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招聘团委书记
谈起这个话题,还得感谢刘锦邦书记,是他2001年在娄底车务段率先做了之后,我从报纸上得知才向他学习的。
那是2001年9、10月份的一个星期五,我坐在办公桌前专心地看着报纸。当年有一个习惯,一般是周一开会,周二到周四去沿线工区转一圈,然后把自己关进办公室将这些天送来的报纸一口气看完。
并将感兴趣的剪下来形成粘贴本,便于温习和借鉴。一不小心,几年时间居然存了十多本,即使到了现在,偶尔地翻一翻也还能受益良多。
看着看着,《广州铁道报》的一个标题吸引了我:“娄底车务段党委伯乐相马,促进青年成长成才”。
刘书记这是在干什么?一个念头闪过我脑海,便迫不及待的看了下去。原来他是在公开招聘团委书记。
说也奇怪,得到这个答案后,两年前的一幕霎那间来到我的脑海。
那是我刚当书记不久,总公司干部分处,王文德副处长带队来段调研和督导的情景。
那一天,他们来得非常突然,没打招呼。大概因为我是一个新手,还不是桃源中人便首先到了我的办公室。没有客套,一坐下来,王副处长拿出一个信封递给我说道:“这是冯总的批示。”。
冯总有批示,立马引起我的警觉,看来非同小可,不然不会这样兴师动众。
我接过信封,抽出一看,原来是有人写信向冯总反映:我段只用关系户,大学生、中专生长期得不到重用。领导批示要他们下来调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情况。
我知道领导的批示就代表着权威,意味着调查组握有尚方宝剑,谁也不能,谁也不敢怠慢。转念一想事关重大,于情于理都应该告诉段长。
于是我愣了一下笑笑地说道:“把段长请上来吧?”“先把这几个人的档案拿过来”王副处长没有正面回答我,指着信中点到的名字,一脸严肃地说道。
“好的”我边回答边打通了干部干事李红英的电话,叫她抓紧办。不久她捧着七、八本档案袋来到了我的办公室。
见王处长坐在这里,一脸诧异的招呼道:“王处长,你怎么来了?”。
“把大学生、中专生的花名册也拿过来。”王副处长还是不作正面回答,语气坚定地吩咐道。
一切都在悄悄的进行,而李红英却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几次看着我欲言又止,我明白她的意思但装着没有看见。
等这两样东西交给王副处长他们后,他才在我的陪同下走到段长办公室,通报情况。可想而之,当年办事是多么地讲原则有智慧。
两天后,王副处长召开了知识分子座谈会,他委婉地反馈了调查的情况,接着要我和段长表态。等段长说完后,我诚恳地说道:“只有同志们好好干,党委保证二、三年内在座的各位都能挑重担”。
随后,在我的提议下,段上增设了没有编制的副领工员、副工长岗位,创造平台让他们一个个去走阶梯。
由于僧多粥少,管理岗位一时腾不出来,两年中仅安排了几个来得早的:彭进来,吴赛斌担任了领工员,周建良到了党委办,梁永胜,曾玉尧则到了大修室、而陈斌、谢少甜等仍在担任副领工员。
晚到一点的胡志平,罗精华则还在工区副工长的岗位上,特别是中专生几乎一个都没有安排。虽然周方兵到了党委办,候昌顺到了达标办那也只是助勤,张先军担任了工长,更多的还在工区。
还有工长王礼龙带薪读书,回段后继续担任原职务多年,同时做过领工员的张小龙,刘明武在西南交大拿文凭也快要回来了。
每每想到这些都感到压力山大,眼看这三年就要到了,如果不能兑现承诺不仅挫伤积极性,还可能引发再次向上反映,到那时我就没有二年前那么轻松了,自己说的话没有做到,即使有一百个理由也难以自圆其说。
这几年,一想到这个事就后悔当初不应该那样说,自己请了一个菩萨自己拜。
想着想着,突然眼睛一亮,车务段这个做法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公开招聘就像组织一场篮球比赛,球只有一个,但十二个人都有机会抢到,机会均等使每个人都有希望,如果你不报名那就是你的事了,即使没有做到至少也给了每个人的机会。
一想到这里,一阵兴奋,我立马拨通了刘书记的电话。找他要来了公开招聘的办法,流程,试题以及注意事项。
他一再叮嘱我:最重要是保密,考题一旦泄露不仅做不到公平竞争而且还会引火上身,如果有人告状查也不是不查也不是,最后落个上下不是人。
谢过刘书记后,我立马下楼走到段长办公室通报我的想法,他倒是爽快,笑笑地说道:“团委书记,你定!”。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党管干部变成了段长管行政干部,书记只能管政工干部,这还算好的,在有些站段,书记只是个摆设,党委变成了橡皮图章,人财物一支笔,所有的干部也要一张嘴。
和段长商量后,我又琢磨,谁来负责这项工作,部门当然是党委办,人事室,牵头领导自然也是纪委书记。但谁来负责出题呢?这个人不仅要口封紧还要有水平,并且能够委以得重任。
琢磨来琢磨去,觉得刘湘飚是不二人选,论才气他琴棋书画,还写得一笔好字,论资历和我同时代的站段团委书记,论经历当过人事室、办公室、教育室主任。
尤其是我来工务段后,我俩合作得非常愉快。想过后打电话给他,他也满口答应。
接着,我把他们请到办公室,开了一个小会,作了一个详细的安排,成立了一个小组,由党办主任杨凯泉执笔整成文字上党委会。
不久,招聘的通知发了出去,一石激起千重浪,顷刻间成为了工务段的焦点,应该说大部分的反映都是正面的,但也有人说这是在演戏,党办助勤的周方兵,他书记那么器重,肯定是他,只是找几个人陪他玩玩而已。
说到这里,我真还有点对不起小周,中专生,能干,勤快,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来党办后为开展“铺路石”评选花了不少的精力,尤其配合周建良打开了工务段通讯报道的局面,多次获得娄铁地区季度竞赛第一名。
还是团委委员,组织参加过不少团的活动,在团员青年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不搞公开招聘,提名他当团委书记上上下下都应该能得过,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几个月以后,招聘如期举行,记得有十几个人报名,笔试,面试、考察,最后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侯昌顺胜出,彻底地证明这次招聘的公证性,也让那些无端猜测不攻自破。
组织招聘的同志告诉我,成绩最好的是两个人,而周方兵仅输在答辩时写开会通知,漏掉了的地点这一关键项被扣了分。
然而这个题目是我去的,出完后由纪委带队将出题组的三个人关了起来。如果我或者通过党办主任杨凯泉提示一下周方兵也许他不会出现这个失误。
但我不可能这样做,台上一套台下一套,人前一套人后一套那是我最反对的。既然搞公开招聘就要按照游戏规则办,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这大概是我这么多年不受一些人待见的原因吧。
遗憾的是成绩公布不久,就有传言:说某某将这个题目告诉了某某,但我始终不相信。以为杀出的是一匹黑马一些人才会这么想的。
不过也很后悔,如果是那样那也是我的错。不应该自作聪明出那道题,使人误以为我要帮周方兵。大概觉得你可以做了初一,我为什么不能做十五呢?
唉!几十年过去了,早已是物是人非,今天写出来只是想大家吸取我的教训:
做人办事若想成功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人产生怀疑和误会,否则即使你再认真也难免会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