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董师魁

      论学习之目的:

      说起学习,毋庸置疑,这是人人皆知的必做之事。没错,我们每天都在学习,俗话也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在如此的忙碌学习当中,你是否想过,这么大代价的学习到底为了什么?目的是什么?可能在你匆忙习间,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即使你说你长大有一个梦想想要实现,还是说要考一个好成绩,但是那都是不现实的,而且现在也不是未来。那么,我们不如把目光投向古代,看看先秦的儒家创始人、至圣先师孔子是怎样看待学习的。或许,我们可以从他这位大儒学者口中得知“学”的本义,以及一些观点。

      孔子本尊自述中的第一句是这样写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里的“志”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志向,目标一样吗?志在古文中下面是一个“心”,上面是一个脚板。连起来就是“心之所向”!没错,就是“志在学习”与志向有一定关系,学习就是当下的目标。那么在结合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在春秋,因为阶级统治制度,学习的大部分人只为贵族,也就是统治阶级,他们主学“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节术。在那时,庶民是没有机会去习得的。贵族学此的目标就是为了做官,从而谋生。但孔子说这仅仅是小人儒的作风,并不为“君子”的目标。“小人”在古代指的其实是地位较低之人,比如庶民。在孔子之前,只有贵族才可学习,但目标只是为了本能、心理以及一点理性上的自己,去做官,但是这其实并无很大意义,只不过是如快乐小猪般快乐的活着罢了。夫子之后不仅平民可学习了,还要不仅学六艺,还要突破自己。那么如果不仅活着,学艺还要干什么?就是完成对自己本身道德的修炼!熟读经典,创造出有意义的价值。那么,如目标非只为做官、谋生,那是什么?其实,对于一个15岁左右的人来说,自标就是小人儒之上的目标,只是否定了当官的目标。但是是什么,就是“君子儒的目标”,具体是什么,还有点“远”。君子在孔子之前,指的是有德的地位高者之常称,但在孔子之后,代指的就是拥有德性的心的人之称。君子儒的目标就是成为君子,而君子是有一颗活生生的仁心的,使其具备德性,从而不仅为己,且为人!也就是帮着别人!所以,学习为什么?为的是自己!自己的什么方面呢?重为德性、修炼的发展,当然,也少不了其他层次的发展。

      还有出自论语·学而第一的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别人不知道,不了解你,而你不生气,此人便可称为君子。仔细想一下,做到这样的确不容易,所以这样的人一定是向着内在,向着己的,如别人不解,可能是我还做的不够,没关系,我可以继而努力。如果了解的话,那么就是践习我学到知识的机会。“学而时习之”中之“习”为践习,实践!学到了,可以做到,那不会高兴吗?那不就是学习目标的缩影吗?其实这就是“学”的小目标,让仁自然的外推,前提是要经学习、修炼才可以!仁在成已之后,就可表达你的一举一动,你的状态。如兰花,在绽放时悄无声息,但香气,身姿一样吸引人!此为修炼与学之目标之缩影!

      所以,独善其身同时,还情悄的影响着他人,有力之德始于此!

      孔子还说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在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古代学者学习为自己,今学者学习为别人。结合孔子当时时代背景,的确是这样。但为己真就只是为自己吗?为人就是仁之外推吗?非也!夫子讲的实为两对立关系,为己就是不在乎外界的修火炼自己,从而激仁心,而有德性之心!为人就有了因外界名声利益而学的因素,就比如你考清化,真是为了你自己吗?No!是为了在别人眼中抬高自己!为己的人,实为文武周公尧翠等人!但都只为过去之好!

      孔子与子贡有一次对话,中有:吾道一以贯知!此道,就是恕与爱之结合:仁!其实,君子是什么?就是生命有方向之人。世上有君子吗?其实君子就是在修炼路上,一直学习仁的去往君子路上的人!学习,为了成为君子,但世上无绝对君子!非难,虽不能至,但是为了自己,也值得去努力!


