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不是一种情绪、一种处境,而是一种哲学的高度。
英国生物学家、作家赫胥黎说过: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这句话。
孤独,是每个人都有的东西,与生俱来的,是生命的本质,一种特点。孤独是不孤独的开始,当惧怕孤独而被孤独驱使着去找不孤独的原因时,是最孤独的时候。
很多人害怕孤独,甚至觉得孤独不该是生命的常态,从而远离它。人本身就是孤独的,很多人只是意识不到生的孤独罢了。当一个人必须承受生命的孤独时,他也可以主动选择孤独。
有时候,孤独就是一种力量。一个人孤独的时候就是一支骑兵。孤独是一种沉淀,而孤独沉淀后的思维是清明。静坐或冥想有助于找回清明的心。因为不管在身体里面或外面,杂质一定存在,我们没办法让杂质消失,但可以让它沉淀,杂质沉淀之后。就会浮现一种清明的状态,此刻你会觉得头脑变得非常清晰、非常冷静。 一个人静静,心慢慢沉淀下来,便开始自己与自己对话,对话中知道自己是什么,想要什么,如何去得到它。从而鼓舞自己,鞭策自己,孤独给予自己莫大的动力。孤独就是你的第二空间,在这自由的空间中,你可以思考人生,天马行空的想象,也可以完善自己,使灵魂得以提升。周国平先生在《孤独的价值》一文写到:孤独之为人生的重要体验,不仅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而且是因为唯有孤独中,人的灵魂才能与上帝、与神秘、与宇宙的无限之谜相遇。我觉得孤独不仅只是内心世界的感应,更是自身的气质,不是因为外在的强制。就好像你在人群中的那份独立,那份与众不同。
孤独也是人生意义的重要源泉,对于具有创造天赋的人来说,甚至是决定性的源泉。
这世界上真实伟大的人并不多,他们创造了新的事物,改变了历史或是成为历史的焦点。他们有着独创的精神,也就是创新,而创新往往来自孤独,他们执着于属于自己的那份孤独。
因为孤独,激发了贝多芬、戈雅的艺术想象力。
因为孤独,才有“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等等。
更因为孤独,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康德思出人生哲理写成《谁是谁的太阳》一书,歌德花44年完成《浮士德》这惊世之作。
孤独是更空灵、更超脱、更形而上的。孤独孕育、唤醒和激发了精神创造力。凡正常人皆有创造力的潜质,区别仅在量的大小而已。一般而论,人的天性是不愿忍受长期的孤独的,长期的孤独往往是被迫的。然而,正是在被迫的孤独中,有的人的创造力意外地得到了发展的机会。所以那些伟大又有独创精神的人应很感谢孤独吧,他们才会喜欢上孤独,时间一长,也就形影不分离了。
创新来源于孤独这一说法,其实也是不为过的。
鲁迅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混乱时代,中国政府腐败软弱,国人麻木不仁,侵略者气焰嚣张,帝国走狗的猖狂行为实在令人发指。看到如此景象,怎叫鲁迅先生不堪忧?他看到暴力者试图以枪声打破死寂,但所有的枪声只是击向巨大空洞的孤独回声。他陷入了孤独,在这空间中不断思考,毅然决然做出弃医从文。此后,提倡白话文,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用文字来改变国人思想。此创新举动也是中国语言文字艺术文化的转折点。
是伟大的文化符号、民谣摇滚教父、反战英雄、音乐界传奇,这就是摘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美国音乐人————鲍勃·迪伦。他与“猫王”普雷斯利、“披头士”并称西方流行音乐的三巨头,但后两者的故事远没有他的传奇。迪伦富有个性,他对于任何道貌岸然的东西都保持着警惕。他说,“我只是觉得主流文化很落后,是个骗人的把戏。它就像窗外那坚固的冰霜,你不得不穿着鞋子走在上面。”迪伦也是个孤独诗人,他在孤独中发现了艺术的魅力,有着独创精神的他,把民谣和摇滚完美结合,创造了独属于自己的风格。
我们这代人很少读书。随着信息化网络时代了到来,手机的泛滥,读书更是愈来愈少。每次远行,在火车上,或是飞机上看的大多是低头族,玩游戏的,聊天的,看电子书的很少,看纸质书的更是所见无几。如今直播的大都是年轻人,直播生活中的零零碎碎,直播玩游戏,我想这是年轻人新一代的孤独。因为孤独的存在感和想被别人看到自己从而欣赏的欲望,大多数人去直播,直播渐渐的流行。这是对孤独新的表达和抒发。
孤独是一种距离。当你孤独的时候,你会很清晰地看到那个情绪下的自己,但是你却不会全然被这个情绪左右。比如你加入一场狂欢,你可能会完全投入其中,忘却周围的一切,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孤独的人,你就不会完全沉迷于其中,你仍然会保持清醒的头脑,会有一定的克制。
我可以孤独吗?
我常常静下来问自己:我可以更孤独一点吗?
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
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
愿沉潜于你的孤独,终有广阔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