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目标管理包含两大块:战略目标(长期目标,3-5年目标)和年度目标(短期目标,1年内),还要做好管理,自然关乎到其落地执行。所以目标管理的理解是目标怎样定和怎样把它执行到位,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地根据真实反馈作自我调整,直至目标的实现,这就构成了一个管理的闭环。
目标分两种——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它们分别怎样制定的?
战略目标属于长期目标,它既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又受到组织内部资源、人力等的制约。
外部因素主要包含相关政策、经济环境、技术升级、社会文化演变、竞争对手等五个方面。
相关政策
政策影响着企业能否持续地合法地经营下去。例如环保经营、产业升级,开放二胎政策等,这些都算是给了企业机会和政策倾斜;而一些偷蒙拐骗的保健品发展则受到了制约,甚至要关闭,政策影响着企业的方方面面,这不仅是宏观方面的,在微观上也有影响,比如有一些平台公司鼓励自媒体作者多创作视频,给流量和补贴来扶持;当平台关门某一个功能时,也能让一家公司倒闭(某平台有关注作者就能免费连WIFI,这样可以营利,但平台关闭这功能后,以这为生的公司就没了)。
经济环境
每个地区经济发展、人们消费习惯和爱好、经济效益都不一样,导致了企业采用的竞争策略也会有所不同,还有就是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也会影响到整个环境的变化。像某公司定位的客户就是一线白领和有钱的消费者,而有些公司则把客户下沉到5线甚至6线城市的人群,主打价格实惠,以薄利多销为主。
社会文化
每代人的思想、价值观、行为态度等都不一样,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和特性,像二次元文化兴起、吸猫一族、宅男、穿汉服等现象,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从而改变了我们的行为,而这种改变也蕴含着机会。
信息技术
技术使得人们变得更高效或便捷,或者说是更“懒”!像在家可以点外卖和叫的士服务、过高速公路收费站可以用扫码无现金支持或无感支付,慢慢地把一些简单而重复的岗位用新技术来替换掉。
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采取的竞争策略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制定。比如为了先抢占市场份额和让运营数据变得好看,使得公司更值钱拿到更多的融资进来发展,一些竞争对手低价去抢客户,甚至给客户补贴钱,而你总不能坐以待毙吧?还有一些是潜在的竞争对手,虽然不在同一行业,但在未来也会有威胁性——他不正面跟你竞争,却让你在竞争中失去有利位置,变得更被动——像传统银行被移动支付侵占了份额,而高速公路收费员、超市收银员则被机器识别和扫码支付给打败了一样——这些跨界把你打败的对手,你都未曾正面交过手。
同时竞争对手也有可能是供应商——你一开始是它的代理,后来供应商借助电商平台和发展加盟,自己去做直销,导致你的份额也被侵食掉了。或者换一种方式:他不仅供货给你,也供货给你的竞争对手,要是在市场断货、需要抢货的情况下,供应商能把这货优先给你,让你把你的客户先服务好吗?这样竞争对手就可能少了一些市场份额。
企业自身因素——企业的愿景和使命、业务规划等。
黑暗中的灯塔——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在你遇到困难、迷茫时,指引出经营的方向
企业愿景就是你看到了在未来有一种什么样的机会,这种机会是你在市场的真实业务中发现出来的,它并不是想出来,更不是创造出来的,更多是以“令人头痛问题”的形式出现——问题同时也是机会,你能解决令客户头痛的问题并且客户愿意付费,那么自然会有客户会跟你合作,你也有盈利能维持下去。一般在顺风顺水的时候,它的作用不大,甚至被认为是虚的,但是当你开新业务、新产品做选择时,或者是经营陷入赚钱少,急需要转型或迷茫时,它会给你最大的帮助。
