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人最深的乡愁。一个人长大后,总有些滋味,只能停留在回忆里。无论去过多少地方,吃过多少珍馐佳肴,你最怀念的,还是妈妈做的家常菜。因为,时光将味道烙在了我们的味蕾上,随生而生,永不磨灭。
——许忆 《旧时光的味道》
关于妈妈的拿手菜这个话题,相信每个人都很有发言权。
我的妈妈是位普通家庭妇女,然而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代人,是属于在贫穷生活中,靠着勤劳,坚韧,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人。
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有限,物资也匮乏,妇女们总是挖空心思,做出花样,来满足家人的食欲。自我六七岁有记忆以后,随着收入的增加,生活已然不那么清苦了。小孩子除了关注玩,就是吃了。
妈妈其实是不太擅长做饭的,尤其是复杂的菜式,基本不会。我想这与她的性格也有关,大大咧咧,雷厉风行。对待做菜的态度也是简单,不费事就好。大抵每种菜到了妈妈手里,都可以经过同一道程序出锅,那就是洗洗,切切,锅里倒上油,葱姜炝锅,把菜倒进去,翻炒几下,如果是不易烂的菜,就添一些水,盖上盖子咕嘟一会,动作行云流水,信手拈来,整个过程不过三两分钟的事。但我却独爱这炖菜,软烂入味。
不知是从小就吃惯的原因,还是妈妈的炖菜真的风味独特,这其中我最爱的就是排骨炖豆角。这是道硬菜,一口大铁锅,里面排骨,豆角,土豆炖上半锅,够一家人吃两顿了。要说在以前,舍不得放排骨,事实上一年也吃不了几次排骨,但妈妈有办法,就是放猪油,炖豆角时,从坛子里挖上一大勺,放进去,相当提味。
再说说这炼猪油的过程,现在的孩子们估计是很难再看到了,因为提倡健康饮食,少吃动物油,家家户户多是吃植物油了。小时候,没那么多种类,也没那么多讲究,好吃就行,况且猪油易保存,过年杀头猪,把肥肉都炼了油,存在坛子里,可以吃上一年。
妈妈每次炼油,我都喜欢在旁边看着,闻着扑鼻的香味儿,还有锅里肉油碰撞的滋滋声,以及漂亮的翻滚着的油花,真是场全方位的感官盛宴。等到那一块块白花花的肥肉,熬成小小的硬硬的碎块时,就可以捞出来了。而我就喜欢迫不及待的抓起来吃,期待了半天的美味,终于吃进了嘴里,那滋味,不仅是味蕾的满足,更是心灵的满足,整个人都沐浴在幸福里。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对于小时候的吃食印象那么深刻,而且总觉得现在的东西没有过去的好吃,那味道总是不对。大概就是实物带给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不同吧。
我脑补着这画面,如果拍成舌尖上的妈妈拿手菜,肯定可以勾起许多人的回忆和感慨。
其实这做饭和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一样的,或者是因为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离不开。锅碗瓢盆,围着灶台转的日子,忙出的不仅是裹腹的美味,更有对生活的希骥与追求。再普通的饭菜,如果加入了做饭之人的用心,都会变成独一无二的味道。
长大离家之后,每每想念妈妈,想念妈妈做的饭菜时,有时会觉得恍惚间是闻到了那熟悉的味道,充满爱的饭食的味道,就是妈妈的味道。让人幸福温暖的味道。
每次回家,都要点几个我最爱吃的菜,基本就是排骨炖豆角,酸菜炖冻豆腐,炸土豆丝丸子,熬鸡冻,大白菜拌山芋丝,想想都馋得厉害啊!
要说我也曾尝试自己做豆角,但总也炖不出妈妈做的味道,思索原因,外因呢,锅是不一样的,妈妈那口大铁锅用了十几二十年了,估计那金属也都别油滋养得变了味道吧,而我习惯用不锈钢的炒锅,而且在华北买不到家乡那种紫色花皮,豆粒饱满的大豆角。内因嘛,我尽管学到了妈妈的做菜书法,可味道就是差很多。
于是,我也就心安理得的不再尝试,把这味道归属于妈妈的味道,只有回家时才能吃到的美味,是不是更让人期待,更美好了呢?所以每次回家,尽管妈妈每天变着花样的买菜做饭,但也是忙得高兴,忙的得意,女儿如此爱吃她做的饭,对于妈妈来说,是很大的成就感啊。
中国人对于吃,总是满含了热情。食物,不仅是解决了温饱,更是被注入了感情,是回忆的依托。
如果你怀念妈妈所做的饭菜,那么请好好珍惜吃到的每一道妈妈所做的菜,怀着感恩的心,好好回报。妈妈老了,总有一天,这属于妈妈的味道将只能珍藏在记忆里,希望那一天到来时,我们对于妈妈,将是没有遗憾的。
以下附上排骨炖豆角的做法,不过我做得没有老妈做的好吃。
材料:
排骨、豆角、大酱、生抽、葱、盐、十三香。
做法:
1、排骨用清水浸泡半个小时。
2、豆角洗好掰成段。
3、锅里烧热油,放葱、大酱炒香,倒点生抽,放入排骨翻炒。
4、放豆角土豆,一起多翻炒一会儿。
5、添入汤,盖上盖咕嘟吧,汤耗干了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