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灿烂千阳》讲述的内容。
A1、第一部分:刚满15岁的玛丽雅姆,为什么会被父亲嫁给40岁的老鞋匠?
年幼的私生子玛丽雅姆,从小跟着母亲生活,渴望着家庭的温暖。
她希望着有朝一日能更接近父亲,却因为自己意外的决定导致母亲离世,自己被父亲嫁给一位老鞋匠。
所幸丈夫对她非常关心,玛丽雅姆感受到难得的家庭幸福。然而,这种幸福会持续下去吗?
A2、第二部分:当另一位少女和自己“共享”丈夫,玛丽雅姆是怎样做的?
玛丽雅姆婚后因为多次流产,遭受了长期的家庭暴力。
丈夫拉希德娶来的另一位妻子,莱拉也因为生不出男孩而遭受虐待,两个悲惨的女人就此结下了友谊。
等到莱拉终于生出男孩,一家人赖以为生的鞋店却遭遇火灾,眼看要被饿死,这时玛丽雅姆却说自己有办法活下去。那她到底有什么办法呢?这家人最后会怎样呢?
A3、第三部分:当作为一个女人不断地失去,玛丽雅姆最后还拥有什么?
莱拉和拉希德扭打在一起。莱拉一下被拉希德掐住了脖子,脸色已经变得青紫。玛丽雅姆在一旁吓坏了,但她没有袖手旁观。
情急之下,玛丽雅姆没有犹豫,她找到了一把铁楸,朝着拉希德狠狠砸了下去……
一切都结束了。玛丽雅姆第一次决定了自己的命运,也是最后一次。
她独自揽下了所有罪责,接受死亡宣判,而莱拉带着两个孩子去找塔里克,开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的末尾,莱拉去了玛丽雅姆的家乡,追随玛丽雅姆的生活轨迹,找到了玛丽雅姆的父亲,扎里勒在死前留给她的道歉信。
原来,扎里勒在战争中失去了财富,却始终对这个女儿念念不忘。
即使在去世的前一刻,他仍然对玛丽雅姆充满抱歉与悔恨。可这一切,玛丽雅姆已经看不到了。
也许她也不需要看到,因为在莱拉这里,她已经通过为人父母,完成了救赎。
Q2、“灿烂千阳”的寓意。
A1、这样一个充满悲伤和苦难的故事,居然叫作“灿烂千阳”,一个如此美丽的名字。
其实它来自书中的一句诗:“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这句诗,本来是用来赞誉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
但喀布尔并非诗中那样美,而是饱受战争的摧残,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埋葬了无数人民的血泪。
A2、胡赛尼使用这个书名,其实是想歌颂阿富汗女性群体。
她们在传统观念中受尽歧视,加上战争的摧残,便显得愈加可怜,无奈地被命运裹挟。
比如玛丽雅姆的母亲娜娜,作为一个女佣,自己的爱情如此卑微,始终得不到该有的名誉。
她付出了爱,却得到了背叛,所以她选择抱怨和诅咒,她痛恨那些编织谎言的男人们。
但她又是隐忍和顺从的,因为她觉得自己无法改变命运,即使被局促在一个泥屋内十几年,也不曾真正反抗。
她唯一的寄托只有女儿,当女儿离开自己,她只能在绝望中结束自己的生命。
A3、但有屈从命运的人,便有反抗命运的人,这就是玛丽雅姆。
她从小被禁止去上学,被教导要“忍耐”,但她并不盲从。
她付出了感情,也希望得到更多回应,这也直接造成了她和父母的冲突,导致母亲自杀。
但即使被父亲嫁给了恶毒的拉希德,历经磨难,玛丽雅姆也不愿放弃生命。
她宁愿忍受和等待,等待一个她认为的“希望”,尽管她并没有真正看见。
事实证明她是正确的。她等到了莱拉,这个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女人,也从她和孩子身上,找到了作为母亲感情,最后也为拯救莱拉付出了生命。
但玛丽雅姆不后悔,因为在命运的最后一刻她是自由的,她被控制了一生,却在最后主宰了自己,她救下了自己爱的人。
与母亲娜娜不同,她付出所有的爱,也得到了想得到的一切。
也正因为玛丽雅姆的坚持,莱拉获得了真正的幸福。
她来自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尽管因为受骗而委身十几年,但她始终坚持自己。
作为妻子,作为母亲,莱拉竭尽所能,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最终成功地保住了爱情和家庭。
A4、我们也许会感叹,像阿富汗这样的国家,也许真的需要一千个太阳,才能驱散其中的阴霾与寒冷。
在这些女性之中,我们也看到许多人性光辉。这是生命的韧性,这是坚持的力量,这是女性作为母亲的伟大。
在硝烟弥漫的绝望中,总有那么一群人,会给别人带去希望。也许我们永远不会经受她们那样的困境,但我们需要这种精神。
许多事情不是因为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下去,才会看到希望。
S、《灿烂千阳》,本书的作者是卡勒德·胡赛尼,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他切身经历过20世纪末阿富汗的战乱,后来作为难民随父亲迁往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