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人世间》下部读后感
初心和结果,有时成悖论,抹杀初心,结果就是“阴谋”的最好证明.
———《人世间》
断断续续,终于把《人世间》三本全部看完了.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些事情,终于自己和解了.
这部书中,最不易的便是周秉义,一生无儿无女,只因其妻体质不能生育,亦一生纯良,在一把手的位置上真实地做到人民公仆的角色.一生坦荡,死前即便辛劳亦甘之如饴,死后哀荣便承得理所当然.在官僚腐败的大环境中,经得起考验和内心的自省,实属不易.梁晓声笔下的人物,我相信,小说必然存在原型,这样想来,社会亿万人口,心心念念在实现抱负的过程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于爱情直视内心,于责任勇于肩负,于同胞心胸宽容.这样一个伟岸的人物,换一个立场,谁能为爱情舍弃繁衍子嗣的权利,为社会大义而被世人误解呢?这样的人,一个从穷人窟的寒门出身,儿女情长和家国大义,一样都没有放弃和牺牲,不但需要格局,更需要智慧,于是才成就了这不平凡的一生.当下社会,小有成就或者大有成就之人比比皆是,大概都混成了老江湖或者社会人,阅历、情商、知识,都是立足的武器,也许立足于社会便花去了大部分人的全部精力,以“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真理,这些成就的代价,每位成功人士心中哀莫如讳,我想质疑的是:当下社会难道比周秉义这个从文革之前的荒凉时代再经历文革,然后经历如今的网络时代更难以立足吗?如果一个人经历了三个艰苦年代的变迁,并在官场上矜矜业业几十年,依然保持为人民服务,依然保持纯良的秉性,为什么当下的社会满是功利主义呢?是社会邪恶了吗?对社会不满吗?看守所和法院,以个案为例子,以小见大,都是社会的缩影.也许每个人都秉承着善良的意志,却依然对社会不断失望,乃至无望.如果不能使社会充满力量而抵充人性的凉薄,是不是可以选择忽视人性的凉薄?这样表述,是不是有愤青的嫌疑?只是,如《人世间》所言,文革前农户的院子还种花种草,稻田自给自足,现在农户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倒是除了干干净净,而城市里却花几十元去满一盆花草?稻田不断承包给承包商?种花种草倒成了富人家做的事情.这便是时代演变出来的怪诞之像.
周秉昆与他哥哥不同,他是普通寻常百姓家,为了养子的抚养权坐过牢12年,为了妻子12年苦守寡居12年等他回来而暗自庆幸,为了哥哥没有帮他脱离贫苦而新生怨恨,为了“六小君子”的朋友义气而生死相助几十年,他的世界里,一生都在忙忙碌碌只为了自己所生存的环境能好一点再好一点,能让妻子看上彩色电视机,能让儿子结婚不再住穷人窟,努力成为让妻子儿子都可以依靠的男人,成就一个男人的尊严.这大概就是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追求.没有什么所谓宏大志向,生活安定喜乐,妻在儿在,有一地居所便常足喜乐.也会为朋友的不幸力所能及,同样也会为朋友的幸福而眉开眼笑.虽然因为年代的缘由大起大落过,因为不幸而遭遇白发送黑发的丧子之痛,因为朋友的嫉妒之心而遭遇背叛,但是,无论命运如何摧残,最后的内心依然干净此生未曾负过他人,朋友也好,亲人也好,社会也好,人格魅力的正直也使得妻子与其相伴终身.虽然只是寻常百姓家,从不知晓何为爱情主义至上,但终其一生独守一人,相互扶持、相互珍惜、相互心疼、不谈亏欠也不说相爱,就是用一生的行动去诠释什么叫做爱情.爱情的妙不可言其实也是寻常百姓家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吧。夫妻和睦、父慈子孝,欢声笑语,就是寻常百姓家应该有的幸福模样.
周蓉也于哥哥周秉义一样经历的三个时代的迫害,但是她不得不说是一个坚强的女子,为爱情离家出走,后来爱情负了她,离婚收场,好不容易成为名校教授攻读博士却因女儿的叛逆而放弃前程远走他国,为女儿的人生12年无法回国,流落他国不断兼职流浪度日,直到回国,女儿却要嫁给有妇之夫并年长一倍的人,作为母亲,她是无私奉献的.周蓉的一生唯一庆幸的,是有一个等她一生的男人,当然,也成为了她后来的丈夫.周蓉的坚强,一定程度上于她从小的教育有关,才能在大半生的逆境中,最后寻找到晚年人生的另一种意义.没有生命的风格无限是持久而不变的,时代的因素推动每个人的进程和对社会的感知是不一样的.周蓉遭遇社会的讽刺和挖苦,莫说70年代对离婚事件是件丑闻,行为一点点随性就群起而攻之,就是放在现在,莫说离婚,即便不婚,都可能不会被社会宽容而友善看待.当然,相比之下,现在要宽容的多,但也只是宽容的多罢了.而其女儿呢,莫讳如斯.
周家三兄妹,晚年的幸福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们的勤苦劳动、本心善良不可分割,在大环境的摧残和时代的压迫下依然兢兢业业,同时感恩与自己的另一半给予自己的支持和宽容.前两个月我在看守所会见一个被判刑12年的罪犯,他问我:他的未婚妻怎么样了?叫他未婚妻不要担心,他在里面很好.我说:我不清楚.然而真相是:这个女孩子在他在看守所等待判刑一年多的日子里已经另嫁她人,并已经生了他人的宝宝了.所以啊,《人世间》中这三兄妹,一个是当年下嫁给周秉义,并心甘情愿在其岗位上支持,一个在判刑12年后独守12年等周秉昆出狱并毫无怨言,而蔡晓光则一生都为了周蓉.
《人世间》是值得一看的书,真实的反馈了文革前,文革期间,文革后乃至网络时代底层人民、知识分子、官僚阶层等各个人群的真实生活和社会现状,其中还涉及国外出境入境、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变迁的现象.通过这本书,有内心的震撼,更是对人性美好的反省.所有在时代变幻中,也有浮浮沉沉,被时代淹没的人,比如从老好人到被双规的警察、为同学挡抢死于哈弗的大儿子楠楠、出家为僧的光明、出卖朋友的“六小君子”之一曹宝德、毁于石榴裙下的吕川……等等,只是这三兄妹的好结局,与他们一生良善和坚守有关.
《人世间》的意义,是我又一次对自己进行了和解.大概人生就是不断和自己和解的过程.特别是这句:初心和结果,有时成悖论,抹杀初心,结果就是“阴谋”的最好证明.也许从未带着“阴谋”去做一件事,只是结局,却成了“阴谋论”的专属.也许这个社会,会权衡利弊以及被权衡利弊已经形成一种风尚,就像我听到离婚的人讨论离婚的人一样,说:离婚的人肯定是有问题的.其实我常常会觉得这种悖论很有意思,不知不觉会把自己置于漩涡之中而不自知.
出身寒门,也都有通往阳光幸福的通道。我希望,周秉义的大爱,周秉昆的通透、周蓉的坚强,外加他们另一半对爱情的坚持,都值得我学习和借鉴.总有人风情万种,也总有人万种风情.试着去学习正能量,而不是在社会中学会权衡利弊的谋求.怎样,才算更好呢?
《人世间》推荐给大家,因为,值得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