企业的使命就是你看到这个机会后,应该要做些什么来实现自己把握这机会,这不仅是要计划,更要去做执行,如果只是看到机会,并没有付诸努力和行动,自然也不会做成事。
还有不得不说的就是企业文化,也就是价值观,就是为了实现这些使命,你们公司的员工要做出哪些行为来体现你们在践行,如果只说不做,那叫口号,不叫企业文化。你可以理解为进来这公司,就得按公司所提倡的价值观去做,并且要落实在行动上,因为这个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你拿了人钱财,就得替人办事,如果你说做不来或者不认可,那么你大可以辞职,另找下一家。而践行这些企业文化则需要一套管理机制、管理团队来帮公司去实现。
以上这三个是企业必须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微调整,但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要紧扣这三个内容,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目标。
基于企业愿景的业务规划和梳理
除去一些特殊行业外,很多行业都是竞争比较大的——只要是前期可以赚到钱的商业模式,都会有资本在跟进并做尝试,一开始会以“抄袭”的模式出现,这时不仅要拼信念、爱好和坚持,还要拼经营,而经营就往两个方向走——开源和节流。
开源:客户是多样化的并且是分层次的,我们不可能只用一种产品或一种服务就能“打天下”,更需要自己去细细琢磨——我们目前拥有哪些核心竞争能力,服务哪一类的客户群体比较擅长?客户他们的痛点是什么?我们的价值提倡是什么?而通过哪些渠道找到这些客户?它的成本结构是怎样的?我们公司的收客户的费用是怎样收的?怎样服务更多的客户,以获取更大的效益?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靠收入来做开支,所以应收款是非常重要,意味着现金流不能断,而扣了税后还剩下的钱,要存起来投入扩大经营——扩充销售队伍、搭建电子商务系统等,目的是在同样的时间内做到大规模化地为这类客户提供服务,产出价值,获取更大的收入。目前运作的是成熟的产品,但因为竞争,总会遭遇竞争激烈化导致的利润摊薄的情况,所以你还得要去开新业务,用钱去做新尝试,投入新产品研发当中,目的是能为市场中新的客户群体服务,通过拓展新品类来扩大收入,这个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你是高管不可能天天在市场的,所以你只能通过下属的诚实发言,实事求是的汇报,才能知道真正一线客户的新需求是什么,才得以在研发中占据主动有利位置,开发新品或新服务来获利——战略目标上新拓展业务是为了应对未来,解决当下的困境,而不是为了在试错“烧钱”。
节流: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生产端和人力资源端上。毕竟在成熟的服务和产品上,我们在保证质量、效率和时间的情况下,把成本给降下来,这个成本要有目的性去降。在人力资源上,常采用的方式是外包给外部第三方公司来做,或者是构建强大的信息化系统,减轻公司的人力成本压力——业务量跑得更多,你不可能靠招多位员工来维护吧?总会有更好的办法能实现既在低成本又能出活的方法的(低是针对人力成本来比较的)。与此同时,把不赚钱的业务卖掉或者直接“砍”掉,把资金投入到新的朝阳业务当中去,也是一种节流的办法。与供应商打交道上, 不要一味地砍价,要与供应商联手,找到能让双方都能合理降低成本的办法来解决。
从外部环境、内部因素来做企业的战略目标,是用全面的维度去看待战略,但这只是第一步,还需要用人才、管理机制等去做辅助,这些归纳到战术年度目标的制定上去讨论。
制订年度目标不能靠拍脑袋
传统的做法就是靠高层们开会,然后做好年度目标,再让各部门领走自己的任务,完成的有奖励,完不成的就有惩罚——拿少点薪资或直接换人,实际上都没有想明白,这个是目标是怎样得来的,它的依据是什么,很抽象。
