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马伯庸先生,最先想到的就是“文字鬼才”这个称号,我第一本读的马伯庸先生的书是《风起陇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买马先生的其他书,像《两京十五日》,《显微镜下的大明》,《三国机密》等。
《风起陇西》这本书被定性为一本架空历史的小说,但我更愿意把它视为解读三国的另一个视角,历史本来就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尤其是在后汉三国那混乱的时代,后人从各处史料里捕捉只言片语去试图还原那风云诡谲的时代,而马伯庸先生在历史的空白处发挥他的合理想象,给了我们另一个可能,关于秘密情报战线上的生死角逐,史书上没有留下任何记录,但没有一个人能说它不存在,在任何时期,只要存在竞争,这种间谍与反间的人物就会存在,他们从接受这项任务开始就已经丢弃了他们的名字,身份,家人,真正的变成一个没有弱点的只隶属于组织的孤家寡人,一个优秀的间谍常常拥有超乎常人的伪装力,意志力和决断力,他们谨慎的在各种势力间游走。
可以这么说,在三国鼎立的时代,各国间有复杂的情报网是完全·符合常理的,在《风气陇西》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角色就是杜弼和荀诩,杜弼是蜀国安插在魏国的间谍,代号是黑帝,在蜀国边境蛰伏十余年,不间断的为蜀国窃取机密情报,其心思缜密让人咋舌。而荀诩,则是蜀国机密情报局靖安司的从事,他果敢敏锐,先一步察觉到危机并及时作出反应,和呆在暗处的敌人过招,你来我往,让人看的心情跌宕起伏。这本书故事新奇,环环相扣,又含有各种反转,这体现出了马伯庸先生扎实的写作功底和文字驾驭力。
文章最大的反转在文章末尾,荀诩一直再找的蜀国间谍“烛龙”,是自己的好友狐忠,最后却得知好友所做的一切都是诸葛亮丞相授意的,这是一个更深层次的布局,没有什么比诈降更能损害敌方利益了,在达到军事目的的同时还收拢了另一个托孤大臣李平的死心塌地,一切的一切都在诸葛丞相的算计之中。
真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也许这就是马伯庸先生的魅力了吧,反正我是沦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