      学习的策略、方法与态度:

      昨日,我们谈讨了学习的目标,明白了我们的志,与其之始。那么,学习只有明确了志向就一定完美了吗?我认为如果缺少了策略、方法以及态度而只是如无头苍蝇式的无脑冲目标,在路上跌跤是必然的。所以,今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此,结合孔夫子的一言一语。这样有助于在学习之路上可以走的更好更明了,学习夫子的学习“运述”从而Reach your target!

      首先,我认首要的就是明确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我认为就是努力、认真,并用功了。但只是这,往往不够。我在教室里,特别是在考试前夕,总会看到有些人认真的复习以前的知识,为了在考试时更好的应对。没错,这就是复习,普遍的不能在普遍的复习。在论语中,也有夫子讲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实,对于一般人来说,温习往往只意味着背诵、忆忆。很少有人在此时会悟出新的东西来,可以做到的那些人就是悟性好的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深,可以更好的掌握。比如孔门弟子颜回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字面上来看,温习旧知而可知新,说明对此的认知更往上走了一层,就更有利于实践。学习为什么?不就是可在现实中进行实践吗?所以,那些悟性好、天分好的人可做到,虽然天分不高人不能至,但有利于学习与目标,不值得去追求吗?虽然在复习中只能背诵,但我们可尝试去做。对了,至于“为师”,温习而知新,这样的人,难道不能为师吗?可能不能但在学识上,已有能力与资格也!

      那么好,复习知新,只是一味这样就可以了吗?不!这样只是一味的学,而缺乏一定“思”。夫子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是白说的。夫子把学与思进行了一定融合与“重组”,并解析了其意。罔,就是之迷惘之意,意为不透彻不明白,不明了。你可以想一下,对一个电脑来说,只“学不思”会导致什么?一味的输入信息,而不加以编排,整理及处理,只是一团乱麻,只提取,只进行输出。对人来说,就是死板,对学说的浅解。我曾经就是此......还有思而不学。只在内一直进行处理,排列,弄来弄去,做着白白梦,一直都是原样。能完成实破,都能给你上了天。所以学与思同等重要,但对于各重单项之人来说,学对只思人重,思对只学人重。夫子也有了个内外之分,一内一外,同等重要!

      刚才所说,都只在你自己范围内,如果有了别人,如果学关与别人,该如何做?你可以先自己想一想,但夫子有两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此两话有两共点:都在提醒人要反思!没错,不管怎么样,不管见什么样的人,都不要忘记最终要归于自己身上,要反求诸己,从而反思,有更好的修炼,从而发展自己。有比自己强的人,有人在某些方面比我好,有贤者,那就学习他们,吸取其优点而归于己。如有一些“反面教材”记得,不要做过多的口舌,要求已,反求诸已,要在内在分析。从而达到最终的仁心外推,助了他人,也助了自己。

      学,与什么有关?当然离不开文的影响。那么什么人才称得上“文”呢?夫子说“敏儿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每文儿好学当然指的就勤劳的好学,且“迅速”。那下一句真就是向不如自己之人向的?那不越问越湖涂了吗?所以,与地位有关系,如老师问学某此问题。因为River氛围非常好,班级每个人都会“不耻上问,敏而好学”,对待学问非常勤劳。两且,对于一个人来说,学问也是无止境的。但是对于张辛巴这样的卓越者来说,难道不需“不耻下问”?王校这句话就是提醒你的!

