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模块(1-4讲)学习笔记
课堂上我们应该关注每一名学生,通过创设有吸引力的情境,采用机会均等的课堂规则与要求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够参与课堂、投入课堂,从而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重视学生的思考,而不仅仅是最后正确的结果,让每一名学生都能能在课堂的旅途中有自己的体验。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推崇以生为本的课堂,那么我们课堂上是否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呢?也许,我们的课堂可以少一些教学目标、少一些课堂预设、少一些教师讲授,通过安排合适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多一些课堂互动交流, 每一名学生都有生成展示的均等机会,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让我们一起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做一名学生学学习的促进者。“探究力”、“创造力”和“协作力”。这三项能力是助力孩子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教师的工作目标之一是培养面向未来世界的人,显然,我们不能用过去的方法培养现在的学生去适应未来的生活。基于核心素养下项目式学习是一种通过对真实、复杂的问题进行探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实施,最终以成果形式呈现,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逐渐建构知识网、掌握必备技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学习模式。教师币要熟练使用项目式学习法,从微项目、到学科项目、跨学科项目,甚至超学科项目,提高课程整合能力,逐步成为一位学生中心教学的新时代教师。
第二模块(5-7讲)学习笔记
妥当运用“计时”、“计分”,优化课堂管理,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做的是借助这种外显的方式,去真正触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找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确定未来的奋斗目标与自己的梦想!”。这是我们教师努力创造主动学习的课堂迈出的一步,实践与思考仍在继续。“抢答”与“随机挑人”有其独特的价值,目的在于增强课堂的互动性,营造充满趣味或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参与课堂才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起点,让课果堂“活”起来,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充满互动的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无论是“投票”还是“评价”,通过反馈器都能实时生成数据,但仅仅只有反馈贵并不够,通过反馈数据有效促进学习才是真正目的。这需要我们每一名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去获取、理解、应用数数据,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在“刻意练习”中提升自己的数据感,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三模块(8-10讲)学习笔记
“改变顺序,启动思考”为陈老师的信息化教学打开了另一扇窗,而“思考金三角”就是打造优质数字时代课堂的有效模式。数字课堂关键不在信息技术,而在如何 J让学生学习思考“得当”。在“创造不同一发现不同→走向认同”的过程中,小组对话成为促进思考发酵的重要环节,除了需要有有效的规则以外,我们还需要对实施的效果进行验证。其实,每一节课都是璞玉,只有抓住学科核心素养, 寻找激发思考的要点,循着迭代的本质,才能使每一节课都出彩。迭代告诉我们不要因为担心设计不好而停滞。要有勇气展示出自己设计课例最初“毛胚”,再踏着数字时代课堂变革的方向,迭代前进,终有所获。
第四模块(11-13讲)学习笔记
当课堂数据出现时,教师通过查看数据之间的差异, 可以清楚地发现学生的盲点,采用不同的教学决策,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地讨论,提高课堂效率。高质量的教学决策策,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信心。“教学决策是学过程中面对课堂上学生、内容和活动组合生成的现象,基于所获取学习数据而采取的措施。”高质量的教学决策能够促进学生对当下教材内容的学习成效,提高课堂质量。因此,教师必须培养精准判断数据与精准做出决策的能力,不断累积教学经验,方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带给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不管是《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给教师的建议40讲)》,还是《数字时代的学与教2一-揭秘课堂变革路线图》中,都有很多实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但如果只停留在阅读,那么获得的只是粗浅的思考。带着书中的学习,当进行课堂实践时,就会收获更深刻的体验和思考;有了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并及时记录成文,将会对文中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产生新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去改善教学。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师刻意练习,才能做出较为精准的教学决策。从学生出发,有意识地重构教学设计,努力将时间和话语权交给学生,聆听学生的想法,发现更多精彩的生本课堂。要培育数据感,需要教师们在常态课中一点一滴地刻意练习,在实践中去累积与丰富,使它成为自己教学能力的一部分。无论是课程问题的设置,还是数据感的获得,都需要教师日积月累的刻意练习,才能从容面对不同的学习数据,做出合适的教学决策,创造出更高效的课堂。
