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通勤路上都在手机上看村上春树的作品《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选择读这本随笔集的原因有二:一是:我对村上春树感兴趣,他一出书就想看呢(村上在书里也写到:他的读者群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他的作品,他一有新作必购买阅读);二是:我对他的写作话题感兴趣。
读完此书后,我的收获如下:
1,情人节入手kindle作为了情人节礼物。因为盯着手机屏幕看电子书,实在是毁眼睛啊。一章读下来,眼睛非常不适。换了kindle之后,长时间阅读试验了下,非常舒服。之前不买kindle,主要是因为舍不得告别纸质书;现在体验了kindle之后,蓦然惊呼:美妙阅读体验因为我的执拗拖延了太久。对和我一样对纸质书有依恋情结的书虫们建言几句:入手kindle吧,比纸质书的阅感要好太多,能够让习惯阅读的你再爱上阅读;作为生活在电子时代的我们,拥抱科技产品改进读书品质才是正途,等你有了kindle,你会主动和纸质书say bye!
2,村上说,小说家要避免立即下是非对错的判断,不到万不得已、不到最后关头,不做结论。这让我很意外。但是想想,小说就是要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洞察以及想象来呈现这世间百态,不做价值引导才是对小说家这个职业的尊重。他的这个感悟却可以推广到生活的各方面:先看事实,后下判断,是一种可以拯救生活的素养。我们一般对事实无感,却对判断容易产生很多的情绪。
3,村上言:他的写作风格属于由内向外的,从生活的细微处进行观察、获取素材,不寻求太过刺激的外部激励,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无法耐受高强度事件时,作家就失去了写作的灵感,无法再有产出,对于小说家的职业寿命来讲是有危害的。这个经验对我颇有提醒:因为我总以为尝试非常规生活、叛逆一些,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素材和感悟进行写作。这样的认知就导致了我总会为自己的任性而非理性的行为正名:我是为了体验生活啊,我是为了积累写作材料啊。其实在读村上的书之前,我已经隐约意识到:为了所谓的写作梦想,我付出的代价难免太大,而且掩盖了自己的冲动,实质不利于写作。写作可以从身边小事而生。
4,对于脑中积累的素材,从来不会去用笔记忆,因为他相信大脑自然的淘汰:如果真忘记了,那就是没有写的必要;最后活跃在脑中的故事形象,才具有写的价值。想想现在我们被建议的随手带个小本记录随时可能蹦出的灵感火花,模仿村上的态度,我要说:那只是他的一人之经验。
5,他写了一本关于跑步的书。跑步,对于他来讲:是为了排出一个人长期写作烧脑烧灵魂产生的负能量;是为了增强体质、促进思维力,对抗机能衰退导致的大脑功能退化,换言之,跑步可以延长他作为小说家的职业寿命。
6,他在书中的最后一个章节介绍了与一个老友的相处。这位老友在第一次见面时十分安静、少言、少表情互动,等到之后再约的时候,他判若两人,十分好言,可以感知:第一次的表现或是遇到了状况,或是有意为之。但是从老友未为自己的反应说抱歉的行为来看,应是有意表现的社交不友好。村上思考到:这是因为老友在以一个非常被动的状态去感受和接纳对面的人的反应和样子:不做评论、不做表情上的或鼓励或制止或赞许或反对,看看对方会有什么表现。这样的方式让他们俩人在尴尬的沉默中度过,可以想象村上的不舒服是较强烈的那个。但是经历了这不舒服的考验之后,俩人的交集顺畅很多,他的老友也爱说话爱讲笑话了。我发现我们的社交顺序和这位老友是反着来的:第一次见面会展现社交友好的一面,言语多肯定鼓励、表情多点头多微笑,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彼此期待着下一次的见面。但是在交往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偶尔或者经常会展现出社交负面的一面,让我们惊愕。我在想:是不是我也可以学着使用这种方式呢?我把自己的场关闭,让对方的场能开多大就开多大?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