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书 赵 咸 熙
( 一 )
在陕西省蒲城县东乡五十多里地的孙镇焦庄村,有一个驰名三秦历史悠久的初级中学,她便是我青少年时期的母校——【焦庄中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曾经两度在母校学习生活工作共计八年之久,如今已经过去了一个花甲六十多年,那一幕幕令人怀念的往事,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时不时地在梦中浮现!
那是1960年7月,我和二姐赵曼龄在爱国将领杨虎城创办【孙镇小学】毕业,一同考取了县东唯一的公办初级中学——【焦庄中学】,这对我们多年来受苦受累历尽艰辛的父母亲及一家九口人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因为在那个食粮短缺,饥饿难忍,生活极度贫困的年月,考上公办初级中学,成为一名中学生,就可以转成商品粮户口,一个月能享受26斤成品粮,三两食油和三块钱的人民助学金。就可以安全渡过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饥荒,啊!这是多么好的瑞机良缘,竟降临到我们这个一直受人歧视的穷苦家庭,而且是一中两元。现在我们家七个孩子中,已有大学生一个,高中生一个,初中生两个,全家人顿时沉浸在无限喜悦的幸福之中,父母亲终日苦愁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和二姐也感到从未有过的荣耀和自豪!我所在的孙镇小学高60(丁)班主任麻哲老师、二姐赵曼龄所在60(乙)班主任谭水生老师以及一直教小学六年级算术课,特别关心我们贫困家庭学生初考的刘永平老师,都纷纷来到我们家表示祝贺与鼓励。希望我们姐弟俩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打好基础,争取更好成绩,考高中上大学,为母校争光,为老师争荣,为父母争气!这年九月初,开学的日子到了,父亲特意从我家对门【畜牧兽医站】兽医查德福叔叔那里借来了一辆崭新的【飞鸽牌】自行车,带上铺盖衣服学习生活用品,带上母亲东挪西借凑合蒸的玉米红薯干杂面馍和红薯叶麦饭,推着载重车子送我们姐弟俩去上新的初中学校。同村的孙仓娃、郑聪慧、贾娥芝,后村的宁天虎 、孙忠义,前村的孙永强等六位小学同学也都非常荣幸地考上了公办初中,高高兴兴地去报名上学。【焦庄中学】地处孙镇街东南方向约十里路的洛河岸畔焦庄村,和村西边杨虎城将军的故乡甘北村相距三里路。是杨将军领导的十七路军警备师三旅旅长孙辅丞于1938年3月在家乡焦庄村举资兴建的私立【崇实小学、崇实中学】(今孙镇中学前身),并办农场一个,收入专用办学。惠泽一方百姓,福临渭北学子。在去学校的路上,父亲推着载满行李的自行车,兴致勃勃地讲述着孙辅丞旅长入伍从军举资办学的故事,历尽苍桑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孙先生名辅丞字友仁,幼名仓浪,孙镇东陈焦庄人。本姓薛,6岁过继孙家,10岁入私塾,13岁给人熬活作苦工,17岁进店铺当学徒。民国五年(1916年)跟杨虎城将军当兵,从士兵历升陕西警备师三旅旅长,随杨出关北伐,战功显赫。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父亲正在警备三旅孙辅丞部担任机炮连连长,奉杨命随孙部急奔咸阳三原一带收缴中央军关麟征二十二师留守部队枪械,后驰赴渭南原以东,在陇海铁路至南山间阻击中央军。