第五模块(14-16讲)学习笔记
小小的便利贴有着大大的用处。和头脑风暴、分类、结构化等等组合在一起,可以让我们的思考如同爆炸一样不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一切的目的都是指向看见每一名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在课堂中,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考,每一份思考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可以借助便利贴, 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通过简单的关键词可视化后,在小组中进行展示交流,课后进行反思,进而获得成长。小组合作在是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设计良好的学习任务,学生在遵守明晰的各项规则下进行主动的、真实的学习。这是在彼此的对话中聚焦问题、分享体验,检验思考的过程。它促进自我学习的反思,从而达到了深度学习。整体把握进度,科学调节课堂的容量。王绪溢博士在《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给教师的建议40讲》中特别提出“慢才会快”的教学心法,“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与思思考的方法,任何知识概念的学习难度就会变低。从这样的角度来思考,教师必须让学生在基础单元或基本的教材内容容学习上有充分的时间来学好。”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每一名学生都当作一个学习个体,和他们建立真诚互信的共同学习关系,并为他们的学习构建一个充满安全感、支持与帮助的环境。一节课中的知识性概念不可能仅仅在这节课出现见,只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那么对于后面的学习就会越来越轻松,课堂也就会更加高效。我们要不断地观察和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究竟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信息吸收者?还是一个思想创造者、动手实践者?我们是不是在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并且帮助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在这个大目标之下,那么短暂教学进度落后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教师需要围绕真实学情,整体把握进度,通过整合活动任务,限时课堂活动等有效手段,平衡学生活动与课堂容量。
第六模块(17-18讲)学习笔记
线下课堂教学活动是学习主阵地,而线上的教学活动则能成为线下教学的有益补充充。“学生关注新闻六要素与导语结构,围绕本学习主题和任务指引展开研讨,关注新闻,搜集相关的资料,发掘社会正能量,思考生命价值,并开展创意写作等。根据本节课的所学,学生观察和分析社会各界面对疫情的做法。教师根据他们的研究报告予以点评,修正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如主题相关度、语言表达、内容排版和写作论证等,并鼓励他们完成进一步的探索。在最终成果提交时,教师再次点评,让他们明确下一步努力和改进的方向,超越现有基础,争取精益求精。教师也会受到学生思想的感染,激发起思想火花的碰撞,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信息技术2.0的驱动下的网络现代合作学习TBL,改变了课堂互动的方式与结构,使合作学习组际互动的“短板”被补齐、时空限制的“瓶颈”被突破,学习的行为数据被记录,思维的过程被“看见”,这是网络教学的创新。
第七模块(19-20讲)学习笔记
平常,我也经常采取小组活动的策略,在课堂上设计一两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地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倾听伙伴的想法,达到互帮互学的效果。以绘会本教学《我爸爸》为例,我在练笔环节借助魔法教师APP的拍照、上传功能,在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在便利贴上写夸夸爸爸的句子的基础上,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来整合写出的句子,有效达成组内探究、迅速共享、全班研讨的目标,从而突破难点。小组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小组成员学习活动的参与度,促进他们及时交流与深度互动,助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高阶的信息化教学能帮助教师实施差异化教学。在差异化教学下,最高等级是个性化学习,每一名学生有自己的学习进度与合适的内容,这也是我们运用电子书包所要打造的课堂。“六个阶段”分别是:互动、检测、数据、对话、小组、差异,教师停留在每一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有赖于其对信息化教学方法论理解的深浅。这六个阶段的进化论为教师的信息科技融入教学指明了前进与上升上的路径。每一次实践之后都应该对教学过程做深入思考,才能有效积累更多更好的信息化教学经验。教学写作不必长篇大论,从课堂记录中发现值得深入探讨的教学处理,或是针对学生个人或全体学习表现的长短期观察,都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这类型写作应该基于数据的挖掘,并且要写清楚从数据中发现什么问题,以及可以如何修正。“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前方的路会有曲折,但也充满希望。”“刻意练习”的五个要素,分别是找位好导师、走出舒适区、专注和投入的练习、即时反馈,以及最重要的创建心理表征。要成为一名数字时代的好教师,你就要不断地“刻意练习”,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无痕地进行融合,使信息技术融合课达到训练思维能力、锻炼学习方法及培养社会互动习惯的目标,展现以生为本的新型态课堂。黄小海老师的案例为“刻意练习”理论做了最好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