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教材/来源:
书本,生活(朋友,他人)
学习的方法: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一以贯之,久久为功,不倦怠
将外在的事、人、理,不断与自己对照,一点一滴改进
建立知识框架,把外在的知识筛选、收纳进来,不断去填充、补齐那些还不懂的模块,平时见到的点滴也都归纳于框架之中,才会形成体系,才能有所积累,才会触类旁通,然后有所感悟、理解、心得体会。不会过目就忘,抱着碎片化的知识,只记得名词概念,没有自己的理解。
框架也随着自己见识的增长而不断更新、优化,也是自我的不断完善。
学习的目的:
志有定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受外界影响,不追随潮流,人云亦云;尽人事听天命。
提高自身修养,打磨心性。关注本质,由内向外,由亲人到整个社会。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让自己对社会贡献价值。
能够把握分寸,不多不少,致中和。面对不同的情况都能从容应对。君子不器。
对他人,凭着心中的大道对待,不为了自己的利益偏斜、谄媚。对自己,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能也。
弗洛姆说,爱是一种给予,在给予中体会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同时因为人出生后,断开了与自然(母亲)的联系,会产生孤独感、分离感,爱就是让人与他人联系起来,以对抗这种个人很脆弱的感觉。
给予不是为了获取,而是这个行为本身就给人带来快乐。同时,拥有去爱的能力也让人成为一个值得被爱的人。
真正的自由是积极的自由,是内心有自己的原则。所以孔子说,只有君子能爱人也能厌恶人。他不会因为想要逃避孤独感、无能为力感就臣服于外部的势力或权威,让自己好像变成集体的一部分。而是按照自己内心的原则办事,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所以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
阿德勒说,人的本质都是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归属感来源于和他人的联系,也就是社会人。阿德勒说的最重要的三种关系:朋友,家人,同事。也就是影响归属感的因素。价值感来源于在自己做事时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也就是做成事的能力。把失败与挫折当做是学习改进的机会。
孔子所提倡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切己体察,不断从日用常行中学习提高改善自己。做事的标准来自于心中的[道],尊重他人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谄媚、打击他人。做好自己的能做的事。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价值来源于本质而不是形式,心中有礼,形式才有意义。丧,与其易也,宁戚。外人看到的都是形式,只有自己才了解本质,所以对自己的价值判断不来源于他人,而是来源于自己与心中的道做对比。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