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兰亭序杀局》开始,对中国历史长篇悬疑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惜作者作品不多。后来看了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同样没让我失望,顺着马伯庸,看起了这本《风起陇西》。
与长安十二时辰类似,《风起陇西》也是一部谍战题材的大作。时代定在了三国鼎立诸葛亮主政时期。大的故事画卷起于马谡失街亭,那是一个蜀国密谍“最黑暗的时候”,为了诱降曹魏城池令所有密谍全部走到明面,导致败退后遭到了曹魏的大清洗。故事发生在丞相府直接管辖的靖安司,靖安司负责对内安全。故事的主角荀诩是靖安司中层,对密谍有领导权,却要听从司丞的指令。
诸葛亮执政以来,蜀国大力推行军工技术,经过几次碰撞,曹魏大感技术落后的痛苦,派了间谍去蜀国偷诸葛弩的技术。围绕偷、防偷、抓捕、防抓捕,曹魏间谍和荀诩带领的第五组人员展开了频繁又激烈的斗智斗勇。
最后诸葛弩的图纸还是被间谍成功送出了蜀国。荀诩遭到了军方的清算。这里的大背景是军方的魏延和密谍系统首脑杨仪严重不合。荀诩被派到了东吴,牵头东吴情报网络,正好赶上了孙权秘密称帝。荀诩智斗东吴密谍,成功把孙权称帝的消息第一时间传递了出去,迫使东吴主动开放谍报网络信息。荀诩终于从东吴方面了解到潜伏在蜀国内部的魏国密谍。
诸葛亮再出岐山的时候,荀诩已经被派回汉中官复原职。随着曹魏郭淮治下太守府里的最后一个蜀国间谍被发现,蜀国间谍成功逃回了蜀国,还带回了叛逃的曹魏间谍组织高级官员,荀诩和“烛龙”(曹魏间谍)的斗争越来越激烈。
概述故事脉络远不足以道出情节跌宕起伏之一二。马伯庸的小说框架都符合现存的历史描述,他在总体框架不变的背景下,对小人物、小事件做了大量考证,配合想象,便成了现在看到的样子。除了引人入胜的情节外,有些地方也值得深思。家国大义和个人利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人进行了怎样的抉择;荀诩不惜性命,为了蜀汉,拼命与曹魏间谍做斗争,最后发现间谍就在身边,最后的最后又发现了新的东西,为之奋斗的一切瞬间变得没有意义,整个蜀汉复国大业在荀诩的故事里变得黯然失色。
信念是支撑人奋斗的基石,就像我们喜欢用标语,就像神盾局里的“九头蛇万岁”,你以为没有任何意义的标语宣传,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你的生活。组织和公司也是一样的,小到一个团队也要有自己的目标或者梦想,概括成标语式的几句话,不知不觉就真的成了一帮兄弟奋斗的终极目标。相应的,当发现奋斗几十年的信念瞬间崩塌,对人的打击最为巨大,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啊,沉入到琐碎的生活中去,也许是应对任何一个方向的打击的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