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7:42,我爸给我发条微信。
“鱼,我们已经买了到佛山的车票,7:50开的。自己照顾自己,拜拜!”
这个点我也准备起床上班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行字的时候,鼻子酸溜溜的,心隐隐作痛。
我知道我爸妈昨晚在酒店里没怎么合眼,睡个安稳觉,估计又为这次来深圳旅游花了我不少钱而懊恼悔恨,辗转难眠。八成是因为这晚200元的房费和昨晚的一顿500元的海底捞火锅。
我爸妈就是这样的人,任何时候节省下来的钱带给他们的踏实感大于享受后带给他们的幸福感。自从我记事以来,我爸妈就长年累月在外面打工,一年见两次面,我和弟弟是奶奶拉扯长大的,典型的留守儿童。二三十年的打工生涯没能改变他们的命运,我爸每年正月初五回家坐的还是绿皮车,穿的还是年轻时候的那件西装外套,吃的还是公司食堂里的大锅饭,改变的只是他们日渐浑浊的双眼和泛白的头发,还有他们变本加厉地省吃俭用。
这一次在我妈的强烈要求下,我爸才勉强答应和我妈一起来深圳玩两天。当我去罗湖客运站接他们的时候,因为出站口传出我妈那独具个性的大嗓门,我很顺利地接到他们,这时我爸肩上扛着一个大行李包,我妈手提着一个新包装的锅。我以为是他们包里装的是这两天换洗的衣物,回来才发现全带给我的东西,就连中午过来吃饭的荤菜都带过来了。
三斤排骨,一条鱼,两大块生姜,一个大炒锅,十来个碗碟,四瓶油,三个红薯,一个番石榴和橙子,一大袋红枣和葡萄干。在他们很自豪地将一件件物品往外拿,并说着佛山东西便宜的时候,我一边为他们平常因为繁忙鲜有拿出来的亲情感动着,一边为他们一辈子劳苦而身份卑微的命运心痛不已。但是我知道如果不给我带些东西来,我爸铁定是不会来的,他怕给我添麻烦。给我带点东西过来,他心里好像好过一点。虽然我自始至终都说什么都不缺。就如岸见一郎说过,“父母发现子女还需要自己时,会莫名地涌现活力”。
这次他们来,我到底花了多少钱呢?就两天住酒店和一顿饭的钱。前前后后加起来也没有一千块钱。可是对他们来说,这是莫大的罪过,到底是给女儿添了麻烦,心里过意不去。我妈偷偷跟我说,我爸再也不让我妈过来我这边玩了。
而作为女儿,我的本意是这样的。我就近预定我小区附近的酒店,想着大家来往方便一点,但是因为我附近的小区处在深圳繁华地段,所以住宿难免会贵一些,低价位的也有,可是看网上评论都很糟糕,我又是一个不太喜欢冒险的人,更何况是入住的对象是自己的爸妈。虽然我的经济能力不能让他们住深圳高档豪华酒店,但是经济实惠的酒店还是能负担得起。而吃饭是因为我妈曾说,想吃我朋友圈里秀过的火锅,我就带他们去吃海底捞。但是当发现菜单里的价格和份量,他们拔腿想走。在我再三劝阻下,他们还是留下来了。但是那一桌火锅吃得并不愉快,我看得出来在我点菜时他们惊慌失措的眼神,没上几个菜就连忙说饱了,饱了。就在推推搡搡之间仓皇地结束了临走前一晚的聚餐,我知道谁也没吃痛快。
但是我发现我的好意却对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既没有吃好,也没有住安心。
想着我爸妈凌晨六点多起床退房,找客运站买票,我就能想象他们前一晚是怎么度过的,我爸妈躺在酒店里,望着天花板,辗转反侧,寝食难安,就指着等天明,早点离开这里,不给孩子再多添麻烦。一想到这里,我又陷入深深的自责,是不是我做错了?我一直以我喜欢的方式强加给他们,表孝心的方式太简单粗暴了,没有顾忌到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我总感觉是我的过度热情吓跑了他们。
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平衡想表达孝心和他们所能接受的方式之间的关系?怎么样的方式会让父母与孩子轻松地接纳彼此之间给予与被给予的关系?
从这件事情里,我知道人与人之间相处,不是你倾尽所有就好,也不是一毛不拔就好,舒服才最重要。一个人的情商就表现在别人和你在一起时,别人感觉到舒不舒服。
记得大三那年秋冬季节,我去长江大学找我一个朋友玩。那一天到的时候快到中午,她先带我去食堂吃饭,因为我知道她家里条件也不怎么好,生活拮据,当我看到她毫不掩饰地带我去学校食堂吃饭时,我却非常地开心。她说你想吃什么就点什么,我也真的爱吃什么就点什么,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吃完饭她安排我铺位休息,休息时间都预计好了,到了点就喊醒我,领着我去荆州古城踩单车。后二天的行程安排也井井有序,既没紧紧迫迫,显得慌里谎张,也没懒懒散散,影响计划。张弛有度,繁简有方。
吃的都是食堂的菜,逛的也都是大众的观光景点,我也去过很多地方找过很多朋友玩,但是那一次出行却是在我印象中是最舒服最开心的一次。大概是她的不刻意,本色出演,让我觉得她把我当真朋友,这样我也放下怕给人添麻烦的压力。现在我的这位朋友正在准备2017年的考研,但我们时常有来往。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我邻居。前两个月我和闺蜜合租的房间隔壁搬来了一个男生,长得很俊俊朗朗,斯斯文文,清清白白。一看就是绅士儒雅的性情,这一点上倒很符合我们俩的气质。
他经常帮我们倒垃圾,顺手收拾一下桌面灶面,盖下饭盒什么的,刚刚开始我俩觉得他爱卫生,很勤快,挺好的。但是后来在我们屡次邀请他加入我们俩一起吃饭而屡次被拒之门外时,我们发现他的这种过度的绅士和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并不都是让人感到舒服的。
厨房他几乎不用,客厅是只要我们在,他就不会出来,卫生间永远是等我们用完,他才轻轻慢慢地进去。每天早上无论我们什么时候起来,他几乎都等我们洗完他再洗,没有时间,宁愿不洗也不会催促我们几句。晚上等我们关灯,入梦乡了,他才小声小气地洗澡。大家总共下来没有打过10次照面。相处下来,这种礼让让我觉得很生分压抑,生活起来也有诸多不便。比如我每天不知道他在不在房间里,不敢大声说话或是朗读。每天早上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用卫生间,我就只能提前半小时起来洗漱,可是洗漱完很久,他也没出来。客厅的灯也不知道该不该给他预留等等。
想想如果大家熟络了,不用介怀什么,有什么事要帮忙的就张张嘴,想一起吃饭就大家分工做饭。现在为了尴尬,大家尽量错开会面的机会,我也没有勇气再喊他一起吃饭。朋友都说,你们这室友这么绅士,从来不占用公共区域,多好!但是这样真的好吗?住在一个屋檐下就深有体会了。其实我们不是需要一个多么绅士的室友,我们只希望有个可以偶尔聊聊天,吃吃饭,帮帮忙的朋友,可亲可疏,即便是过客,大家也曾经在一个屋檐下共处过,相互宽慰过。但是我们的友谊好像永远只能是路人甲和路人乙,错开时间的卫生间变成我们最大的交集。
这大概是城里人的邻居关系吧。礼貌得让人觉得格外冷漠和疏离。也可能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道墙吧。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还真就“舒服”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