      那么知道一般老师的教学观是什么?孔子的观念事为:你不去努力至你力所可及之程度,那么你在学习之路上就不会启发!没错,你跑了999米,就差了一米,而你放弃了,不好也!只要你坚持,并且去举一反三,我才去为你开导!所以,你自己必须并进!自己的努力同样重要。

      最后,让以孔子的名言结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学习路上,最重要的为修炼内在,且坚持不懈的努力,踏于君子之路!记往,自知其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苏格拉底。


      学习的境界:

      一般在学习时,你是如何学的?我们已经共同深讨了关于学习的目标以及态度、方法、策略。那么,我们明确了去向以及如何做,就还欠俱一个小目标,以及傍样与关于自己的定位。今日,继续以夫子名言及自己思考而讲,而去理解,从而在现实中助我们一臂之力(可能谈不上,但值得向往!)。

      在上学期,进行了仲尼弟子的学习之后,第二位学习的人物为颜回。他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孔子两名言都与他有关:

      Case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为好学也已。

      Case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普通人来看,就看不懂颜回这样的学习方式与操作。“这是傻子吧。”别人想。其实,颜回这样有何“不好”?其实就是相对于普通人来说缺少了本能层面东西,但是颜回在这样的环境下竟然还可以学习!食不求饱,一箪食即可;居不求安,在陋巷我也可以休息。说明本能层也不再困挠他,有了更高的追求,这追求就是在修炼之中的道!天道在不断影响他,这对一般人来说,难也!一般人可能连“道”是啥、值不值得追求都不知道。并且如果缺少了本能的一切,就会影响去求道的动力以及追求,陈蔡绝粮时,孔门就大有此现象。这样好还是不好?在我看来,不受本能层面的物质影响而沉迷于学习,去追求意义与价值更丰富的、对自己有用的一切。后来的所有学者都追求这种境界。此为孔颜之乐-安贫乐道。孔子在3000第子、七十二贤中,只对回以及孔子自己才会有如此高评价,才突出了好学高境的不容易。所以虽不能至,并且行动敏谨,无论言行。但值得追求,且如一直追求总会有道至于你内心。只要上路,总会遇到属你的庆典。

      对夫子的话,我也是认同的,但目前来看,还需努力!

      那么,颜回的比境在孔子眼中属什么?更low的层次又是什么?夫子有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子之者,不如乐之者。”

      夫子很明的表示了三种学习境界,回属哪个?不管什么,都乐在学习之中,为乐之者!那如何分析其他两层次呢?第一个,知之者,只是对外界“知道”,是比较被动的,偏向于外在并不走入自己的内心,只是去学了,没有动力不主动,相当于只解决谋生的小人儒之事。但只是较低层次。再有的就是好之者,说白了,就是喜欢学习的人。就是对此有兴趣,心理上被吸引了,主动去学习,又可乐,但为何不如乐之者?注意,只是心理呀,并没有更高精神的吸引,如果兴趣爱好变了呢?今天英语后天数学......极其的不稳定,而且还各科都不稳,多影响学习发展呀。所以只可列居第二。第一者,毫无疑问,他解决了好之者与前两者的一切弊端,对自己的思考也非常充分,为了学习,可以废宴忘食,如牛顿,请朋友吃饭,结果去了实验室搞事去了,后来朋友走了,他还继而如此。没有什么可以阻当他对快乐的向往,而快乐就为学习。并且乐之者是解决了人生终级三间的,因为他们明白自己的目标、去向,且做的都是有意义之事(而非游戏、吸素,可有人做此是“乐知”,但无意义也!)。那么,你目前处于哪个境界?。(不管怎么都得努力)其实我目前大部分都在“知”与“好”之间徘徊,知道且喜欢,但动力往往都来源于别人,自律非常弱。只有非常少的时候,才会有乐之者,甚至从未打过,所以要去经历更多的事情,学习与思考结合知行合一,并且去尝试为目标,努力,总会有突破!虽不能至,但是值得向往!

      那么,如此高境如何可达?只努力便行吗?

      孔子曾让子路用这话从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耳熟吗?此为乐知者!那么夫于是如何达到的呢?我认为这与夫子层层的修炼有极大关系(但是毕竟夫子15岁的时候还做不到),并且加上不断的经历很多事情,并去尝试。使心智更加坚韧,明了,定厉。这不同于“两耳不闻窗外事”,这不仅是学,加上思,再加突破,加天分再加周游列国的经厉,使其达此!但他并无停止,晚年还在教学,且在编春秋、用易等传。在不断的推行道与参于政事下,在乐之者上,又有了超脱世俗的不约束感。但大道还未行,如何?虽道不行,孔子早就知道了,但因为推行有义,对世是应该的!还所以,要去为之,则义之当也。最后,不行,但要传道矣!