靠谱的办法就是高层们先定战略目标然后出一份自己的目标,和告诉中层、基层以及普通员工明年我们的方向是怎样的,让其自己也做一份明年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出来,提交上来大家讨论其合理性和可执行度,一层层分解,这时不要用强权,一定要让他们多发言,表达自己真实的认知和一线反馈信息,从而大家商讨共同都认为合理的年度计划和年度目标,这样做出来的年度目标也比较靠谱。定短期目标最常用的方法就是SMART原则。
Specific(明确具体)
目标分两种,一种是定量的,另一种则是定性的。定量与定性怎样理解?例如“增加客户数”只是一个定性的目标,而“把成交客户数从30个增加到100个”这个就是定量的目标,并且在定量目标上,还要把责任落实到执行人、完成的时间、所配备的资源、每日要完成的工作量进度等。
Measurable(可衡量)
可衡量首先是目标可以量化,有数字,其次是在每天向目标前进、做执行的过程中,产出可以量化的关键指标,这些指标可以从告诉我们,咱们离预定的目标还有多远,完成总体的百分比是多少,还差多少。
Acceptable(可接受)
这个可接受并不是用权力镇压下去的接受,而是上司和下属经过沟通和研究后,大家都认可的目标。只有让下属参与目标的制定,把我们的目标变成下属想要完成的目标,那么就更容易让下属接受并完成,但光可接受可不允许,更重要的还是要给下属配人、预算、时间和用自己能帮上忙的资源去辅助它,甚至跟下属一起去现场,共同分享不同的见解和方法,帮助下属成功,也能让下属对这个接受程度大大地增加。
Relevant(相关性)
不仅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关,还要与其它部门的目标也强相关,与实现目标的员工也有相关性,只有在企业收益和个人绩效收益相挂钩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完成度会更高。
Tim-Bound(时间限制)
用有限的资源在限时内拿回预期的结果,在职场里面叫专业。我们不仅要抓整体的工作进度,还要抓每天的工作进度和情况,遇到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的变化,我们还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计划和行为,确保进度能如期进行下去,时效性很重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或者能短时间完成目标,则表明工作有效则方法不错。
用SMART原则来做短期目标管理,一定要记住逻辑,忘掉顺序。如果你不知道一些一线的信息,要么你亲自下一线去了解,要么就你先去试执行看看,要么你就找到愿意配合你并且实事求是的专业员工来辅助你做,同时还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计划——低估工作量的,赶紧申请加人进来,预算不足的,得早日找上司申请,时间不够的,是不是沟通上的问题导致?质量不达标的,还要做问题的诊断和分析,这些事都穿拆在里面,特别在完成工作后,更要想想——这什么会时间不够?预算不足?原因在哪里?日后怎样避免?我们都要及时地去反思,调整自己的计划。
你总不能制定好目标,交给你的下属去完成——你怎样去实现目标也是目标管理的一部分
你不能把你自己定好的策略、计划交给你的下属,让他们自己去完成,自己在这等结果:纯管理对于现在变化快速的时代,已经有点跟不上变化了,你要在下属执行的过程中,知道怎样去调整下属的行为,甚至下属自己知道怎样调,而不是等反馈上来后再做决策,这时就要学会根据下属的特长能力和行为去授权授责,激发下属的自我调整、积极做事的主动能动性。
把大目标按紧急、时间完成的优先级来切分成每一个小任务
不管是团队定下来的大目标,还是下属领走的小目标,我们都可以按优先级和时间节点来划分成多个小目标,像游戏里面打怪升级一样——在某个时间内做某个任务,任务完成后,跟上司评估其完成度和效率,再考虑是不是要进入下一个任务中去,或者大目标中有突发情况,要改变原来的优先级,那么也双方评估完,觉得要先完成另一个任务,再来处理当下的,那么就调整一下。
