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要不要读博”

今年博士录取以后,陆续有学弟学妹向我咨询博士申请的相关事项。对此,我几乎有问必答,这些问题基本也都很好回答,无非是些程序与经验问题。但独独“要不要读博?”这一问题却叫我为难,因为比起“我该怎样准备考博?”,这是一个前置位的问题(行话叫做meta-problem,即“元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它是个体的人生选择问题。我自己人生阅历尚且浮泛,岂敢轻易误导他人,有时又怕得罪人,自然摸不着稳妥的答法。

对此问题,人们亦态度不一,有人不屑,有人纠结,也有人还没想清楚就草率做决定。我的确认为这是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甚至,如果在这个问题前补上主语“我们”,那它还是个涉及学术、就业、教育等诸多方面的重要社会问题。我自己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坦白说,思考的过程并不轻松,结论也不成熟,但我愿简单谈一点以引发学弟学妹的深思。(我是个文科生,对理工农医一窍不通,下面的言论主要针对文科读者,当然,非文科读者来看热闹我也很欢迎。)

我有个“职业病”,凡遇到不好回答的问题,首先会考虑一下问题本身有没有问题。“我要不要读博?”这个问题,看起来明白,其实不一定清晰。例如,它有时也以“我应不应该读博?”这样的的形式出现,这时就很容易误导提问者。你要问我“我应不应该孝顺父母?”,我会直截了当地回答“应该!”,因为孝顺父母是我们必须要遵守的道德规范。但并没有哪一条规范先在地规定了你应该或不应该读博,实际上,你读博或不读博,我们所在的社会世界都不会有多大变化,这是一个单纯的个人选择问题(暂不考虑家庭因素)。鲁迅说得好,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哪怕身边的同学事实上都去读博,也推不出“我应该读博”的结论,反之亦然。这里没有规范,只有意志。

我们应该以正确而非错误的心态来对待读博这件事,比起“我应不应该孝顺父母?”,“我应不应该读博?”似乎更接近“我应该生活在北京还是南京?”这样的问题。进而,“我要不要读博?”这个问题更妥当的表达形式似乎是:“对我而言,读博是一个好的选项吗?”。然而,这是一个错觉!生活在北京与南京的差别仅仅是外在环境层面的,但是,读博或不读博的差别则在事业层面,正是事业塑造着人,这一差别乃是内在的。后者不是一道普通的选择题,而是事涉人生的决断。一旦忽略这个差别,就容易走低龄化的路子。例如,人们常见的做法是,制作一张鲁滨逊式的“好坏对照表”,把读博的好处与坏处列个清单,一一比较,再做决定。我曾见过有人列出如下清单:

读博的好处:1.读博是有趣的。2.读博是有回报的。3.读博是一种特权。4.读博是不用操心的。5.读博是自由快乐的。6.读博可以为人类做贡献。。。

读博的坏处:1.读博的回报较低。2.读博需要很长时间。3.读博是有风险的。。。

但实情往往是,清单越详细,决断越做不出来。直接原因在于,这些表格的内容是极为抽象的、静止的、“无我的”,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就拿第一条来说,读博是不是有趣的取决于在读博。对大部分人来说,读一篇科普新闻的趣味要远胜于一篇科学论文。(若我愿意,表格中的所有论点我都可以一一反驳。)列表格的思维方式完全误解了“我要不要读博”的问题性质,在方向上就出错了。正如开头所说,“我要不要读博?”是“我该怎样准备考博?”的meta-problem,“我要不要读博?”也有一个meta-problem,即“想过何种生活?”。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生活不值一过。生活有许多方面都需要省察,我们在这里不必走得太远,与读博相关的省察就在于,我想从事何种工作?因此,问题最好被转换为更具操作性的那一个:对而言,读博是必要的吗?是否必要,取决于那个“我”是谁。

说实话,要区分你我他,有时蛮难的。但就做选择而言,我们得牢牢把握选择的目的。读博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博士毕业以后的工作生活。这是何种工作生活呢?这问题要让许多教授来回答的话,答案是很明显的:学术工作。确实,作为科研教学人员,博导一般都期待自己的博士走学术道路,而这恰恰也符合人们对博士的一般观念。法国思想家德里达断言,大学的责任在于不惜一切代价、无条件地追求真理。中国的大学是西方的舶来品,这种惟求知论的办学理念也在许多人心中根深蒂固。我十分敬重甚至向往这一理念,但较真起来我还是得说,这一理念太古典了,并非现代大学图像的真实“摹本”,在中国尤其如此。自中国创办第一所大学以来,中国大学就承担着救亡图存的特殊历史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也一直以富国兴邦为己任,向各领域大规模输送实干人才。我们的理念不仅包括“求真”,亦强调“务实”。今日大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追求真理,也包括促进就业与社会服务。实际上,现代社会的劳动分工已经高度复杂精细,很多社会岗位确实需要不同程度的“专家”。也就是说,不仅仅本科生与硕士生,博士生的就业选择在这一意义上也是多元化的。因此,你大可以读个博再去服务社会,只要你确有服务社会的冷静头脑与远大志向。但是,无可置疑的是,求真仍然是务实的前提与基础,尤其是对于博士这一具备自主理论研究能力的群体而言,他们当中的大多数还是应该以理论研究为中心位置。方便起见,我把博士的就业选择大致分类为理论工作与实务工作。(这个分类有点粗糙,有些工作可能兼有理论性与实务性,但总体上并不影响此处分析的有效性。)此时,我们就要考察读博与目标工作的关联度了。

