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想不到,一张A4纸与美女的腰身组合在一起,竟会火了网络世界。与去年风行一时的反手相握动作走红一样,美女们晒的是腰,秀的是自信,带给围观者的是身心愉悦。
腰肢自古以纤细为美。春秋时期就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之说,唐人杜牧有“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之句,徐凝《汉宫曲》中“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两句,说的是就汉成帝皇后赵飞燕身轻腰细,善作掌中舞,因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除了视觉上细腰与肩、胸、臀等部位形成错落有致的凸凹美之外,现代医学研究还表明,细腰者身体更健康,人谓“裤带长,寿命短”。所以说既造成视觉污染,又隐藏多种疾病的“水桶腰”们都应该自觉面壁检讨,主动向“A4腰”看齐。
古人形容美女腰细,多称“蛮腰”。“蛮”是个人名,叫做“小蛮”,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身边的舞女,以腰肢细软,舞姿优美闻名于世。白居易不仅诗写的又多又好,而且审美水平也相当了得,他身边还有另一个著名的歌女,名叫“樊素”,唱起小曲来,简直是“黄莺出谷,乳燕归巢”。时人赞美这二人为“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形容樊素的嘴如樱桃般甜美,小蛮的腰如杨柳般婀娜。
在人们的印象中,白居易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参看《卖炭翁》);一位勤政有为的官员(有西湖“白堤”为证);一位仕途坎坷的才子(参看《琵琶行》)。其实,这只是白居易精彩人生的A面内容。由樊素和小蛮开始,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位“香山居士”鲜为人知的B面人生。
白居易聪慧过人,学习又很吃苦。一般来说,一个人只需具备其中一项特质,就可出类拔萃。小白同学读书写字如痴如狂,读得嘴上生疮,磨得肘部成茧,还成了少白头。这么不要命的学法,终于造就了一个旷世奇才。唐代的大文人顾况见到未成年的白居易写的文章,不由得怅然自失:我以为斯文绝种了,没想到能在这小子身上重拾希望啊!
但白居易延续了才子们的通病,就是目中无人,情绪一激动,天王老子也不放在眼中,常常在大殿里就梗着脖子跟皇帝吵架。再大度的领导也有不痛快的时候,再加上他平时惹人无数,被同事打黑枪就在所难免了。
那份黑材料整得很煽情,说白居易他妈是在赏花时不小心掉井里淹死的,而他竟然还有闲心赋“赏花诗”和《新井篇》,这真是大逆不道。至于白居易这些诗赋是不是写在母亲堕亡之前,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板也早想找个机会教训一下总在眼前聒噪的狂妄小子。
于是穿红袍的京官左拾遗白居易被一贬再贬,成了穿青衫的江州司马。不过这也好,情绪低落的老白在湓浦口遇到了独守空船的琵琶女,两个失落之人联袂合作了一首传世名篇《琵琶行》。
面对政治上的失意,有人选择抗争,有人选择消沉,而白居易的选择是掉头转向,与元稹、刘禹锡等友人诗词唱和,发起“新乐府运动”;与郑据、刘真等八人讲学佛道,号称“香山九老”。晚年更是纵情于清音美色,留恋于竹林山泉。
这期间的一些诗作,无意间出卖了白居易的真实生活状态。《小庭亦有月》描写:“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有人据此判断,白家的“小庭”里至少有一个“四人女子乐坊”,有弹奏乐器的,有跳舞的,有唱歌的。
另一首《对酒有怀寄十九郎》写道:“往年江外抛桃叶,去岁楼中别柳枝”。这其中,抛掉的桃叶、别离的柳枝当然不是植物,你懂的。
再来一首毁三观的:《追欢偶作》写道:“十载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十年换三茬儿,喜新厌旧之态跃然纸上,够腐。
而白居易身边最有名的姬妾,还得说是小蛮和樊素。据说刘禹锡相中了樊素,跟老白要人,曾写了句诗说:“终须买去名春草,处处将行步步随。”意思是说樊素买过来,改名叫春草(这名起的,有失水准),走哪儿带哪儿。老白不舍得给,但跟老刘关系又挺铁,觉得过意不去,就回了一句:“还携小蛮去,试觅老刘看。”意思是说樊素你就别想了,把小蛮带过去给你看看吧。
如果不是有诗作白纸黑字写在那里,你很难相信那些从小令人高山仰止的大诗人,除了会写课本上的高大尚诗作外,竟然还会创作这些“三级片”。
宋代大文豪苏轼最崇拜的就是白居易,“东坡”的号就是取自老白的诗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栽树”。苏轼曾写诗调侃说:“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意思是说,我跟白乐天特别的相似,就是不喜欢亲近女色。读读大苏的那首感人的悼亡词〈江城子·记梦〉,好吧,我信了。
有资料表明,老白七十多岁时,自感年老体衰,来日无多,便主动提出让樊素和小蛮离开,不想耽误她们的青春,他们洒泪而别,最后谱写了一曲人间大爱。
白居易曾写过《池上篇》一首,可以作为他B面人生的一个注脚。文章不长,又极精妙,抄附于后,足堪共赏:
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须飒然,识分知足,外无求焉。如鸟择木,姑务巢安;如蛙作坎,不知海宽。灵鹊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尽在我前。时引一杯,或吟一篇。妻孥熙熙,鸡犬闲闲。优哉游哉,吾将老乎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