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最近很不招人待见,网民们觉得百度是掉钱眼儿里了,格局太小。特别是邻居老米家还有个孩子很优秀,这么一比较下来,更是怒其不争了。其实这个问题从2016年的魏则西事件开始就露头了,一直蔓延到今天。看来百度管理层已经感受到了巨大压力,这样子下去很危险了,痛定思痛,决定搞一个大动作,改革绩效管理思路,全面去KPI化,导入OKR体系。
KPI是英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的首字母缩写,OKR是英文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的首字母缩写。
那么OKR和KPI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不同,还得先从相同点说起。
首先,它们长得都一样,都是树状的目标分解结构。目标层层分解,上一级目标相对于下一级来说叫做Objective,下一级目标相对于上一级来说叫做KPI或KR,如此一环扣一环,形成一个巨大的树状结构。
其次,就单个员工的KPI或OKR来看,其内容不会有多大区别,因为内容是由岗位决定的,只是名词换一换,外人看不出来。
你说这不是换汤不换药吗?还真不是。真正从KPI转换到OKR的公司,变化是巨大的,阻力也是巨大的,外人看不出来,但是组织内部的员工感受应当是相当强烈的。
这是因为OKR和KPI的指导思想是完全不同的。KPI的指导思想是,把组织的战略意图逐级分解,各级员工在自己的KPI指导下工作,KPI完成了,上一级的目标自然就实现了。
这套思路背后隐藏的前提假设是,整个目标体系的树状结构是稳定不变的,如实反映了业务本身的逻辑,并且未来是可预测的。
OKR的指导思想是,我们无法预测未来,要想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活下来,组织的每一个节点,每一名员工都要有能动性,灵活性。他们要学会自己设定目标,自我驱动。每一个节点的OKR设定,要参照上一级节点,以及同级的节点。在日常工作中,员工不能光看自己的OKR,还要看上级的OKR,旁边的人的OKR也要看,前后左右紧密协同,这样整个组织就形成了一个联动的网状结构(严格地说,OKR其实是一种网状结构,KPI才是典型的树状结构),而且它的拓扑结构是随着环境变化而随时变动的。
所以,KPI对应的是官僚结构,OKR对应的是扁平结构。
KPI是上级定的,员工可以有建议,但主要责任是执行。OKR是自己和上级以及同级协商制定的。
KPI把员工当机器看,交代你什么干什么;OKR要求员工是有创造力的人,不能等靠要。
在官僚结构中,员工只需知道自己的KPI就行了,其他闲事不要管,整体情况你也不了解,瞎吵吵干嘛。在扁平结构中,员工光知道自己的OKR是不行的,容易形成孤岛,而且外在环境不断变化,组织要学会象鸟群一样不断变换形态。员工也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都要求整个组织管理透明化。
关键词来了,透明,这是OKR的基石。所有经营管理的信息全透明(注意是经营管理信息,不是核心技术)。
对员工透明,必然也意味着对竞争对手透明,难到不怕被对手偷偷学了去?
不能怕,OKR的模式就是打明牌,领导者和组织应当有这样的自信,你就是看懂了,也学不会。因为你的企业文化跟不上。
是的,从KPI到OKR,不是换个包装,而是组织文化的深刻变革。所以我们从新闻中看到,负责百度这次变革的崔珊珊,她的头衔是“文化委员会秘书长”。
听起来好像OKR完胜KPI,网上就有人叫唤KPI已死,OKR永生。事情可没那么简单,白猫黑猫,逮着耗子就是好猫,起码在传统制造业,特别是工厂,KPI仍然是主流的绩效管理实践。如果组织能够提升管理者的领导力水平,鼓励授权与合作,平衡掉官僚结构的僵化与冷漠,KPI还是很管用的。
如果您的公司打算从KPI走向OKR,除了企业文化的问题,您还将遇到另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钱”。
KPI是直接跟钱挂钩的,OKR不建议这么做,甚至是禁止这么做。你说OKR跟钱没联系我是不信,但肯定不是直接的联系。谷歌就特别强调不要用OKR的完成度来计算奖金。那么谷歌怎么处理钱的事呢?据谷歌的人写的书上说,他们奉行的是精英文化,也就是说,进人的门槛很高,凡进来的都是精英,钱我先给到位,然后咱们尽量少谈钱,谈谈事业和创新吧。
看来百度所面临的挑战真的很大呢,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