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果枚在简述日更第11天,因为有你们,我才坚持下来。谢谢。
今天,一位朋友的儿子问我:“很多文人明明很有才华,可是他们却选择了归隐,而有些文人,即使遇到很多挫折,却依然选择从政之路,想通过走仕途之路,为朝廷效力。"
"到底哪种方式是正确的呢?那么在当今的社会,我们应该选择哪条路呢?”
看着他认真的神情,我的脑海中快速掠过若干的隐士和报国无门的有识之士的名字。
是啊,我们总是说让孩子们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从中汲取营养。那么从这些文人墨客的不同经历中,我们又该怎样评判并从中选择我们的道路呢?
其实,归隐或走仕途真的只是一种个人选择,无所谓对错。
真心归隐的,也不是生来就厌烦世俗的追逐。
恬淡如菊的陶渊明一开始不也是满腔豪情,想要“大济苍生”吗?直到他努力奋斗当上了彭泽县县令才发现,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所以发出了“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的感慨,毅然绝然地离开了官场,去田园农事中寻找乐趣。
被称为“诗佛”的王维,年轻时也是立下雄心壮志,“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老年却远离世俗,一心向佛,“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李白杜甫柳宗元苏轼等等文人更是不同的性格却相似的结局,这是无奈的选择。
走向仕途的,大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
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三次向宰相写文自荐却不得擢用,写下"大凡物不平则鸣"的《马说》,借千里马的命运浇胸中块垒。一生经历多次起起伏伏多次却矢志不渝,像一个打不到的铁人,为政治上能有作为一次次地努力,直到去世。
当然也不乏为了升官发财,而在仕途拼命钻营最后落得遗臭万年的结局。比如赵高、蔡京、严嵩、和珅。
历史长河流淌至今,这个问题依然摆在每一个人面前。
到底该何去何从?
今天的隐士已经不多见了。网上也有新闻说个别的夫妻或个人真的隐居在山林,一隐就是二三十年。“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大隐隐与市”。更多人是在这个热闹喧嚣的世界上,寻找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比如:畅销书作者大冰,曾经是一名节目主持人。有时候会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抽身出来,做一个无牵无挂的背包客,在西藏、丽江过着流浪歌手的自由生活,遇见不同的人,写歌自己唱,记录自己喜欢的生活。
比如: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树勇因为老树画画配诗在网络走红。一幅幅清静、朴拙的画面和逍遥淡然 的小诗让人不禁对他心灵的自由心生向往。
还有很多很多。
我对这些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的人心生敬意,因为他们是可贵的小部分,他们的内心很笃定很幸福。
而更多的人可能会选择仕途,或挣很多很多钱,为过上富豪的生活而努力,后一种现在叫创业。
无论哪种选择,都是你的目标,都无可厚非。
其实,不管选择哪条路,前提是你必须得让自己有选择的资本。
要有着丰富的知识,突出的能力,充分的心理准备。
因为,自由逍遥固然听上去很美,但你可能更看重的是心灵的自由,经历的丰富。至于简单的物质,不稳定的甚至危险的经历,必然伴随你的选择。
要有着丰富的知识,多方面的能力,强大而成熟的心灵。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竞争、人事变更、经济潮涨潮落中冷静而镇定,向着远方,一步一个脚印努力。
我想对这些勇士们说:你们有着可贵的探险精神,有着坚毅的背影,也请你们在不可知的最后还能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