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194,6-4-3,滕文公章句下4-3》
今天是丙申年辛丑月辛亥日,腊月廿七,2017年1月24日星期一。
【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
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
一.仁义的功用
上节,孟子反问:你为何尊重木匠车工的功劳,反而轻视施行仁义的人呢?
这跟"脑体倒挂"还不是一回事,"脑体倒挂"还只仅限于讨论工种,并没有进入孟子引申的范畴之中。孟子将仁义引进了社会功用的讨论之中。
仁义是什么?有什么用?多少钱?怎么计量?
仁义的功绩,正如孟子之前论述过的"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当你没有了它的时候,当你既使身处富贵中亦感到自己贱如蝼蚁的时候,当你觉得生不如死的时候,在否定中,又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其无与伦比的价值。
二.否定的作用力。
所以,一天到晚梗着脖子说自己都对的,我们通常说这种个性的人很二儿,没啥看头和希望。反而是那些有勇气否定自己的人,我们反而对他抱有希望。为什么呢?孟子的论证教我们,否定是一种力量,唯有借助否定的力量,方能溯源,到达那智慧的领域,一享仁义之美。
常言道:"浪子回头金不换",实际上就是无意中运用了否定的力量。一旦认识到仁之于本心的明亮及智慧的引领不可或缺,浪子都能迈向至善之地而无往不利。
这世上有多少平庸的好人,反倒不如曾经的浪子?为什么?不是没有道理。
三.一入辩解,便不足观。
彭更,孟子的这位学生,真心说,真不咋滴。闻一知二、触类旁通,这些素质没有就没有吧,但看他的好辩,就可断知他不咋滴了。胜心,不仅仅是学习的大障碍,更是人生的大陷阱。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代大家问,下面的问题则看出其出于辩解己非。不咋滴。真不咋滴。
《论语》中,孔子的诸弟子,也有相互间的问难,互相问难是如切如磋的学习之道。但辩解不是学习之道。一入辩解,则不足观。
所以,那些从技术角度剖析《孟子》"雄辩"的文章,注定是白折腾没结果的假学术。道理很简单,孟子讲的是浩然正气,传的是正学,辟的是苏、张,早早讲在前面是"不得已而辩"。由此可知,那些兴致勃勃以辩为题的学问,岂不是歪学又是什么呢!很多"大学生辩论赛"、很多"成功学演讲术",就是一群没脸没皮,不仁不智的傻X,不惜误人子弟的丢人现眼之举。
四.志与功之辨。
志功之辨?你不是刚说"辩不足观",怎么一转头就来了一个辨?辩解是越辩越傻,辨析则是越辨越明。辩和辨是两回事。
彭更接着说了,我不是尊重木匠车工而轻视仁义之士,我是觉得,木匠车工们,他们学的就是技术,而学习的动机也很单纯很直接,就是为了以艺求食,就是为了靠着掌握一门专业技术找份好工作、多多地赚钱。如果用得到他们的技术,那就应该付酬劳请他们,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读书人怎么可以谈钱呢?读书人为的是行仁义之道,他的抱负甚重,他的期待甚高。怎么?难道他的动机也是为了以此求食的吗?
孟子没客气,怼他道:你不需要就不请他呗;你需要,你请他,就付钱,这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吗?你只问你自己有没有那需要就是了,你还管对方的动机干吗呢?至于应该付多少钱,按照他的功能功绩付就对了。他对你有功,你就该付钱,你就按照他所做的事功付钱好了。君子之志,固然不在钱上,但他的功绩却又是应当付钱的不是吗?
如果你说,不限于一事一议的范畴,而是从社会学角度、从道德风气的角度辩论这件事的话,那就更应该付钱给君子,为什么呢?如果按照一个人的动机和志向作为该不该付钱的标准,那么,整个儿社会就惨了,因为你按照动机付钱,就是率天下而为利,无异于倡导全天下的所有人都为了谋利赚钱作为做事的动机。这能成为尚贤论功的正确方法吗?这样的社会风气是好的社会风气吗?
五.不贪钱和不付钱,是两个概念。
子夏说:"三年学而不志于谷,此之谓好学。"这是讲学习心态,不是说学习仁义之道就跟钱结仇了。这么想的绝对是学傻了,而不是学明白了。
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讲的是求仁的方法论,即,拒斥心外之物欲的影响,这种一种归零的赤子之心是体仁的前提条件,即"乐亦在其中"。仁,可不好体验到。
一辈子,孔子没有许过任何一位弟子以"仁"。可见,仁,稀缺而珍贵。
曾国藩先生的《修身十二法》第二条"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一刻是十五分钟,每日四刻就是每天一小时。专心致志体验"仁"。每!天!凡是觉得作为一名湘军统帅每天花一小时干这事儿有点儿傻的,必定是傻子无疑。
仁,一定不是你口中说的慈善慈悲爱心这些烂大街的廉价的仿造品。或者是你太自负、或者是被线性思维方式固化了,以至于没有能力处理这类需要运用思辨方法的思想,以至于对既广大又精微的仁完全懵圈无感,以至于太轻视仁义二字了。
如果有人据此问我,你就知道了吗?你又怎么敢这样说呢?我的回答是,我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志有定向,我知道我敬畏那至善之地,我知道否定自己已知的错误。凡是前行者,虽未至于仁而敢于大声说出这些。孔子"三十而立",立的就是至善之志,仁是这么好的志向,怎么就说都不能说呢?大胆说。
志有定向者,必然志存高远,这样才能免于生活的苟且,这样才能踏上巨人之肩。这是读书人之志必然是弘阔的样态。有人若因此而混淆视听,不知耻于己之无志,勇于讥人志之弘毅,恬于己之汲汲于利,无赖圣贤君子通仁之事功,畜牲也。后面,孟子会详论人与禽兽之别,到时详论。
从头到尾,孟子都在告诉我们,读书人千万别把自己弄贱了。齐王托辞不来,请他过去,他坚决拒绝。孟子的哥哥孟仲子、好朋友景子、弟子公孙丑都觉得这事儿正常啊,唯独孟子坚持以宾师自处,拒绝齐王以臣礼召他。这不是小不拉叽婆婆妈妈的心理拉锯,这种地方,才是我们应当停下来好好想想,用心琢磨的地方。
读书人,要知以道自重,以道自信。一句话,顾问费不贵不足以尊道。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