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伙伴共读第113天】
今晚重新翻佐藤学教授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
教室中的学习是通过与对象世界(事物、教材)的相遇与对话,是通过教室中与教师、与伙伴的相遇和对话,是与自己的相遇和对话来实现的。学习就是这三个维度的对话的实践,学习是通过与对象事件的对话(创造世界),与他人的对话(交到朋友)、与自己的对话(重构自我)这三种对话实践综合的产物。因此学习是否能够丰富地展开,就要看学习是否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实现的。
如果在课堂上,只让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么学习就无法实现,因为大伙儿表达的都是自己已有的东西,有时候还是各自不相关的,而未知的东西无法在这样的发表中被发现。
可是,如果师生之间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不断指向倾听,串联起学生的发言,并适时引发反刍,那么课堂的语言就能形成交流。比如:“听了某某同学的话,我想到―― ” 、 “我认为――刚才谁也说到了――,所以我想――”、“ 我不同意某某同学的发言――”……这样的对话,就是以他人的语言为媒介生发出来的,每个发言都是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形成,这些发言如同织物一样相互关联、持续。而且这样的语言往往是在与自己的对话中成立的。尽管他们在说话的时候可能还是磕磕巴巴的,可能还要边说边在修正自己的发言。但这个过程让思考的内容更加真实,学生们也会获得生动而丰富的经验。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尝试过共同体教学的老师都知道,课堂上串联和反思的点的抓捕就是教师专业水平的体现,需要修炼修炼修炼!
【阅读记录第343天】
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