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决定越过晋国攻打郑国,他任命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为大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拨给他们三百辆战车就这样出发了。出发之前两位大夫哭着给他们的儿子讲,如果他们失败,那肯定是在崤山这个地方。
大军到达滑国时,郑国的牛贩子弦高正好在滑国做生意。聪明且有一颗爱国之心的弦高发现了秦军的意图,于是用自己十二头牛来慰问秦军,声称是郑国国君派他来的,另一方面连夜安排人回郑国,将秦国要攻打郑国的消息通知给郑国国君,让郑国早做防范。
孟明视等人就这么上了弦高的当,他们认为现在去偷袭郑国已经没意义了,郑国已经知道了他们的意图,肯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就这么去打郑国也不行,自己长途跋涉后勤补给也跟不上。于是就放弃了攻打郑国的计划,顺道灭了滑国就返回秦国了。
此时,一代霸主晋文公刚去世还没有下葬。继位的晋襄公对秦国灭掉滑国的行为很气愤,认为秦国这是故意趁着他们办丧事,然后攻打他们的附庸国滑国,既然秦国不念两国的秦晋之好,那他们晋国也不用再给秦国面子。
晋襄公随即任命先轸为中军元帅率晋军渡过黄河,在崤山北麓的险要路段设伏。又联合姜戎埋伏于沟谷,就等返回的秦军进入他们设计的伏击圈。为了行军方便,晋襄公还让人把士兵穿的丧服都染成了黑色。
晋军国君新丧,士兵们都化悲痛为力量,积聚着很强的战斗力。而孟明视他们此时完全不知道前方有埋伏在等着他们,也彻底忘记了自己的父亲们在临行前给他们的提醒,还沉寂在消灭滑国的小胜当中呢!
当秦军完全进入崤山的峡谷时,埋伏于两侧的晋军和姜戎军突然发起攻击,秦军根本来不及组织防御抵抗,就全军覆没,孟明视等人也成了晋军的俘虏。
晋襄公的母亲文嬴是秦国人,她不愿意看到儿子杀了秦国将军,与秦国结仇,就劝说晋襄公放了孟明视等人。孟明视他们刚走,元帅先轸就知道了,去和晋襄公理论。说将士们辛辛苦苦、拼了个你死我活,好不容易才抓住了秦国三员大将,晋襄公随随便便就将他们给放了。先轸很生气,一边说还一边向地上吐唾沫。
晋襄公听完之后,对先轸的不文明和不礼貌行为也没计较,自己也很后悔前面的决定,就立即派阳处父将军带领一队人马赶快去追孟明视等人。结果当然是追不到了。孟明视等人到了秦国后,秦穆公穿着白色丧服到郊外去迎接他们。孟明视三人跪在地上向秦穆公请罪,秦穆公哭着对他们说都怪自己没有听从百里奚和蹇叔两位大夫的话,才导致秦军惨败,不是孟明视他们三人的错。
秦穆公不但恢复了孟明视等人的官职和俸禄,还更加厚待他们。孟明视等人都感激涕零,从此更加地勤学苦练、认认真真训练军队,从不松懈,等待有朝一日可以一雪前耻。
崤山之败第二年,孟明视请求秦穆公发兵攻打晋国,以报崤山之仇。秦穆公派给他们四百辆战车去攻打晋国。结果晋襄公早有防备,孟明视他们三人又一次大败而归。
连续两次大败,秦国有人就认为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人都是无能之人。附近的小国和西戎也因此脱离了秦国的管控。秦穆公还是没有治孟明视三人的败军之罪,依然相信他们。孟明视三人每天苦练兵马,暗自发誓一定要报仇雪恨。
当年冬天,晋国联合宋、陈、郑三国打到了秦国边境上,孟明视嘱咐秦军不要随便与晋军交战,守住城池,结果还是让晋国夺去了两座城池。
到了崤山之战后第三年,为了报仇雪耻,孟明视这次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国内挑选精兵良将。秦穆公给他拨发了五百辆战车,还拿出大量的粮食和钱财,安顿好出征将士的家属。将士们很受感动,个个都斗志激昂的向晋国进发。
秦军渡过黄河之后,孟明视烧毁了所有的船只,断了自己的后路,发誓不打胜仗就都死在晋国。士兵们士气高涨,孟明视他们三人和大家一样忍了几年了,终于将所有的能量全部爆发了出来。秦军很快就夺回了上次丢失的两座城池,接下来又攻下了晋国的其他几座城池。
面对秦国疯狂的攻势,晋国上下惊恐万分,晋襄公也害怕了,和大臣们商量之后,就命令晋军坚守不出,不许与秦军交战。秦穆公看到晋国人在城里龟缩不出,知道他们不敢与自己交战,就见好就收,带领大军来到崤山,收拾埋葬了三年前崤山之败死亡将士的尸骨,祭奠了一番之后就班师回国了。
秦穆公对于自己错误的决定导致的失败,并没有怪罪他人而是主动承担,并且一直信任打仗失败多次的孟明视等人,孟明视等人无以为报,只能更加努力的练兵,终于取得了对晋国的胜利,夺取了晋国多座城池,报了当年全军覆没之仇。
之后,秦穆公又继续攻打西戎,使十二个小国臣服,开辟了千里疆土,称霸于西戎地区。周天子都派人来表示祝贺,秦穆公也成为继晋文公之后,春秋第三位霸主。然而,唯一为人诟病的是秦穆公死后,为他殉葬的人竟达一百七十七人之多,其中也包括秦国的一些良臣,老百姓也对此多有不满。秦国的殉葬制度是极其反人类、反社会的制度,对于讲究礼乐制度的春秋来说是人类文明社会制度的一种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