告诉下属为什么做,和做这事对未来开展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既要在一定范围内授权,更要授责。
我们之所以要告诉下属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做成后的意义是什么,是把下属的参与感拉进来,让团队分解出来的小目标变成下属的个人要实现的目标,并且在讲清楚目标完成的标准后,兑现的奖励是哪些(加工资、给岗位升迁、给荣誉等),下属看着自己的能力能做,而直属上司和周边的工作环境感觉还可以,就会想办法去把事做好它,但做成并不是靠他个人的能力,所以才会有了授权——在一定的范围内,他能行使你分给他的权力去调动资金和同事配合工作,把事情做成,同时把责任也下放给他,让他明白没做好,会承受怎样的后果,但这并不是为了扣你钱而设置的,它有以下三个作用:
1.建立公司管理者的信任度
讲明规矩,愿意就干,如果不愿意,倒可以退出或辞职,讲求个人自愿,达不到则承担相应的责任问责,那么大家就知道这事不能马虎对待,更要想办法做成,久而久之则大家都讲团队“军规”。
2.讲规则让人看到团队的相对公平性
能最大可能地激发他们的个人做事积极性,因为看到了希望,同时也看到了达成后自己能改变现状的可能性,会奋发图强。
3.惩罚是预防和管控
预防做不成的人也能“逍遥在外”,并且杜绝个人摆烂行为,这时用惩罚机制是震慑他们这样做,当然你也避免不了这情况的出现,所以你也要有B计划做准备,甚至在日常沟通中发现有这个苗头时,就应该早日找人替换或启动B计划——毕竟完不成的个人可以重新招,但公司的目标达不成,不能老等着人来了才能做成吧?要是合适的人一直不到岗呢?
重监督,重激励,重追踪,轻责怪。
你授权给下属完了后,意味着你知道的信息少了——很多在下属的权力和能力范围内已经处理掉,所以你要监督他工作的质量、进度,和是否滥用授权给他的权力,于是就有了沟通和汇报。
1.汇报可做成定期的日报/周报
上下级讨论表格的格式和内容规范,定下来格式后就按格式填写并上交,下属可以根据执行的情况再稍微新增填写项,而上司看完后,要对下属提问,以验证他的工作内容和质量是真实的,且符合预期的进度;当出现没达到预期结果时,则要与下属共同讨论并分析解决方案,有必要则要去一线业务的现场找问题和答案。
2.多鼓励,少责怪
你自己也不想被上司责怪,所以无论是下属犯错了,还是没做好,应压住你的脾气,耐心地对他的执行行为给出反馈,并共同讨论下一步怎样做会更好,而不是只责怪——你责怪表面上是为他好,实质上下属或多或少有反感,且容易变得畏手畏脚,不敢放开去干,然后慢慢地依赖上司的指令:你让我怎样做,我就怎样做,没做到预期的效果就不能怪我,只能怪你了。
鼓励令人感觉到被信任,被理解,更多的是被激发潜能,想做事的人总不想辜负对他有所期待的人。
3.监督权力是否被滥用
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其它协作同事做访谈,还有在关键节点上的把控,你都要落实监督权力两个字,毕竟权力是否有滥用,都在影响着你的工作质量——下属滥用,上司失责。
你做授权时,总不能预料所有的情况,在一些工作上确实要越权,这时你要做的不是说他越权,而是让下属上报这些特殊情况,让你早日做决策,如果以后经常会碰到,那么就把权力下放给到下属。
同时要是你是真正想做事,你也不会去越权,也不怕被监督——身正不怕影子斜,所以你大可以在授权前告诉他,拿权力后要接受监督的,毕竟权力——责任——监督三者要融为一体。
当下属完成目标时,记得不要吝啬你的赞扬,且兑现之前的承诺;当目标没完成是因为客观原因,但不是下属能力的原因时,也应鼓励他再接再励,适当给点奖励,并且一起复盘,为下次能达成目标而努力。同时我们不要保守地预测目标,要设置一个比预期稍微高一些的目标,让员工尽量不要用旧方法,突破他自身,用不同的方案实现更大的目标,但不唯结果论——你不怕员工为了完成你的目标,而不择手段或者说损害公司的未来以完成今日设置的目标?唯结果导向不仅有利,也会有弊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