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酱牛腱
1月新番《灰与幻想的格林姆迦尔》已经播送了四话,相信给观众以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剧中纤细的动作表演,以及大腿的展现方式,而独特的美术风格和镜头运用亦让人眼前一亮。主导这一切的正是新锐动画演出家中村亮介监督。幸运的是,中村监督是一位不吝惜在各种媒体上表达自己的演出手法的大好人。Anitama会分几期,摘译中村监督过去的发言,并结合作品来分析监督的演出特色。而最终目的则是试图解释——为什么《灰与幻想》中的大腿如此耀眼。
监督最直接的发信源是博客《松风工房》,这也是监督参与同人活动的社团名称。2011年时,监督曾经在博客上谈起“动画的语法”,其中第一篇的内容尤其有意思,现摘译于下:
对我而言,有原作漫画的动画分镜,比小说原作和原创动画的分镜的门槛要更高。在原作漫画的完成度很高的情况下,或许有人会觉得只要把漫画的分格按顺序画进分镜就好,但这其实是个圈套,按这种方式画出来的分镜恰好是失败分镜的典型。
漫画的完成度越高,代表这漫画所拥有的“语法”越为明确。而拥有明确风格的漫画语法,会成为动画语法的设计图——也就是分镜创作的 障碍 。我们经常会注意到这样的情况:动画的画面明明就是原作分格的连续使用,然而漫画的读后感和动画的观感并不一致。这就是漫画语法向动画语法切换时粗暴搬用的后果,由于漫画的完成度过高,漫画语法和动画语法的不同,造成了原作中一些动画本不需要的内容介入了动画分镜之中。
举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漫画中很常见的包含多人的中远景俯瞰构图。这在漫画中没有问题,但是放到动画就未必是什么好构图。其原因就是绝大部分情况下,动画一次只能给出一个画面。所以这类俯瞰构图难以判断是哪个人物的视点,最终会被归为神视点,结果上会给观众带来客观的,偏说明感的印象。虽然说这类镜头在特定的场合下同样会有用武之地,但是如果把这个镜头和人物半身镜头相连接,对观众而言,就相当于视点在主观与客观间来回切换。这里的俯瞰镜头除了能对人物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之外,并不能像主观镜头那样去引导,去控制观众的感情,这是客观视角先天的特点。
但是为什么这种做法在漫画中就没有问题呢?因为从阅读方式上说,漫画原本就是一种同时观看多格的媒体。在这个前提下,漫画通过分格和构图来调整视野中同时看到的内容的轻重缓急。(这和我们之前世界漫画塾感想系列中提到的视线诱导是同样的原理。读者可以在把焦点放在半身画格中人物脸部表情和台词上的同时,用余光确认俯瞰格中的人物位置关系。)
这里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同时”,动画一次只能给出一个画面,如果非要模仿漫画,那就只能用画面分割。画面分割手法在现在的动画中已经十分少见,但在漫画分格中却是非常普通的做法。而相对的,动画的对话场面中最为经常出现的,两个镜头正反打来回切换,在漫画里就等于要使用同样的画格来回重复。除非是为了表达某些特殊的演出意图,漫画是不会采取这种分格的。
漫画的分格特色在于能够在一页中混合各种视点和镜头,各个角度的画面能在读者脑中整合后构成一个完整的场景和时间轴。然而动画没有如此好用的“混合”手法,那么如何才能让观众在观看动画后获得和阅读漫画近似的体验?动画需要使用怎样的语法?如何在其中加入自己的演出意图?这就是动画演出家们需要绞尽脑汁的课题。
在以上博客的言论中,中村监督之所以对于漫画与动画不同之处进行如此强调,我想与他进入业界后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1999年于东京大学毕业后,中村监督进入MADHOUSE。而MADHOUSE在21世纪初最为主要的电视动画工作内容就是人气漫画的改编。
对制作委员会体制有所了解的话就可以知道,原作漫画出版社在动画制作中的发言力极强。而大牌出版社的人气漫画自然权力更大,出版社会给动画制作方各种要求,故事不能随便改,台词最好不要动,而这一干涉同样也会深入到画面制作的领域。
从商业角度讲,这很正常。作为甲方,也就是出版社代表的漫画编辑自然可以对乙方动画公司提出要求。作为自己负责漫画的第一粉丝,漫画编辑有着代表出版社和原作者来维护原作利益的责任与义务。
然而问题在于,作为人气漫画的责任编辑,他们自然是漫画专家,但大多数编辑的动画知识并不会比常人强出太多。但恰恰越是优秀的人气漫画,如中村监督所说,越是“完成度高,有自己的语法”。而完成度越是高,改编动画时使用不同语法的需求就越高,但原作的成功所带来的自信会使得编辑对于动画偏离原作的行为相当敏感。编辑的自信和作为甲方的权力,与他们动画知识相对匮乏间的落差之下,对于动画制作的干涉自然难以找到重点,和动画公司间的摩擦也必然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问题并不是对于编辑和出版社单方面的批判。这种程度的矛盾冲突在一切商业合作的甲方和乙方之间都会必然出现,漫画一方希望你照着漫画拍,动画一方想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些都无可厚非。更重要的是双方能否通过协调合作来达成互相理解,共同追求优秀的作品。
但甲乙方毕竟地位有别,绝大多数情况下,替人打工的动画公司很难对出版社的要求说不。在这个环境中,当时敢和小学馆集英社级别的大手刚正面的制片人就有MADHOUSE的丸山正雄,他作为当时的社长在和出版社的交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争得了不少出版社与漫画家的配合。
在中村监督在MADHOUSE开始分镜工作的初期,他的分镜回都完全脱离了原作画面的束缚,这应该就是丸山社长努力的结果。比如说2005年《死亡笔记》的第17话(原作第5卷),搬用小畑老师原作构图的镜头为0。而《MONSTER》第71话(原作第18卷),数百镜头中同样只有两三个镜头沿用了原作的视角。小编十分推荐各位可以去重新观看对比一下这两话,先看漫画原作后看动画,相信大家同样都会对这两话产生极强的“原作感”。而浦泽直树老师甚至在动画结束后亲自表示71话是他在TV动画中印象最深的一话,这简直给人一种钦定的感觉。
正如中村监督文中所提,他所做的工作,就把漫画语法描述的场景用动画的语法重新表现。他的演出意图成功融合在分镜中传达给了已经阅读过漫画的观众,但这也使得我们更为吃惊,因为在这成功效果的背后,原作画格的再现率甚至不到1%。
监督表示,他并不是主动避开原作的画面,而是在演出上对原作所描绘的“场景”进行追求,才得到了这样的结果。监督这样描述他的做法: “不要对原作忠实,而要对原作诚实。”
(未完待续)
本文仅供Anitama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