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清宫剧中,经常会提及一点“满汉不通婚”或者“旗汉不通婚”,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
在历史上,哪怕是天天要求保证满洲纯洁性的乾隆皇帝,他先后贵妃高佳氏和魏佳氏,都是八旗汉军出身。而清朝大臣娶汉朝女子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比如我们喜爱的纳兰性德,他的结发妻子卢氏,就是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汉军镶白旗人。早期也有满洲贵族女子嫁给汉人的,比如大家熟悉的建宁公主,就嫁给了吴三桂之子,但这是少有的特例。
总的来说,八旗蒙、满、汉三军,其实是可以通婚的。而清军征服中原十多年后,通婚政策比较宽容,允许旗人与汉人通婚。但随后又改变了,这主要是因为顺治十二年,有大臣上折说,有人在扬州购买汉人女子送往皇宫,在民间引起反满情绪。顺治皇帝于是大怒降旨“太祖太宗制度,宫中从此无汉女”。
不过这个“宫中无汉女”实际上并不包括令贵妃这样的八旗汉军女子。后来几乎每位皇帝都重申过这一禁令,但哪怕严格如乾隆,对八旗汉军与汉人通婚也比较宽容,他只是禁止八旗满洲女子嫁给汉人男子。于是建宁公主嫁给吴应熊这样的事,就很罕见了。所以旗汉不通婚实际上更准确的说,就是八旗满族女子不能嫁给汉人
。
学者定宜庄在清宫档案中发现57件满汉通婚的案例,证实了这一禁令。其中45件是八旗男人娶汉人女子,12件是八旗汉军女子嫁给汉人男子,但没有发现满洲女子嫁汉人的例子。所以,乾隆遇上大明湖畔的夏雨荷,虽然是小说情节,但哪怕皇帝真的娶了夏雨荷,也并不会违背“宫中无汉女”的祖制。
针对出身卑微的女性,宫中还有一种被称作“抬旗”的骚操作。八旗制度我们知道,不同旗籍是有尊卑之别的,比如八旗满洲比八旗蒙古尊贵,八旗汉军次之。同时因为历史原因,又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上三旗从多尔衮以来固定为正黄旗、正白旗和镶黄旗,这三旗是皇帝亲统,地位显赫。而下五旗分为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而旗人的身份是终身的,比如一个镶黄旗人,他终身是镶黄旗人,子子孙孙也是镶黄旗人。而“抬旗”就是皇帝改变旗籍,提高人身份的一种做法。比如令贵妃魏佳氏,原是包衣出身,学者发现她有两次“抬旗”的经历。一是乾隆十六年,皇帝将她娘家从“辛者库”改为“包衣佐领”。第二次是乾隆四十年,把她娘家从“正黄旗包衣佐领”抬入“镶黄旗满洲”,姓氏也改成了魏佳氏。而高佳氏娘家本也是内务府包衣,后被抬入“镶黄旗满洲”。这样的例子其实也很少见。而后来的慈禧,虽然属八旗满洲,但是是镶蓝旗人,出身不如镶黄旗的慈安,她娘家后来也被抬入镶黄旗。
最总的来说,所谓“满汉不通婚”、“旗汉不通婚”,其实都是非常不准确的说法。说到底还是古代女性地位不高,这些禁令都是针对他们而设,而如果女性得到皇帝恩宠,那些祖制都不在话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