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回忆录》里,木心谈别人,不拘一格,寥寥数言,直抵人心。他在那本书说过的话至今想起,仍不自觉地为之叫好。他说,《红楼梦》里的诗如水草,取出水,不好,放在水中,好看。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比喻,而这样的比喻似神来之笔,写东西其实是需要一点灵气的。
就在我认定缺乏灵气的时候,木心又说,所谓“熟能生巧,你不要以为你不能巧,你还没有熟啊。”——功夫在诗外,没有诗外的功夫,哪来的神助之笔。这句话是木心在《木心谈木心》中说的。这本书相当于是补遗本,本与《文学回忆录》是一体,但因木心谈的是自己的作品,木心又再三嘱托这只是在私下里的畅谈,陈丹青先生在上本书出版时抽离了出来,事隔多年,这本书才终于面世。
大约有这样的常识,看别人清晰可鉴,阅自己往往深不可踪。品读作品也是如此,当年木心应听课的人再三肯求,才最终同意解读自己的作品,一共讲了九讲。看着这九篇讲稿,仿佛木心就站在身旁,我盘坐在地上,看他潇洒随意地站在大家中间,任性地解读自己。
读这些讲稿,最大的感受就是真诚。木心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说,作家最重要的条件是诚。这一点他做到了,他做到了作为作家的诚意。他品评自己的作品,没有因为是自己写的就妄自菲薄,也不因是自己写的就盲目夸赞。写得好的地方,他也会得意地赞赏一句,过后看有些地方可以有改进,他说当初写得太华丽了些,现在不会这样写了。敞开胸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客观地评判与分析自己的作品,这实在难得。这是一位作家最大的诚意。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几乎没有任何掩饰,这或许是木心不让对外发表的原因这一。“当没人理解你时,你自己不要出来讲。”在当时,理解得的人少,各样的声音都有,所以木心不想让别人以为他是自己出来讲。
木心为我上了一课,究竟如何理解作品的真实性。在《塔下读书处》这篇文章中,木心写到“我家后园的门一开,便望见高高的寿胜塔”,其实木心的家与塔还有一段路程,木心劝大家写作不要老实。而我原来一直追求所谓的真实,试图再现原景,其实是写得太老实了,太忠于原貌,而把自己拘于这个范围之内,根本无法伸展拳脚,也无法发挥创意,写得老实,其实是没有什么想象空间的,文字呆板、不灵动,更无法与读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在写拜访茅盾故居和拜访茅盾时,木心更是任意挥洒,真实与想象来回交叉,亦真亦假,但这样写才有意思,也有意味。如果完全照搬原貌,就像是把菜做出来直接潦草地盛在了盘子里,然后就端上了桌,如果能用心地摆盘用心地擦去浮汁,那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木心说他的写法是剑法,变化无穷。木心确实像一位剑法高超的剑客,手中的笔就是他的剑,他每次舞动都有不同的韵律,也用了不同的招式,令人眼花缭乱,外在的变化其实是丰富内心的馈赠。一潭清水的内心,估计不会写出千变万化的写法。
木心的内心是一个宝藏,总能挖掘出珍宝,他信手拈来的一句话,就足以令人沉思许久。他说,写文章要找“意象上的连贯”——许多大家的文章,像是信笔写来,找不到明显的连贯性,原来那是意象上的连贯,而我看到的只是意义上的连贯,一字之差,差之千里。而意象上的连贯需要去除外在的遮掩,去除那些杂乱的干扰,看到最本真的细若游丝的连贯,这需要功力。这样的功力不是一日练就,是在日积月累中达到的某种成长。我也顿悟,为什么有些文章明明是不连贯的,作者却把这些素材组合在了一起,原来这是意象上的连贯。作者看到了读者看不到的那条线。
我写了这么久,有时觉得语言繁絮,不精练,不知根源在哪里。这次看书,木心的一句话点醒我。他说鲁迅的文字好,那是因为古文功底好。就算现在,有没有古文功底一看便知,这并不是会背两句诗词就能练就良好的功底,这是一个长期的修炼过程。
“文学有一个奇怪的特征,写下去,才渐渐明了可以写成什么。”看到这里,不禁一惊。常常是这样,开始时设定了许多结果、许多程序,只有写下去,在过程里渐渐明了。因为开始并不知道能成写什么样子,所以写着写着就没有了写下去的勇气——许多时候都是在开始时停住。因为没有写下去,所以也不知道能写成什么样子。写下去,写下去。“写作是快乐的,醉心于写作的人,是个抵赖不了的享乐主义者”,在我看来,写作是快乐的,也是痛苦的。痛苦地写完一篇文稿,过后看还不错,那时就是快乐的。苦乐兼行,投入到状态里,终究还是快乐的。
木心随口一说就是极为经典的句子,比如“序应该写成像一个蛋糕上的樱桃”,恰当到无以言表,乍一看,恰当,细看,仍是恰当,再研细,更为恰当。这是木心的灵动,而这样的灵气可遇而不可求。归根到底,还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木心读了这么多书,写了这么多文字,积淀后化为人生的智慧。
木心开讲自己的作品,其实是犹豫再三,后禁不住听课的人再三肯求,才开了这课。他在开讲的那节课上说,“最杀手的拳,老师不教的——写作的秘密。”木心坦诚也坦荡,分析自己的作品没有特意发扬其所长,也没有特意地避其所短,坦荡荡地讲开来,好就好。他确实讲了许多写作的秘密,这秘密也是第一次这么明白清楚地听人讲出来,有的竟与心中的模糊想法暗合,震惊的同时也有点窃喜。对于写作的人来说,或准备投入到写作的怀抱里的人来说,这里真是有秘密,也是一个宝藏,每次看都会发现宝贝,而这宝贝只要拥有,就不会再失去。
ragme�Ft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