      知与行:

      说起行与知,大部分人都会想起“知行合一”这个名言,学校楼、教室黑板上方都会有。“知行合一”出自于北宋大儒王阳明之手。那天天把此放在嘴边,在知与行上,我们真正做到了吗?知行真的有先后吗?今日我们就结合自身谈与夫子的观点来谈一下。

      知行合一,可以说是在学习上的一种方式与方法,学时,就要这样学习。在夫子以及同他时代与受他影响的人们(先秦儒者)都在强调“行”的重要性。可能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知的人都不知或不想去行。这放在现在也是可以理解,并且有很大的道理的,因为现在大部分人都是学习以知为主的学科,但忽视了行的重要性,其实行就是让我们去实践“知”,把生命力活出来,从而强己。最好的例子就是孔子的弟子宰予(也称宰我)竟在白天时睡觉,古人因晚上不好点灯,都很珍惜白天的时间,用以学习。宰予做为一个“言语科的能说会适、聪明机灵的高材生,不加以努力,反而这样!一个坏学生这样还好,但你天分如此高......如此的栋梁之才,自己却不加以努力,就这么放纵,或许我们就可理解夫子为何那么生气而强调行了。没错,从宰予开始,孔子改变了他的教学与处人观由“听其言而信其行”转为“听其言而观其行或许行之重就出在此。当然,孔子还因此说了一句骂人最狼的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可见其重要性!行重,知再好,不行也白。用行把知去实践出来才有意义!

      在最初,孔子也强调过,在进行“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之后,有余力而学文。这里的学文可理解为行。子夏在后也做了一定补充,在经历一件件事后(而其中使用的就是知),利用知将行变的更为明了了。在此,夫子也无表达一定顺序上的先后,但两人都说必须让行把知去活出来,这样才有意义,生命有更有意义。看来,这“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有一定的告诫当时人的修炼之路,为学习之路。当然,夫子也在提醒我们!

      那么,如此,并无点出一条知与行之路,到底该如何做?知与行到底有无先后?这是寸于中西方哲学家来说的一个大难题。孔子之后,在其孙子思的《中庸》里面就提到了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字面意思非常好理解,要先去学习,再经过问已问人,严谨思考,与明辨是非再去笃行。哟,发现了没,有“四个知”与“一个行”,且先知后行!那么子思此举有何作?显然没有说知更重要,但他也没有否定行!但将知又细分了一下,更完善了知。且将行定义!笃是什么?是在马工作时戴的嘴套,防止吃草而分心。看来行也是需一定一心一意的!那么此话的目标是什么?在于最后一句!人十能知己百只,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禺必明,虽柔必强。知与行同样重要!

      在后来,明朝的阳明在此基础上,更加完善并直接点明了知与行的关系。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字面上,表达的就是无先后顺序,知与行是一件事,是同在的。但在此,是有一定先后的!这种先后不是时间上的先后,在时间性上,两事应放到一起做,其实就是知行合一。在逻辑性上是有一定先后的,如“因为所以”以及在学科中的一切学科,说白了就是进行一些非物质学习的时候,知就先,行就后。其实,在道德的修炼层次上,知与行事实上就是一件事。有知便有行,有行便有知,内心有知,便自有知在!知与行,就是某意上的始与成。

      知与行,在道德人格伦理的发展修炼时,知行必为一事!没有先后之分,不然无决发展。但是,在大体上,有始就必有果!在学习一些科学,探素人文时有逻辑上的先后,且知是在帮行去进行引导,而行是在帮知表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179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29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032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3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31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3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1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74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13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6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5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54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1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5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78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