一块块石头、一层层摆放,形成了一道名副其实的人墙。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句话,让赵州桥的大概面貌已展现在人们面前:中间是一个大桥洞,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一边读着这些文字,一边就让人按耐不住提起笔,三下五除二,便画出了那大桥洞、小桥洞,一幅赵州桥的简笔画便初现雏形.......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原来,这些大桥洞、小桥洞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起到外形美观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们还有着自己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大桥洞可以满足河水川流不息的需要,当遇到“发大水”的特殊情况时,桥身就能够起到了阻挡洪水“一泻而下”的作用,当河水上升到一定的水位,小桥洞才会彰显出它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它貌似相当于现在意义上的“适时泄洪”,不至于河堤、桥面被洪水淹没。这样的思考与创意确实让人赞叹!
“创举”一词表示为创新之举,一种桥梁设计上的前所未有的突破,这也更显示出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的重要位置,与文本首段的“世界闻名”相得益彰。“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句话则将赵州桥的设计理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也是对上文中的“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的进一步深入说明。
原来,正是因为设计者李春如此的匠心独运,才能让赵州桥千年不倒!不得不再次感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了!]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批注:本段首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是一个过渡句,过渡句的作用就是承上启下,在本文中,它既对上文所表达的“桥之雄伟坚固”作了总结,又引出下文“桥之美观”。关联词语“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更进一步,说明赵州桥在建造上不仅仅追求其坚固,还追求技艺上的精美。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栏杆应该是每座桥上的必备之物,赵州桥上的栏杆也都是石头精制而成,还“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在古代,这全靠着能工巧匠的那双手,一锤一锤地开凿出来,不难想象其工期之长,技艺之难!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描绘了桥栏上雕刻的三种不同姿态的龙的形象,文字既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又整段形成了排比句式,“缠绕”、“吐”、“抵”、“遥望”、“刻”、“游动”一系列动词的运用,更写出了龙的活灵活现,凸显技艺之精湛。
为什么桥栏上要刻画着“龙”?我想,在古代,龙一定是天上的圣物,更是吉祥的代表。人们用龙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有龙的存在也定能保一方平安与日久天长。
在此,我想,也可以让孩子们大胆发挥想象,除了文本中描绘的三种姿态,还会刻出龙的哪些姿态来?可以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番,注意准确使用表示动作的词。这样的拓展训练,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还会大大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正实现语文教学学以致用的目的。]
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批注:最后一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赵州桥的赞叹之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足见赵州桥在我历史中的位置举足轻重,绝非一般,这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才干的见证!赵州桥也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
[总批:《赵州桥》这一课,一篇老课文,虽历经几次教材改编,它却依然如故,并且让人深感常教常新。我想,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它的价值,不单单是文本自身所具有一定的学习价值,更在于赵州桥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位置,在这样的课文学习中也是对孩子们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绝好契机。
本篇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整体上来说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写出了赵州桥建造雄伟坚固、设计美观两大特点,开头、结尾呼应,写出了赵州桥的历史悠久与重要价值。
第2、第3自然段则介绍了赵州桥坚固、美观的特点,是文本的重点部分。为了说明桥的坚固,课文先介绍了桥长和桥宽,以说明这样的桥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是相当雄伟的。接着具体介绍桥的设计,强调这种设计是桥梁史上的一大创举。最后介绍这样创新设计的好处,道出了桥面坚固的原因。文本又通过具体描写桥面两侧样板上雕刻着的龙,表现了赵州桥的美观。“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等词语把龙的各种姿态描写得栩栩如生,仿佛赵州桥就在我们眼前。
另外,本课的插图也与文本相得益彰,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将更加有助于学生们了解赵州桥,加深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
本课的学习,在让学生了解文字的准确、布局的合理的基础,更要引导学生不断感受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与民族自豪感。在一千四百多年前,中国的这一壮举震撼了全世界,时至今日,它仍然令很多外国人不可思议,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居然就拥有如此的才华与毅力,才有了如此举世瞩目的创举!它将世世代代成为中华儿女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