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能力的锻炼有三种方法:分别是坐享(冥想)、主动全神贯注的兴趣、反思;
我们一一详细道来。
首先,“坐享”(冥想)。通过“坐享”这种刻意练习来提高元认知能力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因为可能不少人是没有真正的兴趣,而反思方面是更加难的元认知能力的练习方法。那么我们怎样“坐享”?如下所述:
- 定时15分钟以上;
- 找一个舒服的姿势(最好挺直脊背);
- 闭眼;
- 缓慢均匀地呼吸;
- 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别在乎自己走神了,一旦发现即拉自己回来)
刚开始,我们一定会走神,去关注呼吸之外的其他东西,正因为有难度,我们才会不断地锻炼我们的元认知能力。这种“坐享”就是不断地让元认知能力发现我们的注意力不在呼吸这一点上了,用元认知能力将我们的注意力重现放在呼吸上,多次反复,不断激活元认知能力发现我们已经走神了。
其次,兴趣是另外一个提高元认知能力的方式。由于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我们往往会全神贯注。这里所提到的全神贯注应该是“主动的全神贯注”,这种全神贯注是另外一种刻意练习元认知能力的方法。
在此不得不引入兴趣的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感官兴趣”、“自觉兴趣”、“志趣”。
- 感官兴趣更多的是自己感官的体验,自己觉得很愉悦,让自己“被动全神贯注”进去,例如阅读小说、看电影等等;可以理解为“被动全神贯注的兴趣”;
- 自觉兴趣是自己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全神贯注状态,并在主动思考这个兴趣可以如何提高或上升一个层次,这个层次更加强调主动思考和刻意去做某一动作,例如我阅读一本小说,但我不断地思考作者的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我是否可以将它规整到一个小说体系中?通过思考兴趣的过程,我们不断地提升对这个兴趣的层次,不断突破兴趣的“玻璃顶”。这种可以理解为“主动全神贯注的兴趣”;
- 志趣并不是我们这一次的讨论范围,因为志趣也可以相当于是主动全神贯注的兴趣,因为志趣的特征是,你可以用兴趣来变现,即可以让你带来收入。
主动全神贯注兴趣,即自己主动去控制自己对兴趣进行发展,让感官兴趣变成自觉兴趣,而不是被动地被事物吸引你注意力。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李笑来老师时常会说不懂的文章依然读下去,即在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看不懂,觉得无趣,很多人是直接选择翻几下就不读了,而有些人是继续读下去,而且是一字不差地读下去,因为在不懂无趣的文章,我们会不断引起思考,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我该怎样去理解他呢?不懂无趣但依然一字不差地读下去,其实也是一种元认知能力的练习过程,这可能也是元认知能力强和弱的人之间的差别了。
最后,反思是对自己的各种行为的思考思路和思考结果的思考。思考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坏等等。其实我们经常所说的复盘也是反思的行为,但反思在此强调的是自己行为的思考思路和思考结果的深层次反思,而不是仅仅思考今天做过什么来“流水账”事件重现。
曾经在2015年BBC联合Hubbub做了一项关于休息的研究,调查了来自134个国家的1万8千人。结果中有一项是关于最有助于休息的活动,最后得出的前三名分别是:1)阅读;2)亲近大自然;3)独处;
即使那些外向性格的人,也做出了相同的选择。这三种活动,都有一个特点,都是沉浸式体验,即全神贯注地关注事物,无法这个时候正是我们元认知能力得到充分休息的时候。其中,独处其实更多的是反思。人们在独处的时候,更容易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觉、身体以及情绪上,这种情况正是我们元认知能力得到放松的时候。
反思,不仅是一种刻意练习元认知能力的方法,也是调节情绪的根本。不少人会说,控制你的情绪!然而控制情绪和控制时间一样,都是徒劳无功的。而调节情绪往往是让自己冷静,冷静常常并不是控制情绪的结果,而是“认清情绪来源,并找到解决方案的结果”。而认清情绪的来源,就是在调用元认知能力。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工作好多好难不想做,我觉得很烦躁,而想清楚为什么烦躁,烦躁的来源是什么是非常重要的,不少人通常是烦躁-不做-做其他事情-更烦躁-时间越来越近-焦虑-焦虑中草草完成工作-感觉很不幸福。其实当一个人有情绪时候,直接找出来源和解决方法是最快捷和有效率达到幸福感的方法。所以每一次遇到认清情绪的机会,就是一次锻炼元认知能力的机会,通过不断地打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我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必定越来越强大。
以上就是李笑来老师对元认知能力的刻意练习的方法,分别是“坐享”、“主动全神贯注的兴趣”和“反思”。方法虽有,但我们应该一步一步来,先开始最简单的“坐享”,做得差不多了,再加上反思的训练,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多容易去坚持,否则一开始都那么难,以免自己动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