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最近天气完全可以用“残暴”来形容,在家中午做饭简直是把自己当包子蒸,于是每天中午骑摩托去南京邮电大学三牌楼校区的食堂吃饭。这个食堂一直对外开放,可以直接扫码付款。食堂就餐环境干净卫生,空调也非常凉快。另外菜的花样繁多,分量足又很便宜,离家骑车也就十分钟,于是这里就成了我和女儿的午间食堂。
只是在这吃饭久了,越来越觉得现在的大学食堂太“安静”了。
比如今天中午吃饭,坐在我们周围的三桌同学。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我这人就喜欢没事瞎观察瞎捉摸),其中两桌都是面对面的两位男生,应该是同学关系;还有一桌应该是情侣,紧紧地挨着坐。
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几乎从吃饭的那一刻,到我离开时,都是每个人拿着自己的手机,甚至是自己带着自己的耳机,全程与对面或者旁边的人没有说过一句话。如果说两位男同学吃饭实在无聊,没有什么好讲的;但那对情侣各自玩着手机吃完一顿饭,属实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想想二十年前自己上大学时,食堂可以说是整个校园最喧闹的地方。男生们坐在一起,肯定是边吃边聊,话题永远离不开的是自己喜欢的球星和球队怎么样,或者声讨某门课的老师给分令人发指,当然也少不了隔壁系的小一届的女生太漂亮了等等.....大家彼此瞎聊,漫无目的,纯粹是单纯的表达自己。
那个时候通讯设备不发达,酷热的夏天,学校食堂因为有几台电视的缘故,中午吃饭时都转播CCTV5的NBA比赛。很多男生都会吃完饭再打碗汤,然后聚在食堂看NBA。我不是一个篮球爱好者,但是当食堂响起一阵阵的惊呼声时,我也会抬头看看今天是不是科比又一次拿走了两双。
那时候的食堂,更像是一个聚会地,大家利用吃饭这个场景,面对面交流。
而现在的食堂,是真的像一个“食堂”,所有人真的只是来这完成“吃饭”这件事,没有人说话,自然更谈不上交流。
所以,发达的社交工具是否能促进人与人之间更好的交流?
我一直希望国际大专辩论赛能够有这样一期辩题。
就像互联网现在的信息其实已经远超历史上所有人的智慧,但拥有了互联网之后,科学界真正能称为革命性的成果并没有呈现爆炸式的增长,相反甚至可以说增速不及之前。
也许就像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在1809年《动物学哲学》提出的“用进废退”理论,对人类也是一样。当我们拥有了AI之后,获取知识的难度大大降低,随手一搜,就能知道原来需要很多步骤才能获得知识,人类的好奇心也许会大大降低。真正热爱思考的人,也会越来越少。
哎,晚上抄起袖子,亲手上厨房给家人做一个热乎乎的酸汤肥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