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赵州桥文本解读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批注:本段交代了了赵州桥所在的地点,别名,知名程度,设计建造者以及建造年代。
开篇第一句中“洨河”的“洨”Xiao字读音是第二声,很容易误读为jiao呢,我也是特意关注了下拼音才知道读xiao的。世界闻名这个词三年级学生不容易理解,解释为世界著名,出名。赵州桥的“州”很容易写错,这一点要提醒学生。在这这一句中: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河北省赵县的洨河是赵州桥所在的地点,赵县是河北的省辖市。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这里用了三个表示地点的词。河北,我还能大致想象出它在中国大致的地理位置,可是赵县,洨河却很陌生,没有什么概念。我想学生也应该和我一样的疑惑吧,读到此句时脑海中不能脑补出赵州桥所在位置的样子。上课时可以出示中国地图,找到河北赵县,帮助学生明确方位。世界闻名是指赵州桥的社会影响,石拱桥三个字中“石”点明了赵州桥所用的建筑材料,“拱桥”点出赵州桥的形状,文中说: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安济桥,我想:安济大概就是安抚救济的美好意思吧,当然这个词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哦!安济桥,赵州桥是同一桥,为什么赵州桥的名字家喻户晓,而安济桥的名字却很少有人知道吗?
第二句中“隋朝”点明赵州桥的建造年代,李春是赵州桥的设计并参加制造的人。“隋朝”的“隋”是个陌生的字,可以采用形近字比较的是李春生活的朝代,“隋唐元明清”隋朝比唐朝更早一些,这个年代感学生应该没有什么感知,而后面的“一千四百多年”又补充介绍了隋朝距离现在的年代,相比于隋朝,“一千四百多年”,要更可以感知。石匠是指李春的职业,也正式因为有着职业的优势,才有可能建造赵州桥。当然赵州桥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了,除了和隋朝的年代照应外,也表明了赵州桥有悠久的历史。“设计并参加建造的”说明了赵州桥和李春的关系,李春不仅设计了赵州桥,也参加建造了赵州桥。设计和参加建造两个词,从不同侧面说明了李春之于赵州桥的重要性,如果只说参加建造,把“设计”一词去掉,意思就不同了,所以只能把这两个词都保留,都不能去掉。
总之,第一段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一些基本情况,让我们首先对赵州桥有了大致的了解。为什么这座桥要让李春来设计呢?李春到底是怎样的能工巧匠呢?他为什么能够进行这样独创的设计呢?赵州桥又是什么原因才世界闻名的呢?距今一千四百多年,是历史悠久,怎样能够感受到这一年代的久远呢?是什么样的,结实吗,隋朝和一千四百多年到底一个什么样的时间概念呢,隋朝是581—619年,刚好距今1400多年。好奇的是这么多年了,赵州桥如今是什么样子了,历经时间的变迁赵州桥又经历了什么呢?]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批注:这一段文字主要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本段共有六句话,第一句是总括,写赵州桥非常雄伟。我想象着如果我能够站在赵州桥旁边,首先能感受到它的雄伟吗?雄伟一词是赵州桥留给行人的第一印象吧。让学生通过找近义词“雄壮”来感受它的雄伟。“非常”一词也准确表明了赵州桥雄伟的程度,这个词是表示程度副词,不能去掉。这句是本段的中心句,点明赵州桥“设计坚固”的特点。
第二句介绍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本句展开的。此句中的“砌”字读“qi”,是用石头堆砌的意思。第二句用列数字的方法介绍了桥长和桥宽,“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一句中,前面说桥长,如果承前直接说“桥宽九米多”,可是课文却变换了句式:有九米多宽。为什么呢?我反复读此句,发现“有九米多宽”有一种自豪,是在赞叹赵州桥的“宽度”够宽哦。“五十多米”“九米多”中的“多”不是确数,是约数,“五十”和“九”都是确数,确数后面再加上约数,就更说明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也符合生活实际,如果直接说“五十米,九米”则让人觉得不太符合现实。后面一句: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是对桥宽的一个具体说明,用桥长和桥宽来说明这样的桥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是相当雄伟的。
第三句介绍这座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桥下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的河面上。拱形桥受力好,节省建筑材料。这句话中说明建造这座桥使用的材料全部是石头,没有桥墩,是最让人惊诧的,桥墩的作用本来是稳固桥的,可是它没有桥墩,竟然还能横跨在37米宽的河面上,没有其他任何梁柱支撑,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吧,不得不让人惊叹赵州桥设计的巧妙和独特。特别是“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一句,“横跨”一词体现出赵州桥的雄伟,也是围绕第一句“雄伟”来表现的。“三十七米多宽”用来说明河面的宽度,要是没有这个词这个句子依然说得通,可是作者为什要加上“三十七米多宽”呢?这样更能体现出文章用词准确,也更显现出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一句,“只有一个”也反应了大桥洞的数量,“拱形”说明桥洞的形状,这也是赵州桥被称为石拱桥的原因吧,你看“石头砌成”“拱形的桥洞”。此句中的“没有”“只有”“横跨”句都说明了赵州桥的创新和与众多的桥的不同之处。在这么宽的河面上架桥,没有桥墩,这是多么的不思议,而且也反映出中国人的智慧和作者的自豪之情。
