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聚焦】
刚过而立之年的李某属于有钱有闲的小资一枚,深信实现财务自由绝不能靠勤劳的双手,凭借一双慧眼在“钱生钱”的财富游戏中斩获人生的第一桶金方为正途。
2017年春,李某在朋友介绍下,与理财达人王某相识,一聊之下深感相见恨晚。于是,在王某推荐之下,李某痛痛快快几十万大洋购买了上海某某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的私募基金作为他的实现财务自由的大金鹅,由专业人员操盘投资证券,只要到期就可以连鹅带蛋抱回家了。王某连连夸他眼光好,行动力强!李某自己也觉得合同上落下大名后就是这个公司下设的企业的合伙人了,有保底收益的,不要太灵光哦,而且公司自己也投资了,绝对靠谱!手握厚厚的合同,李某充满了希望:这么正规的操作一定是正规的公司、正规的理财产品,可比买什么P2P的靠谱多了!眼看着合同就如同财富的种子,只等合同到期摇钱树结出累累金币啦。
然而,等到合同期限届满,李某兴冲冲地带着合同去公司领取他的大金鹅和金蛋时,方被告知:公司业务调整,需要等待分配新的业务员对接;继而是财务请假,需要晚几天才可以办理手续;再是公司最近资金略有紧张,一个月保证兑现……
李某心下渐渐疑惑,揣着《产品说明书》、《投资意向书》、《合伙协议》奔向了律师楼。
【律师有话说】
律师一听到投资金额数十万的陈述就断定这并非真正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李某听了大不以为然,明明合同都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嘛。经过一番简单调查,律师向李某出示了中基协备案查询结果:搜索产品信息一片空白,再搜索该资产管理公司,名下赫然仅列出两个产品,且公司信息下红字警示:公司存在高管无从业资格、产品未依法披露信息的情况……
霎时,李某惊呆了。
【科普时间】
纳尼~~我买的不是私募基金?私募基金长啥样?我现在怎么破?李某缓过神儿来之后,就提出了疑问三连发。别着急,我们来看龟腚~~
1. 什么是私募基金?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规定,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是在我国境内非公开募集资金设立的用于投资证券类金融产品的基金。它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进行证券投资活动,各方的权利、义务应依照法在基金合同中进行具体约定。
2.正规的私募基金产品长什么样?有何特殊之处?
私募基金较之于公募基金,特别之处在于:
(1)私募基金只能以非公开方式募资,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2)私募基金募资对象只能是合格投资者,且累计不超过二百人。
非公开募集容易理解,什么叫做合格投资者?难道基金不是想买就能买的?私募产品还真不是谁都可以购买。鉴于私募基金不需要前置的注册申请,形式更灵活多样,可能的高收益对应着高风险,并不适合投资小白或普通民众使用,国家为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规范管理人募资行为,特别进行了管理。
2016年7月15日起实施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规定:私募基金的个人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其中,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显然,李某的情况不属于合格投资者,其购买的产品金额也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限额。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4月27日公布并实施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对个人合格投资者的规定进行了细化,需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A.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B.合格投资者投资于单只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30万元,投资于单只混合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40万元,投资于单只权益类产品、单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3.掉坑了,肿么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规定,基金管理人进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活动应当以非公开方式募集向合格投资者募集,募资过程中应当向投资人说明产品投资范围、揭示投资风险,运行过程中应当向投资人披露相关信息,否则,将可能承担对投资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并遭到证监会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形式的处罚,甚至面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非法集资罪等刑事责任风险。
个人投资者不幸遇到上述情形,也可以运用法律手段,要求基金管理人、托管人甚至服务机构等责任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律师有好招】
较之于五零后六零后的长辈们保守的做派,时下的年轻人更乐于去尝试各种理财产品以实现财产保值增值的愿望。然而,年轻一代的投资客真的懂得这些工具是什么、如何选吗?较之于受骗之后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维权,如何避免掉进坑显然更为重要。
律师建议:个人投资客在购入私募理财产品之前,要掌握以下必杀技:
1. 合格投资人资质自查。
个人投资者应及时了解国家关于合格投资人的规定,确认自己是否属于所购产品种类的合格投资者。如销售人员不顾国家法规低于限额兜售产品,就要警惕了。
2. 基金管理人等机构背景调查。
除了听取销售人员的讲解之外,个人投资者动动手指即可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http://www.amac.org.cn/)“信息公示”项目下,就基金管理人及其他从业机构、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检索,了解机构经营历史情况是否正规、从业人员有无不良记录。另外,还可以了解到过往经营产品的大致信息以辅助判断。更进一步的,可以多方了解管理人团队、经营业绩、市场口碑等情况。
3.基金合同条款认真审阅。
如前所述,私募基金基金管理人、投资者各方的权利义务以基金合同中进行具体约定为准。个人投资者应当审慎阅读合同条款,重点了解产品投资领域、投资期限、有无封闭期、管理费用计提、利润分配等权利义务。一定要重视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陈述,及时进行询问、确认,以防遭遇披着“金融创新”外衣的违规募资或骗局。
总之,个人投资者在购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前,自我审查、管理人资质检索、合同仔细看,简单三步走,即可练就火眼金睛识别大部分不正规操作的坑,不会被貌似会下超多金蛋的俏丽大金鹅所欺骗,从而有更多机会拥抱真正的大金鹅,早日实现个人财务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