1937年,杨虎城将军出国门考察,孙辅丞先生厌恶军阀互斗,遂回故乡焦庄,长久家居。为人正直,性格豪爽,仗义疏财,心底善良,出资兴建焦庄崇实中、小学校,纳贤名人志士,招聘校长教师,购置教学图书设备。制定“崇实、尚德、博学、创新”八字校训;树立“勤学、好问、慎思、明辨”良好学风。一时间风生水起,轰轰烈烈,关中东部知名人士,纷纷前往支持赞助。渭北各县,农家学子,报名入学者,不可胜数。为扩大影响,震撼东府,孙辅丞先生大刀阔斧,决定撤村立镇,在校门口东西道路两边,兴建200多米长街道店铺,在学校东面的广场上,修建了一坐东朝西大型戏楼,雕梁画栋,飞檐拱斗,气势恢宏,典雅伟苑,非常壮观。为提高学校文化底蕴,在校舍建筑中轴线上修建了图书楼、大礼堂、仪器实验室、音乐室等,并更名为【焦庄镇崇实学校】。在学校竣工落成之际,邀请西安【易俗社】,蒲城、白水【秦腔剧团】,大荔【同州邦子】,合阳【线葫芦】碗碗腔,富平【阿宫腔】,华州【皮影】等名角文艺团体,义演三天。焦庄村的【踩高跷】,平路庙的【信子】,晋王村的【血故事】,刘、傅家庄的【秧歌队】,郭庄的【花船腰鼓队】,东陈石羊【三仙板】唱道情的,孙镇西社的【狮子龙灯】陆续登场,兴镇丁纸坊【礼花焰火】及甜水井的【杆火】前来助兴。蒲城东乡数万村民朝水般地一齐涌向焦庄村看热闹。一时间锣鼓喧天,彩旗招展,灯火辉煌,昼夜通明。耍猴爬杆的,拉洋片演西洋景的,喷火焰卖膏药的,摆百货绫罗绸缎的,各式各样食品摊点,地方特色小吃纷纷上市,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整个焦庄村沉浸在喧嚣热闹欢乐高兴的气氛中。隆重庆典活动一直延续了一星期, 最后终于确立了农历五天一集会农贸市场… 父亲一路推着重行李车子,说得眉飞色舞,我们跟在后面听着入神,不知不觉来到学校大门外。远远就看见方形漆黑大门东墙边竖挂着白底黑字校牌:【蒲城县焦庄初级中学】,字体刚劲有力,稳重秀美。一个60多岁的老年人正在忙着洒水清扫门前道路。腿脚麻利灵活,走近一看,只见老人个子矮小,头发斑白,颜面肖瘦,眼睛清亮,慈祥和蔼,雪白衬衫外套酱香色金黄“夀”字马甲,下着黑呢子长裤,白袜条绒白底布鞋,干净利落,蛮有精神。见到我们停止了活动,大瞪两眼直盯着父亲,父亲也驻足相对,只见老人突然惊喜地喊道:“这不是孙镇街上的赵先生嚰?嘿!大会计呀,啥风把你吹来了?”父亲也随即应道:“唉呀!张师老兄!你还在咱学校干事,一切可好!”随即拉着我和二姐走近老人兴奋地说道:“这是你焦庄塬上的张伯,叫富贵,我的老同事,在学校二十多年了,能当老校长了!”笑着又给老人说道:“这俩是我的娃,女子叫曼龄,小子叫咸熙,一同考上咱【焦庄中学】,”张伯笑眯眯地看着我姐弟俩,高兴地夸奖:“呵呵!不简单,都考上了。一定是高材生”。随后又挺风趣地对父亲笑道:“要说老校长咱早够格,但看校门侍候人离不了咱,光校长就陪了十几任,你说有出息没有…”父亲听着也笑了起来。由于马上要报名,父亲将行李车子暂放在门房里,我们一起往西走下台阶,绕过大礼堂,向北穿过两排对称的教室,就看到了一座两边流水东西布局的高大砖瓦房,它就是【校长办公室】。在朝南的墙壁上贴着用红纸书写的【录取考生分班名单】,录取新生共十个班,560多人。经过仔细查看,二姐赵曼龄在初63.(7)班,和闫有德、田百仓、闫忠诚等在一个班。我赵咸熙在初63.(8)班,与马保中、牛民成、郭冬玲、张树平等同班。正在这时,从办公室大门里走出一个人,他细高个,留着分头,面色苍白,身穿深蓝色中山装,足蹬黑色皮鞋,他抬头望了望门前东面查看考生分班名单的人群,忽然发现了什么,很快走到父亲面前,大声问道:“赵先生!你啥时候来校?”父亲愣了一下,定睛一看,马上回应:“噢!是树茂,我是来送娃娃上学,刚到一会儿!”随后俩人寒暄一阵,彼此好像很熟悉。接着父亲给我们讲:“这是学校的杨校长,咱县里人,和我交情甚好,要听老师话,好好学习!”我和二姐行礼告辞去教务处报到缴费。接着父亲就带我俩分别见班主任注册登记。我的63.(8)班主任叫张四喜,二姐63.(7)班主任叫李文贤,都是中师毕业的年轻老师。由于新生多,住宿地方狭小,63.(1)至63.(8)八个班男生都住在学校大礼堂,女生一律住宿学校西边埝下圆形门内的女生院。一切安排就绪后,父亲领着我们姐弟俩到学校的教室、宿舍、图书室、操场、蓝球场、开水房、灶房、生物园、农场等地方齐齐转了一圈,然后到了学校靠西南角一个叫作【西斋】地方,里面花草灌木,郁郁葱葱,藤条蔓绕,绿树成荫,苍松笼罩,十分静谧。父亲回忆说这里当年曾经是【崇实中学】财务管理处,也是他1941年从山西中条山抗日负伤回西安治愈后,被上司孙辅丞先生聘请担任学校财务会计办公的地方。紧靠西面一墙之隔就是孙辅丞先生的住宅,一有空孙先生就会进入学校查看督导。