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千阳》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继《追风筝的人》之后又一部感人肺腑的小说,故事的主题背景仍然是战争,蔓延阿富汗三十年的战争所带给人们的灾难和惨痛记忆,读后让人感慨万千。
这部以女性为主角的故事,有关家庭、友谊、信念,在那个不可宽恕的时代,两个身份尴尬的女人因相同的悲剧生发出不可毁灭的爱来,让我们分不清楚到底该为她们感到欣慰,还是惋惜,还是哀叹。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故事,胡赛尼的《灿烂千阳》。
故事先后出现的两个女主角:玛丽雅姆和莱拉
玛丽雅姆
玛丽雅姆,是那个在妈妈眼里无比鄙夷的“哈拉米”,只是当时年仅五岁的她,并不知道,妈妈边吐口水边骂出来的三个字是“私生子”的意思。
是的,玛丽雅姆是爸爸在家庭之外与其他的女人,也就是她的妈妈生下的私生子。这并不该归属于她的过错,却是注定了她一生悲苦的命运。在她十五岁生日那天,她不满足于父亲每周一次的看望,为了得到父亲更多的爱,她离开了母亲,去投靠父亲。当她走后,母亲自杀,而她也因此开启了另一段不同的人生——父亲把十五岁的她,嫁给了四十多岁的中年鞋匠拉希德。从此,在战乱不断的喀布尔,玛丽雅姆生活在冷酷的家庭暴力中……
莱拉
莱拉,是玛丽雅姆婚后不久一个邻居家刚刚诞生的女孩。在她成长的年月里,战争使她失去了两个兄弟,炮弹亦夺走了父母的生命,于是,十四岁的少女在拉希德精巧设计的骗局下,迫于无奈嫁给了六十岁的拉希德。
婚后不多久,莱拉生下了她和拉希德名义上的女儿阿兹莎……
两个女人从相互憎恨到彼此温暖
两个不同时代的女人,在战乱和家庭暴力的双重灾难与忍耐下,悲苦交织中,生发出温暖而珍贵的情意来。
对于玛丽雅姆而言,虽然拉希德对她冷酷、粗暴,但他毕竟是她的丈夫。在当时的阿富汗,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强大压力下,玛丽雅姆和许许多多迷失自己的女人一样,不得不认定眼前这个男人,同时,命运也驱使她没心没肺地与他日日消磨下去。而等到莱拉出场,玛丽雅姆似乎感觉到了她的“身份”、“地位”所受到的挑战,于是开始和姑娘对立起来。
最初,她们的确是彼此对立,相互憎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但当莱拉生下女儿,而非儿子,拉希德对莱拉态度极速转变,家暴开始之时,相同的苦难便将两个女人的心慢慢地融汇到一处,这情意从最初些微的温暖渐渐扩大,从而生发出一千个太阳般灿烂的光芒来。
当忍耐到达极限,绝望会奇迹般地带来重生
玛丽雅姆和莱拉的故事,纵贯绵延阿富汗三十年的战争,两个年龄悬殊的女人先后在如花似玉的年龄嫁给同一个男人,而且是在这个男人四十多岁和近六十岁的时候。单这一点,就让我们无法忍受。
在书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阿富汗的女人连最基本的人权都得不到保障,几乎没有人身自由。战争期间,外出必须得有家中的男人陪伴,不然就有被关押起来的危险,就别说那残酷的家庭暴力了。那个时候,家庭暴力是怎样的习以为常啊!甚至,哪怕妻子被残暴致死,官方都会将其归为家事不予理睬的!
而战争,更是给阿富汗的女人们带来惨无人道的迫害。可想而知,玛丽雅姆和莱拉就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她们无时无刻不在忍受着痛苦、饥饿和恐惧,终于,在一次家庭暴力中,在拉希德险些将莱拉掐死之时,玛丽雅姆用高高举起的铁锹将兽性大发的拉希德打死了。
那是怎样的一场惊心动魄的三人大战啊!
至此,两个女人多年来的忍耐达到极限,双双走向了自我救赎之路。玛丽雅姆为了莱拉和孩子们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却犹如获得新生一般,因为她感觉以前的生命似乎从没有真正存在过,反倒是在她们二人共同对付拉希德的殊死反抗中,她的生命才刚刚开启。
而对于莱拉而言,玛丽雅姆的牺牲不但给了她生的安稳和希望,她虽然永远的离开了她们,却永久的留存在她的心底,在那儿,她发出一千个太阳般灿烂的光芒。
一千个太阳般灿烂的光芒
在书的最后,引用了一段诗句,让人能从中感觉到那清晰的希望与力量:
约翰将会重返迦南,请别悲哀
棚屋将会回到玫瑰家园,请别悲哀
如果洪水即将来临,吞没所有的生命
诺亚方舟是你们在风暴中心的指引,请别悲哀
是的,故事发展到最后,战争结束了,莱拉和孩子们看到新生的希望,她的悲苦命运也有了奇迹般的转圜,因为她终于和最初的恋人相会了!
战争曾经残酷地将他们分离,然后彼此度过了漫长而苦难深重的岁月,好在当战乱渐渐平息,一切有了好转,他们还能彼此珍重着携手往前行走。他们一同回到喀布尔,参与到战乱后的转变过程中。
战争期间,每个阿富汗人的故事都充满着死亡、失去和无法想象的悲哀,而在莱拉心中,除了这些,还有她的玛丽雅姆,和她应以姐妹相称却情同母女的玛丽雅姆,所带给她的希望和力量。虽然她不知道塔利班将玛丽雅姆的尸体埋在哪,而她却是如同寄居在她的心中一般,看着她为喀布尔的修复工作所做的一切——她就在她的心中,发出一千个太阳般灿烂的光芒,照亮她们共同的自我救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