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我把所写的《旧地重游》发给了我校退休教师微信群。没想到引发了多位同事的回忆,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其中竟然还有城里的老邻居。现在复制两则以为存念:
1“振勇”
“王老师你好,我是尹老师。看到你回忆童年的时光,也激起我的回忆,你童年住哪条街,哪条胡同,咱们可能是邻居,离的不会太远。提到庙,在我的记忆中,老城里有五座庙。东南角草厂庵有一座庙,不大,庙正中坐着一尊金色佛像,称大铜佛,下边站着黑色小佛。东北角双井街有一座庙,叫三义庙。东门里是你讲的哪座庙。古文化街有娘娘宫。西北角有一座庙,叫城皇庙。这庙很大,北边靠北马路南边靠户部街。解放初期将庙的西部改为小学,叫城皇庙小学。校门冲户部街,佛门冲北马路。解放后改为城厢区第一中心小学。”
2.“春华秋实”
“王老师,尹老师,你们好,从昨天看到王老师写的怀旧片,就己经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那时我姥姥和姨姥姥家,一个住在西门里,一个住在东门里,王老师写的这个庙是在东门里上,也就是靠东马路这边,我小时侯经常路过这里,因为是大人们领着,在外面看到大红墙就觉得很神密,就问这是什么地方,父母告诉我这是庙,因为小,就沒进去过。”
看了她们的回忆我很激动,于是我又回了一则:
“伊老师、沈大姐你们好!看了你们的回忆,我知道了,咱们都是老街旧邻啊。我最早住在卞家大院(卞前胡同13号),七零年迁到北门里户部街华家大门(立新大楼)。这个地点,北靠北马路,西靠北门里,东接双井三义庙,再往前就是仓敖街(小学),官银号,东马路。南邻(盐务)衙门花园。此处文革前后有两所小学:运署西街小学,北门里小学。再往前就是东门里仓门口教堂。这座教堂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一度是东北角街房管站所在。这里面有座礼堂,在街道期间经常到这里开会。”
这里所说的每一节点都有它的历史变迁。世事苍桑,令人感慨。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近二十年,天津的变化真可谓一日千里,让我这个过去的"老城里"都变成了"老土"了。
201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