为了办好学校,孙辅丞先生聘请学问渊博,知识面广,师德高尚的学界名流周至仁、李紹符、张警忘、高名留等担任校长;聘任教育界专业人士马致远、王韵清、李祥生、现代著名作家杜鹏程等曾先后来校执教,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这时候,父亲说了一件令他一生值得庆幸难忘的事。大约在1944年农历正月十六日,刚过元宵节,学校春季开学,学生报到缴费,张富贵等几个总务处人员和父亲一块在财务室负责开票收取学杂费,忙了一整天,下班后,大家都想晚上放松消遣一下,于是就约了几个同事去灶房伙食管理处打牌娱乐。谁知刚打了不到半小时,李绍符校长带着教导处一名干事慌忙跑过来说道:“出大事了!学校财务室门锁砸坏了,放钱的抽屉拉开了,今天开学收的款一分钱都不见了,这可咋办呀!”说得在场打牌的人都惊呆了,一时不知所措地望着主管财务会计的父亲,只见父亲放下手中的牌,慢悠悠地站起来,揭开身上披的黄呢子大衣,拍拍挎着鼓囊囊的大背包,笑着说:“不要害怕,收的钱都在这里,一分都没有丢!”大家都“啊噢!”的一声惊叫了起来,李绍符校长非常高兴地拍了一下父亲的肩膀,称赞说:“唉呀!你真不愧是个带兵的,做出的事出人意料!”后来孙辅丞先生知道了此事,在董事会上对李校长及教职员工的敬业精神进行了嘉奖。奖给父亲两个铜制的墨盒,一个形状是大的长方体(长18cm宽12cm厚3cm),一个小的呈扇形。记得长方体铜墨盒上刻有下列文字 : 趙榮第存念 有不可戰之將 無不可戰之兵 有可 勝 不可敗之將 無可勝不可敗之兵 孫辅丞赠。 那时候我们年龄很小,也不知道铜墨盒上面所刻文字中的军事知识内涵,平时只是见父亲给亲友邻居书写楹联时用,并且擦得铜光发亮,父亲也感觉非常荣耀,脸上时常流露出幸福的微笑。可惜在“文革”中被当作“罪证”没收了。
正当父亲说得津津有味时,从最里面的学校【医务室】走出来几个人,绕过花墙拱门,边走边聊天,前边一位老者,大约60多岁,中等个儿,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穿一身灰色衣裤,说话刚强,声音洪亮。旁边紧挨一个40多岁中年人,高个,秃顶背发,戴一幅茶色遮阳镜,着酱色列宁服外套,棕色长裤,弯着腰走路,不断地打手势,小声地给老人叮咛什么事。后面跟着一个穿蓝制服留偏分头的青年学生。父亲停止了说话,很快走上前跟白发老人热情地打招呼。并给我们姐弟俩说:“这是你们的常孟轮老师,教生物的,德国留学生。也是当初学校成立时聘请的老师,教学二十多年了,孙镇东陈白起寺人。”我和二姐立正深深向常老师行鞠躬礼。常老师高兴地握住父亲的手不放,激动地说:“十几年没有见了,都好吧!”并指着身边戴遮阳镜的中年人介绍:“这位是学校【医务室】医生郑泽校医,后面是我的儿子常兴,正毕业候分配。今天腿疼,取了些药。孩子上学报到了吗?说不定我还要给他们教生物课呢!”父亲一一回答便和我们一起离开了【西斋】。来到校门口和看门的张富贵伯伯喝茶聊天,谈起了他们过去在【焦庄崇实中学】经历的一些往事。当时崇实学校刚一建成,孙辅丞先生就聘请家住东面焦庄塬上张富贵负责学校的总务后勤工作,主管教职工学生食堂。张富贵为人正直,忠厚老实,手脚勤快,积极肯干,带领一班人昼夜忙碌,把总务工作干得轰轰烈烈,扎扎实实,无论水灶饭堂,清洁卫生,饭菜可口,物美价廉,群众满意,深受教师学生称赞!在父亲担任财务会计期间,两人配合默契,勤俭办校,给校方领导提交合理化建议,利用洛河畔焦庄塬上的东山、南山,开荒种地,扩大农场种植规模,增加粮食库存。同时在学校东北角的空园场地,种植蔬菜瓜果,兴办养猪场、养鸡场,大大改善了教职工学生伙食,也使食堂剩余饭菜有了用场。从而积累了大量办学资金,受到好评。时任校长李紹符,蒲城县南陈庄镇西陈人,居住县城西府巷。天资聪颖,思想进步,早年与堂弟李天佐经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介绍入【同盟会】,投身革命,追求真理,为民请命,后就读于北京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学问渊博,才华超群,通古博今,见多识广。