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五了,再拖这周就要过去了。想着上篇文章中,有小伙伴留言说那么看工具书太累。小兔反思了下,确实有碍产出,所以,这篇文章主要写写观后感,不那么功利了。
这篇文章想写的是前一段时间热播的《芳华》,没蹭上热点,很遗憾。算了,我这种拖延的性子,这辈子别想跟热点了。这本书,是大灰狼推荐我看的,据说她看了三小时就看完了,而小白兔呢。。看了一周,但就阅读速度这一点,我是不服大灰狼的,这本书我看的慢的原因是,看不下去。刚开始看这本书时,小兔觉得这本书文笔太细碎了,一句话里出现太多的“的”有碍剧情理解,基本上看几页就放下了。后来剧情紧凑起来,就蹭蹭蹭看完了。
《芳华》的故事还算简单吧,一个特殊年代好人的一生。刚开始看时还以为是主人公刘峰和“我”的爱恨情仇,因利废义。看到后面才发现,作者还是不落窠臼的,合上书甚至还有一点伤感。十分认真地说,我觉得刘峰的经历并不使我感到难受,时代已经给他烙上了悲剧的背景色,况且活雷锋后来也学会睡女人、 骗战友钱了。真正让我认认真真看书,让我感到鼻子有酸酸的是何小曼这个人物。她触动我的地方在于她从军前的苦难经历和她妈妈让她黑市买油送来的“老鼠屎”。看到那段时,我不禁感叹道严歌苓真是个残忍的人,她居然肯,居然能把那么可怜的人打翻在地,再踏上十万只脚。有句鸡汤叫做“凡是不能把你打倒的苦难,就会使你更强大”。何小曼就是如此,此后她学会了拒绝,学会了冷漠,学会了独立,学会了作伪。全书最后她送走了刘峰,也算是悲剧中的圆润句号了。
一本书合上,抛去多愁善感,感时伤人,回忆一本《芳华》想要说的东西——剥夺。人性,被社会无情的剥夺。刘峰本是有血有肉的男人,因为社会标签,让他连小心翼翼的表白都不被允许。何小曼本是个书香门第的小姐,因为父死母嫁人,让她幸福的家庭化为泡影,还要忍受别人的白眼,奚落。想想刘峰和小曼都曾经摆脱了遭人白眼的身世,容光焕发,光彩熠熠,那是他们用人性的丧失换来的。换句话说,他们都被环境剥夺了。在高级群体中,他们需要一些神性的影像来诱骗或者说教化。他们很不幸,被选中了,光荣了,也被剥夺了。
当年如此,现在亦如此,这种血淋淋的交换是寒门子弟上升的少有的几座独木桥。现在的我们虽然不用那种神神叨叨的信仰、品格换取跃迁,但我们还是会用加班,奴颜婢膝来换取一些机会。上不了桥的人羡慕桥上的人,但桥上的人就要一直在桥上表演高空杂耍么?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岁月流逝,总有那么一个不经意,摔下来了,被人踩死。其实,不能说有幸上桥是一件坏事,它给予了我们上升的机会。但身在桥上,就要考虑如何下桥。摔下来,还是被桥对面的人扶下来。小兔觉得上桥看机缘,下桥靠本事。刘峰,小曼都是抓住了机会,却奈何修为欠佳,用自己的华年点缀了“他们”的芬芳。
点证反申联总。小兔觉得要是能上桥了,不妨就做个好演员,无论内里如何,表面一定要迎合。然后呢?然后凭借桥上的资源优势储备自己,人到无求品自高。攒够了,也就能够淡然了。芳龄是自己的,华彩是环境的。芳龄定当在自己手中老去,换了就要认了。用刘峰劝老兵的一句话说结束全文,“不能说螺丝钉旧了,没用了,非不让扔,那会行?不讲道理了不是?”
小兔祝大家想上桥的有机会上桥,桥上的安稳下桥,希望对岸的盆友能扶一把就扶一把。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