第四句用“左右两边”和“两个”准确地写出了小桥洞的位置和数量,体现了赵州桥设计的巧妙和精美。还是“拱形”,这样大桥洞和小桥洞形状上一致,不也体现了赵州桥的美观吗?读到此句,让人自然联想到“这四个小桥洞的作用”是什么呢?第五句直接做了说明。
第五句的“平时”,说出了桥洞的作用,等到发大水的时候,就充分体现了四个小桥洞的作用。
第六句从两个方面说出了赵州桥设计的好处,用“既和又“连接起两个句子,让我们清楚懂得这种设计的好处。说它是建桥史上的创举,一是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二是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种设计”指的是什么?读读前文就知道了,指的是“桥的四个小桥洞”,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什么是冲击力,可不可以借助视频资料让学生看一看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这样更加直观。所以,它不仅能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同时也反映出了这是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批注:这一段主要介绍了赵州桥的美观。第一句是个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座桥不但坚固是概括了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而且美观引起了本段文字。这也是一个考查知识点,要上学生明白如何承上启下的这是个难点,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突破。是不是可以这样问,赵州桥,是如何坚固的,如何美观的,你们找到文中的句子吗?找到后他们会发现坚固是在第二段是描述的,而美观是在本段主要讲解的。“不但……而且”是一组关联词,表示并列关系,这也是考查时的一个知识点。可以试着让学生练习用“不但……而且”造句。
第二句具体表现赵州桥是如何美观的,主要这赵州桥的桥面,先总写一句桥面有石栏,石栏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都是一刀一刀雕刻上去的,这雕刻的过程中雕刻工经历了什么,又有什么故事呢,不仅让人浮想联翩,更何况雕刻的是龙的图案,这更显现出雕刻技艺的高超;“精美”一词照应上句中的美观。那这图案是如何精美的呢?接下来用了三个“有的”引起的排比句来具体说明赵州桥的桥面栏杆雕刻图案的精美,有的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着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这些都是双龙,难道其他所有的龙的图案都是双龙吗?这又是为什么呢?三个“有的”侧重写了龙的不同姿态,用词“相互缠绕”“前后抵着”“回首相望”,似乎我们都能想象到他们的姿态,似乎在向行人们讲述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把桥面上雕刻的龙写得栩栩如生。
第三句: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所有的”强调了赵州桥桥面的所有的图案的全部,没有例外,真是再一次照应了“美观”,也就是没有不美观的。“游动”一词体现了龙的形态就像是真龙,加上“似乎”一词,语言更加准确,这些龙毕竟不是真龙。如果去掉就变成了所有的龙都在游动,容易引起歧义,只有真龙才会游动。这就是作者遣词用句的技巧。后面在加上一句:真像活了一样。既照应了前句中的“似乎”,又表明了赵州桥的美观。这一句充分表达了对赵州桥的精美设计的赞美、赞叹。所以,第三句都是描写龙的逼真,是对第二句桥面上雕刻的龙的图案逼真的具体描述,“似乎在游动”“像活了一样”都表现了雕刻者技艺的精美,是对雕刻者技艺的赞叹,也是赵州桥美观的一个体现。这一句是承接第二句来说的。它和第二句一样,都是第一句赵州桥美观的具体描述和体现。所以,第二段先总说一句:赵州桥非常美观,然后用桥面雕刻的龙的不同的形态的龙和这些雕刻的龙的栩栩如生,像活了一样来具体体现美观。
凡是走桥上过的人,都可以欣赏到这些精美的图案,龙的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一种动态美,还有飞龙,前爪抵着,回首遥望,像是亲昵的母子,又像是期盼着什么。这个时候,我也有个疑惑:为什么在桥面上雕刻“龙”的图案而不是其他动物的图案呢,还有哪些龙的图案呢?都是双龙的姿态吗?整座桥共雕刻的有多少条龙呢?看到仿佛像活的又会生出什么的惊叹呢?龙这不同姿态的龙又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据我了解,龙在古代是吉祥和祥瑞的象征,是传说中一种神奇灵物。不是有首歌叫“龙的传人“吗?那这龙一定不是凡物。龙,它神通广大。在过去不论是封建皇权统治者,还是普通百姓,都对龙的形象倍加推崇。龙不仅是权威和吉祥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赵州桥以龙的形象作为雕塑的主体,寄寓着美好的愿望。】
