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增设了图画手工专修科,又称“图音手工专修科”,聘请留日归来的李叔同为该科音乐、美术主任教师。该科学制三年,招收学生29人。音乐课程有乐典、和声学、练声、视唱、独唱、合唱、钢琴、风琴、作词、作曲等。有专用音乐教室,有钢琴两台,风琴数十架,教学水平较高,各科均采用五线谱。这是目前所见有史料记载的,我国最早开设的 “视唱”这门课程。
1927年11月27日,上海国立音乐院成立(1929年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视唱练耳在其成立之初就被设为一门基础理论课。其最早记录在案的视唱练耳教师为华勒,担任科目为“视唱”。
同时期的专业音乐院校还有1930年建校的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和1932年建校的私立广州音乐院。
起初,视唱练耳学科作为音乐学习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主张教师多弹多示范,学生多唱多听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听、唱、记、写的基本能力。大多数视唱练耳教学还是传统的钢琴作为唯一的课堂教具,日复一日的安排学生听写单音、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等等。
星海音乐学院任志琴教授指出,视唱练耳课的功能和内容是一个发展、开放的系统,是随着音乐的发展,实践的需要而变化的。陈雅先教授也在《视唱练耳教学论》中写到,高师视唱练耳课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听辨记忆和识谱视唱的能力;初步理解音乐各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的作用,掌握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掌握音乐表现的常规,积累音乐语言;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和发展音乐审美能力;初步掌握视唱练耳的教学方法”。
随着视唱练耳学科的不断发展,视唱练耳教学改革的呼声愈发强烈,影响较大的是视唱练耳分级制教学、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中的运用、三大教学法和视唱练耳学科的结合、民歌元素在视唱练耳中的应用、视唱练耳与乐理合并教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