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马以的第五封信
马以你好:
我进入了大三,感受到了更多的自由。这种自由是来自很多方面的。今天来聊聊我进入大三的最初感受。
01
课程变少
进入大三后,课程由基础课转向了专业课。强度加大,课程却变得更少。即使是专业课,也常常会有老师照着课本念的情况。
课程变少,我的自由时间就变得多起来。你以为我会很开心吗,你以为我会拼命去玩吗?其实不是这样。大三的时光和大一的时间还是很不一样的,这个时候的我,会羡慕大一的学生很幸福,他们还有四年的时间。
02
主动性更强
因为时间变少,所以更加珍惜。总觉得掐指一算,大学生活就要画上句号了。回看一下我大学的前两年,第一年的记忆很深刻,就连
进学校时迎新的场景都还历历在目。那一年,意气风发,觉得自己还有无限可能。
大一,忙于社团,每天跑来跑去。报了很多个社团,刚开始兴致勃勃,到后来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兼顾。最后只保留了自己比较有兴趣的一个社团,坚持到了大二的迎新表演。
大二是距离我最近的一个阶段,但记忆却最少。没有社团,按时上课,社交活动很少。一切都那么的理所当然,又有一点的失落。这一年,想拿到的两个证没拿到。不是没考,是考两次都未果。这一年自己爬了两座山,有了两个很要好的朋友,但依旧孤单和迷茫。
03
我的讨好型性格
最近看到一个词“讨好型性格”,就是指总是讨好别人的一类人。其实我性格中的一部分有这个因子。我最好的朋友小T曾经说过她很羡慕我的好人缘,但也觉的我不需要讨好所有人。
这样“讨好”怎么讲呢,简单来说就是我总是害怕自己冲撞或者伤害别人,所以总是小心翼翼。同时,自信心总是不足。
小T说我们不可能和每个人成为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群人在一起总会分出群体,何必去和每一个维持着很好的关系呢?
这种讨好型性格给我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的朋友圈一直很小。我身边的朋友也只有两种,要么是玩了很多年,要么是很聊的来。而那些我曾经一直小心翼翼维持的朋友关系的人呢?大都不再联系,谁也不会记得我。
这是我的性格所致,多年来我选择了这种不得罪人的处事方式。而应用到大学生活中,前两年的我依旧是这样,和所有人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却很少有深交的朋友。我开始随大流,因为怕一个人太孤单。别人去图书馆,我就一起。别人决定睡觉,即使不困,我也会选择待在宿舍。
这种状况大概持续到大二的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开始经常地跑图书馆。即使一个人也很淡定。
而对于大三的我而言,一个人这件事简直在正常不过。我决定考研,要承受的孤独是这个的几倍之多。因为年纪越大,在学校里的归属感会越强,所以大三我该多为自己考虑一点,多想想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迎合,不攀比,走走我选的这条路。
04
兼职
曾经以为兼职是很重要的必修课,没有兼职的大学生活不够完整。前两年每个学期的开始都在找兼职。大多是食堂。有过不靠谱的兼职经历,也被骗过几百块钱的押金。
但进入大三,却不想找兼职。自己在学校的时间越来越少,不想浪费在兼职上。即使还想,也要找那些和专业想关的工作。最多不过两年,两次的四级循环,周而复始却也是独一无二的校园景象。等我毕业,再不会有学生时代的自由吧。
05
心态
经过两年打磨,我在心态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之前会因为国乒集体退赛的事情气的半夜睡不着觉,会因为考试不通过而紧张到脱发,失眠。现在已经好了很多,见得多了,心眼就慢慢大了起来。
其他的方面,我们以后慢慢说。
这是写于大三开学之初的感悟,也是我对自己的过去两年的总结。未来,多多运动,锻炼好身体。看好多书,继续爬山,到更多的地方。愿时光为证,不辜负,不浪费,之后,心愿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