如果“我”的目标是实务工作,那么读博是必要的吗?对于那些明确规定要求获得博士学位、而你又很想从事的实务工作岗位来说,读博确是必要的。不过,就文科专业的实际情况而言,大部分实务工作并不需要读博。甚至,就连明确要求博士的部分岗位,我也高度怀疑本科或硕士是否就一定难以胜任。博士阶段的培训本质上是一种精细化的理论或学术培训,本就不是实务导向的,如何能直接指导实务工作?而文科实务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在本科或硕士阶段就能够掌握了,文科生所欠缺的不是基础理论,(真欠缺的话用心读几本教材与专著就可以了。)而是工作经验。(工作要趁早。)当然,无论出于何种考量,(列举的确很枯燥。)如果你确定要读博,那就得适应至少三四年的理论工作者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尤其不能让导师觉得好像招了个“假博士”。我不觉得博士应该多清高,但值得尊重的通常不会是你的动机,而只能是你的行动。总的来说,只要目标实务工作明确,是否读博就不是个麻烦问题。不过有时,人们只能确定适合自己的是实务工作这一点,具体是哪一种实务工作则一头雾水。对此,我无能为力,我的经验也许比你更糟。最大的麻烦则在于,很多人并不确定适合自己的究竟是实务工作还是理论工作。

如果“我”的目标是理论工作,那么,读博通常就是必要的。我不认为非得读博才能搞理论研究,我尊重甚至喜爱每一位真诚的“学术个体户”,但普遍来说,在现代学术体制中,读博是从事理论工作的必要阶段。因为通过3-4年的博士阶段集中的微观学习,我们训练了发现、分析、解决学术问题的能力与搜集、整理、阅读、翻译、写作学术文献的技艺,我们理解了学术思维、学术规范与学术交流的意义,凡此种种都为今后的理论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可我怎么确定自己是否适合某一理论工作呢?这里大约有三条相互联系的标准。

第一,情感标准。你得喜欢乃至热爱你要从事的理论工作,对自己的专业或学科得有兴趣,让它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怎样测度自己的专业兴趣?如果你过去的业余时间全部用来看电影、打游戏、逛商店、跑操场,你多半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因为你喜爱一样事物自然就会主动接近。这跟喜欢一个人道理有点相近:你想天天见到对方,有说有笑,并且不会三心二意。当然,喜欢一个人也要懂得“距离”的积极意义。我认识一些文科朋友,对自己的专业极度痴迷,以至于几乎完全没有了业余生活。由于缺乏日常生活的滋养,他们观点偏激、性格孤傲,离现代学术越来越远。现代学术在本质上是社会劳动分工的产物,是一项社会劳动,而非个人修行。对知识的追求不能成为绝对的单一的宗教信仰,否则只能铸就“单向度的人”。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实际上,兴趣不是先天地就形成的,它与个人的经验、体验与认知都有紧密关联。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对某些事物没兴趣,其实是没有深入了解,不熟悉。须知,对于谈论我们所熟悉的事物,我们往往很有兴趣,尤其是理智层面的兴趣。

第二,认知标准。你得对自己的专业达到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对本学科的基本框架、核心概念、理论脉络与前沿议题做到胸有成竹。这一点大概是最好测度的了。考虑如下问题:你害怕、崇拜或绝对服从自己的硕士导师吗?若然,你对本学科就没有达到基本的认知水平,而且,你大概暂时不喜欢你的学科。设想,如果你真喜欢自己的学科,你肯定会充满好奇心,进而最大程度地了解本学科的基本内容并形成自己的诸多独立见解。如此,你自然会与导师展开平等的学术对话,甚至不同意导师的某些观点,而绝不会盲目迷信导师,想象一下你与别人讨论《火影忍者》或《星球大战》时的激烈场景吧。你又是怎样评价一篇学术论文的质量的呢?论文长度?期刊等级?项目名称?作者头衔?如果你还停留在完全通过标签来辨识论文内涵的层面,很遗憾,你可能还没入门,实指定义可是最原始的语言游戏!你应该能够把这篇论文拆得七零八落,并原地“组装”,因为你懂得如何把握它的核心论题,梳理它的逻辑线索,提炼散布的重要论证,你甚至可以凭此做一份漂亮的academic PPT,展示你的说明与评价。你也需要掌握一些相应的基本能力,你的英语应该不错,能够适应阅读英语文献,你还要了解联系密切的邻近学科的“高级常识”,如此等等。当然,所有这些都是可以培训的,但你不能一点基础没有。

