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狂风大作,我在小区门口碰见弟弟,他说送侄女才返回家。
我不由得在心中犯起嘀咕来:侄女都上大学了。即使周日去学校,在公交车站乘车就是。哪里还需要父母化身贴身司机,周日也不下线?他们这样宠侄女,那得呵护到什么时候?
刚才回娘家,我特意问妈侄女怎么不自己独立回学校,才知我闹出了乌龙。
原来小姑娘是去当家教,昨天还是第一次上课。
如今在职教师不能搞有偿家教,但是没有明令禁止在校大学生干家教,师范生更是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侄女刚进校,她本人忙着适应大学生活,还没顾上朝外横向发展。即使如此,她因人在本市,高中班主任已让她回母校当过志愿者。这几月没见她闲过,我依旧很少见她人影。
这次是她语文老师亲戚家的孩子数学拖了后腿,找班主任要来她的电话,找她商量能否在课外一对一辅导。
侄女有点犹豫,打电话征求她爸妈的意见。这还用说,当教师的父母绝对赞成。昨天的行动就是最好的回答。
我也和她爷爷奶奶一样,极力支持。
我对妈举了我学弟的例子,人家大一和大二暑期去乡村小学支教,大四经辅导员介绍来我校当外聘老师。他心态积极,社交能力极强,主动要求教研组听他的课。
果然,他临场老练,从板书到教学设计堪称教龄五年以上教师的公开课。
毕业时他参加杭州市公安系统招考,以面试第一的优秀成绩成功入围。
工作后,他在地铁执勤时因搀扶老人还受过表彰。
在校锻炼越早,毕业时越能适应社会,脱颖而出。这已成为规律。
何止是学弟这一个例,我的那位前同事也是因能力出众,如今在杭州过得如鱼得水。
他也是我们的校友,也是数学系毕业。人家教课出色,在我校由数学老师改教营销专业课,好评率几乎是百分百。他做班主任的班训“竞敬静净”被同事沿用。据其他班弟子们说他当班主任可以半月不进班管理,但给学生开一次班会能管用一个月。我带他班课,这班学生普遍好学上进,除了同事师姐班最佳外,他班名列第二。
只是他没逃脱教而优则仕这一俗套,先被借调到市财委,因锋芒毕露遭受排挤,才在2002年前后考到杭州市某局,听说不久即升官,当了局长。最近又听说他并没荒废他的教学才能,还被杭州某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暑假里我对侄女这四年设想了很多,如今发现都是空想。至少我没预料到她因近水楼台,误打误撞上很多机会。想想这小姑娘初三中考前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常常和衣而卧,趴在写字台上就睡着了,醒来又接着做题背书的场景。老天还是看见了她的努力,会给她相应回馈。
她爷爷奶奶也因孙女和外孙未来前途可期,心情灿烂,身心更健康。
瞧瞧这次意外的机遇,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欣喜和满足!机遇藏身在选择和努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