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科学课堂重点学习《用橡皮筋作动力》,《测量力的大小》。
有了前两节课的基础,这节课对学生的引导和实验的正确操作效率提高了很多,但是整体效果不太明显。主要体现在学生组装橡皮筋小车是方法不到位,初次让学生体验组装,大部分小组的车都没有动,于是在总结经验时让组装并成功驱动了小车的组来分享自己的组装方式,其他小组再次尝试。最后探究小车运动距离和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就相对容易,通过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操作并证明整个环节还是没有问题的。
力有大小,如何测量,介绍条形盒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这节课的重难点定位在让学生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准确读数。先让学生会你玩过观察,并说出其构成部分及作用,很多孩子就着急侧物体的重力,便让学生演示了自己测量重力的方法,老师进行补充和提醒;刚开始的几节课我给学生准备同一规格的测力计,发现读数问题不是很大,后边的几个班都是选择了不同规格的测力计,一小格代表了多大的力,让学生互相去测量同一物体和不同物体并比较。纠正准确读数发现很多学生的探究活动只停留在表面,对准确读数有难度,于是又花时间去纠正和调节。这节课重点实践操作测量物体的重力,发现有个别孩子对重量和重力有点混淆,拓展部分在课堂上准备了50g的钩码让学生使用不同规格的测力计测量重力发现都是0.5N,让学生观察思考重力和重量之间的区别和关联。有同学很快发现,两者是不同的概念,但是可以通过计算联系起来,并不是没有关系的。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发现有部分孩子的动手能力还需不断提高,思考问题的方式也还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想去深度研究的欲望。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中还需重点关注,注重正确引导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