第三,伦理标准。你还得有乐观的心态、细腻的耐心与助人为乐的合作精神。在当下的人文社科学术界,人们频频谈及各种“困境”,最典型的莫过于“钱学森之问”了,似乎很难让人乐观起来。一些人甚至苦大仇深,对当下的学术界(乃至对现代工商社会)极为失望,一头扎进古老的经典名著,轻忽前沿的学术论文。如果不能生产原创的体系理论,甚至不能在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那么从事理论工作还有何意义与乐趣?这种疑惑,既是对现代学术方向的误解,也没有理解现代学术进步的机制,同时更是缺乏耐心的表现。现代学术面向真实世界的具体问题,倾向一个一个地具体解决,学术进步是学术共同体的合作事业。就此而言,我很钦佩南大胡星铭老师“做一个平庸的哲学家”的胆识,如他所信,“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胡适语)在我看,现代学术之乐就乐在这“一寸的欢喜”。说到耐心,这实在是理论工作者的必备特质,在一定意义上甚至是区分学者与常人的重要特征。大到经年累月地琢磨、解决同一个问题,小到反反复复地阅读、修改同一篇论文。这种对同一个问题的长久聚焦所体现的(对人对己甚或对社会时代的)学术耐心,也被人称作“刺猬的精神”。无疑,博士生群体必须是这种刺猬。至于助人为乐,在现代学术语境中当然也是一项美德。无论是面对学术史还是学术的未来,个人都是渺小的,团结的力量则是强大的。渐趋狭窄的专业领域已经凸显了个体的有限性,唯有合作才能共赢。哪怕你为同行提供的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助,某一刻你也能意识到,原来学术之乐是可以分享的,你也就理解了为什么“致谢”会成为一项学术规范。

我想,通过这三条标准大致能够检测一个人是否适合某种理论工作,进而确定“要不要读博”。我完全没有讨论经济、年龄、出身等可能影响我们决策的诸多因素,因为在我看来,它们只是次要因素,真正左右我们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只能是我们基于冷静自我认知的工作生活规划,别无其他。概念与理论本身是苍白的,理论工作者真正热爱的是把握在理论中的我们的时代与生活。当代美国哲学家德沃金在《至上的美德》中指出,真正良善的生活是一种挑战模式的生活,其价值并非行为带来的结果,而源于或内在于挑战行为本身。我深以为然。理论工作就是一项充满挑战性与创造性的工作,因理论工作自身内在的魅力而选择学术生活,在我看就是德沃金孜孜以求的“至上的美德”。


附录

这里我仅就博士申请中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常见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在国内读还是国外读?

有条件的去国外读,并非鄙夷国内高校,中国现代文科学术几乎都是西洋舶来品,而且西洋学术至今仍引领世界潮流,在国外尤其是英美高校所受到的学术训练自然比国内“领先”。当然,土博士也并不都很土。这是一个互联网时代,全球学术信息都可以共享,是否“洋气”其实取决于你自己,就像洋博士能否学有所成亦在自己。


2.学校与学科,哪个重要?

志在实务工作,学校重要;志在理论工作,学科重要。博士期间最重要的是获得扎实的学术训练,只有学科好的地方才能提供。当然,学校最好能提供出国访学的机会。


3.怎样联系导师?

Email联系就可以了。说清楚自己对学科的看法与规划,以及选择这位导师的理由,附上一份学术简历与一篇学术代表作。导师若有兴趣还会积极回复,例如,我报考的导师甚至回信说要看看我的本科毕业论文。


4.申请考核制是否不公平?

这个我也不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申请考核制提供了很多机会,而机会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还有,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5.硕士期间没发表论文能不能申请?

参看目标院校招生简章。


6.考博难不难?

我觉得不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3,81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626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14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52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25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3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6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5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13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01评论 2 30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277评论 1 32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59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28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68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43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07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15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强调的是责任。 为了让自己卓有成效,...
    诗雅768阅读 1,700评论 0 0
  • 昔时吾于南疆行,壮志未酬焉归乡。 北人不适南人国,惹得鄙人膝作疼。 语来体健为要首,思索再三便意归。 男儿志在四方...
    司才林阅读 167评论 17 12
  • 开学这天我结交了许多朋友,也慢慢习惯了校园的作息时间,来到学校老师教给我们许多关于安全与道德的事。在校园里不能乱...
    焦备奇阅读 982评论 0 0
  • 这两周,每天中午短暂的午休后开启网上听课状态,一般一个小时左右,然后看二十分钟左右的教材。 晚上在家,基本可以看半...
    掉下树的猫阅读 1,97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