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的黎巴嫩男孩扎因决定将父母告上法庭。当法官问及,为什么要起诉父母?他的回答是:“因为生了我。”在这个回答之外的控诉是,生了我,却不能好好地抚养我,不能给我一个有尊严的生活。电影围绕这样的控诉展开,讲述一个12岁男孩的心碎童年。
片名《迦百农》是黎巴嫩的一座城市,圣经里的神迹之地。但在电影里,这片土地是一片棚户区,贫穷、毒品、暴力是这里的生活常态。
扎因出生在一个人口庞大的家庭,没钱、没身份、甚至不知道出生日期。一大家人挤在破烂的房子里,一群孩子横七竖八地睡在地板上,一帘之隔的父母在夜里继续着造人运动,扎因和妹妹萨哈相视一笑,转过身去。
法庭上,扎因控诉着:我希望大人听我说话。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我只记得暴力、侮辱和殴打。我听过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婊子的儿子”“。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我住在这里的地狱,像一堆腐烂的肉。
而父亲只能无奈地回应,我也没有办法,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如果我有选择,我可能做得比你们更好。
对于这对父母而言,生殖繁衍是他们的本能,抚养孩子的方式来自上一代的传承,放养、暴力、粗口,用链子将孩子绑定行动范围。贫穷的生存方式,在一代又一代人间循环延续着,扎因和他的弟弟妹妹们也会在多年后成为这样的父母。
扎因是家里最大的孩子,理所应当地要去打零工,帮忙维持生计。他跟妹妹萨哈的关系最好,当萨哈第一次来例假时,他的反应是带着她躲起来,浸湿自己的t恤让她擦身体,跑到杂货店偷卫生巾,并告诉她千万不能让父母知道这件事,不然她就会被带走。因为在这里,来过月经就代表着“成熟“,可以嫁人生子,即便妹妹只有11岁。
当房东带着他的儿子——杂货店的猥琐青年,来到家里时,扎因就预感到了不幸。他在夜里准备带着妹妹离开,逃跑未果。最终,妹妹还是被送到了房东那里,成了街区里的又一个儿童新娘。
扎因负气离家,在饥寒交迫之中,遇见了一个同样不幸的黑人妇女。非法移民、独自抚养小孩、在各种地方辗转打工……不幸在这片土地从来不算稀奇,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里苦苦挣扎,无暇去顾及他人。但恻隐之心还是让妇女最终收留了扎因,给了他食物和住宿。作为交换,扎因在她工作时,帮忙照顾她的小孩。
奇怪的三人组合拼接着过了一段苦中作乐的生活,不幸便继续降临。妇女因为非法身份被捕入狱,不明所以的扎因一边四处寻找她,一边承担起了照顾男婴的职责。用最后的钱买奶粉,偷邻居小孩的奶瓶,抢来滑板装上铁锅,拖着男婴在露天市场找他的母亲。
瘦弱的身躯、倔强的背影,生活的险恶制造了他的老练和圆滑,他尝试着各种方式来让自己和男婴活下去。一大一小,一黑一白,相依为命的日子里,有着许多的温情时刻,用镜子反射偷看邻居的动画片,扎因在一旁做着古怪的配音、带着男婴到洗车场里冲澡,指着地图让男婴选择他梦想的国家,憧憬着“我们去瑞典吧,那里最美“。那些瞬间有多温情,就有多令人心碎。
最终,他还是只能选择将男婴交给伪装的人贩子,换取自己离开这个国家的船票,成年男人口中的理想生活。
他按照男人的指示回到家里找自己的身份证明,却得知妹妹出嫁不久后便怀孕,意外死亡。他的难过和愤怒到了顶点,抓起刀子冲出家门,捅了那个狗杂种。
12岁的男孩被戴上镣铐送进未成年监狱,在那里有着数量庞大的儿童罪犯。而另一边,关押着大量的非法移民妇女,男婴的母亲便是其中一员。相比外部世界的残酷无望,监狱生活反倒变成一个不那么糟的选择。
当得知母亲已经接受了妹妹的死亡,再次怀上孩子,并欣然把这当成是来自上帝的馈赠时。扎因打通了电视直播间的电话,告知他们,我要起诉我的父母。法庭上,他对父母叫喊着,你们别再生了,生出来的孩子也只是和我一样!
他憎恨也咒骂过自己的家庭,逃离之后却发现外面的世界同样残酷不仁,又将希望寄存到地图上美丽的瑞典。最终妹妹的死亡让他接受了命运,他所能做出的抗争只是希望不要再有孩子出生到这里受苦了。
在这部基于虚构和纪实之间的电影之外,现实的不幸在继续着。导演最后选择用电影帮人们造了个梦,警察抓捕了人贩子,救出了男婴,扎因得到了移民机会,被带去拍护照照片,镜头前的他学习微笑,微笑着结束这个心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