一生做人低调,擅长诗词楹联。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无论从政从教,都与父亲结下不解之缘。1931年到1934年父亲在陕北【同盟会】会员高双成(字立卿)部任机枪连连长,带兵驻守洛川、中部(今黄陵县)、宜君三县,李紹符先生1931年受杨虎城将军委托赴陕北查办烟亩事宜。归后复任蒲城县财政局长。1933年10月,受寇胜孚(大书法家寇遐)函召至西安,以专员名义去陕北各县视察,随同王益山二人经宜君、中部(今黄陵)、洛川、鄜县(今富县)、甘泉、安塞、保安(今志丹)至靖边县,后命代理洛川县长一年。在此期间,因和我父是同乡,倍感亲切,在闲暇之中,曾多次畅谈叙旧,相互关照,互致问候,情谊深厚。1936年双十二“西安事变”至1943年,父亲曾在杨虎城部及陕西警备师第三旅带兵驻防三原、泾阳、淳化等县,母亲孩子亲属都居住三原县东里堡,恰逢李紹符先生受杨虎城将军之弟杨茂山之聘,也在三原县东里堡家教书育人,更增加了两家父辈之间的感情。这次又受爱国人士孙辅丞先生邀请,李紹符先生任私立【焦庄崇实中学 】校长,父亲担任财务会计,二人同心协力,如虎添翼,与全体教职员工一起,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努力把学校办成了驰名渭北教学一流的初级中学。
1944年3月,学校要举行建校七周年庆典活动,李紹符校长召开全校教职员工会议,根据“ 崇实,尚德 , 博学,创新”八字校训,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简化不必要的繁琐程序,节省钱财,简单而庄重纪念校庆。他回顾了杨虎城将军和孙辅丞旅长戎马一生,救国为民,尊师重教,举资办学,惠泽乡民,浩然正气,彪炳史册。不由得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奋笔疾书写下了【焦庄镇崇实学校】紀念周(1944年):
昔子文毁家纾难春秋贤之,卜式输财助边汉史美之。余友孙君辅丞捐资助学数逾巨萬,至有助於国家社会,岂子文卜式等所可,企及兹值崇实学校纪念之期,爰赋七律一章,以志景仰云 耳: 闻道乐安贤将军, 辞官退隐犹忠勤。 育才不昔万金产, 报国堪垂百世勋。 夏屋渠渠比若栉, 英才济济盛如云。 树人自是百年计, 纾难助边何足云。 接着又挥笔写下《对联》和《纪念联》 对联: 约礼博文俱称善教 南金东箭悉是良才 崇实中学七周纪念联: 校诞届七周集济济衣冠用伸庆祝 学期仅三载愿莘莘学士共勉进修 于是由父亲拿起大抓笔,挥毫泼墨,刚柔并济,将《对 联》和《纪念联》一气呵成,跃然纸上,张贴在学校大门两边。 横额:厚德载物 全校师生和焦庄村民齐声称赞!
太阳偏西了,已经是下午时分,父亲和张富贵伯伯仍然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他们俩人总有说不完的话题。父亲告诉我们,富贵伯伯和刚才见到的常孟轮老师,都是他的知己同事,住在【焦庄中学】附近不远的村子,勤快本分,老实可靠,德艺双馨。从1938年建校到现在1960年,一直没有离开学校,一干就是20多年,要好好向老前辈学习,以后有什么事可以直接去找。还开玩笑的说,那时每年到了年终发工资,常孟轮老师总是要缠着要换新钱,给孩子们过年发压岁钱…说着俩人都笑了。吃下午饭的时候,富贵伯伯特意让灶上炒了四个菜,外带一壶烧酒,二人随后就畅饮起来,我和二姐也跟着用餐,并告别了父亲和张伯伯,回各自教室学习。晚上下了自习,大概有8点多钟,我们姐弟俩一起到学校大门口见到张伯,他说父亲早已经骑着飞鸽牌自行车回家了。怀着希望,怀着追求,怀着梦想,向西北方向十里地的孙镇街飞去了。今天是他最高兴的一天,送孩子上中学,遇见了那么多好同事好朋友,说了那么多开心的话,故地重游,往事历历,岁月如歌,欢心快乐!我们姐弟俩也暗暗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珍惜来之不易的时光,像父辈那样敬业奉献,做一个大有希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