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批注:本段文字主要概括了赵州桥的历史地位和巨大价值。因为赵州桥历史悠久、建造完善、结构坚固、形式优美,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拱形石桥,建造年限也是最久的。赵州桥是由许多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积累而成的。它的设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智慧”一词能够理解,可“才干”一词是什么意思呢?生活中,一般我们说一个人很有才干,是说这个人很有办事能力。但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就应该可以明白了。设计者李春在桥上有减少水对桥体冲击的拱的设计,至今保存完好。怪不得世界闻名呢。
说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遗产”是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指历史上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的财富。最后一段既概括又高度赞美赵州桥,说它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也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也是赵州桥的价值所在。我特别想知道:在赵县还有其他历史文化遗产吗?全国还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呢?这些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好好保护它,如果你是赵县的一名群众,你觉得如何宣传赵州桥,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保护它呢?]
[总批:这篇文章以平实而又生动的文字介绍了赵州桥,先说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然后结构严谨的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设计精巧、雄伟、坚固和造型美观,最后一段总结概括赵州桥的历史价值和重要地位,值得我们花时间细细品读。通过学习,我们会更加具体,生动,直观地更多的了解赵州桥,这也是文化传承的一个方面。
从内容上看,课文共分四段。第一段写赵州桥的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建造年代。第二段讲赵州桥的雄伟。这与它的独特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围绕“设计”这个重点词,课文先写了赵州桥设计的特点,再写这样设计的好处。关于赵州桥,作者主要向读者说明了这座桥的两个特点——“雄伟”和“美观”。作者在说明这座桥“雄伟”这一特点时,为了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作者先是说明了桥的长度(桥长五十多米)和宽度(有九米多宽),然后以它所能容纳的具体实物为例又再次向读者说明了它到底有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最后,“没有...只有...”的句式以及桥的横跨距离(三十七米多宽的水面)又一次佐证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第三段重点词是“美观”。介绍赵州桥美观时用“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的句式,把栏板上龙的图案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传神。第四段讲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从主题思想上看,课文通过介绍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雄伟和图案美观的特点,既赞美了赵州桥,也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从表达上看,课文语言简洁,准确,生动。第一段是对赵州桥的整体介绍,第二、三段是赵州桥的坚固、美观的具体描述,从桥身独特的设计反应了赵州桥的坚固、雄伟,从桥面栏杆雕刻的各种姿态优美的龙来说明赵州桥的美观。第四段概括了赵州桥的历史地位和巨大价值。每个段落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结构严谨,成为一个整体。这篇文章的表达很有特色:每个段落都有概括性很强的文字,这些文字放在一起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第二、三段更是独具特色,它们的第一句话是这个段落的总起句,引领了整个段落。后面的文字是对第一句的具体说明,以第三自然段为例,第一句写了赵州桥的美观,后面的第二句写的是桥面栏杆雕刻图案的精美,第三句写了桥面雕刻的龙就像活的一样。后面的两句都是为了表现第一句的。这也是本文在表达上最大的特色。]
2022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