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有时候又很有必要去思考——尤其是当我们懈怠的时候,情绪低落的时候。
比如今天,一个同事妹妹说:我现在真不想读书了,刷抖音刷得我读不进去。
这个妹妹在我们的读书会群里,每天阅读打卡很勤快,每周的阅读心得分享书写很认真,写出了自己的收获,并且能将收获自如地表达出来,相信也能作用于自己的课程课堂上。
对于这种低靡状态,我理解。“每月总有几天”,情绪会有大的波动,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与刷抖音相比,读书是累人的,是容易走神的,也是很少能立刻学以致用的。
但这不是说,可以允许自己放弃读书。
理由一:坚持不易,放弃很简单。只需要找出一个别人看起来不成立的理由,立刻就会获得大脑的支持。而一旦放弃,想要拾起也并不容易。
理由二:坚持不下去放弃,会成为一次失败的经历,这样的经历会给自己留下负面的评价。容易形成自我否定,贬抑自尊自信。
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问一问自己:我是没有时间读书,还是读不进去,还是觉得读书没有什么用?
把这些问题写下来,用不着去深入反思,你就会发现所有放弃读书理由都很牵强:
没有时间读书?怎么有时间刷抖音?时间管理学起来——把读书当作重要的紧要的事情,时间不是问题。
读不进去?从不那么烧脑的书开始阅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离手机远远的,远离干扰或诱惑。与书籍“谈恋爱”,得知道这是一个慢热的过程,书本不会像视频那样给我们强烈的感官刺激,相反,它会要求我们调动感官去想象去思考去联系自我联系当下——从这个角度说,与书本“谈恋爱”是一件烧脑累人的活动呢。
觉得读书没用?读书,构筑我们每一个人的合宜的大脑,丰富或改善我们的认知结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凡有所读,皆能或大或小地作用于课堂。就拿语文教师来说,读书吸纳本体性知识,读教育学心理学书籍,读历史人文社科类图书,博采杂收,才能拥有良好的知识结构,才能在课堂上更能游刃有余;越是知识结构合理,越能自如展开跨学科教学;越是知识丰富,越能把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教而不是教什么上,越是能有效指导学习的发生。
如果你觉得现在坚持读书有困难,不妨暂停一下,反思这个问题,问下自己:是自我激励措施不到位,还是缺少高手引领?是身边没有形成读书的环境,还是周围其他娱乐诱惑太大太多分散了注意力?是选择的书籍有问题,还是读书方法有问题导致收获不大?是教学时间紧张没有时间读书,还是觉得读书对教学促进作用不大?
这里的每一个问题都值得探讨一番,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其实该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这篇小文就不讨论这些问题了,以后遇到具体的问题再聊吧。
放弃的理由可以找出很多,坚持的理由也许只有一个:个体生命内在成长的需求。
作为一名教师,你想要寻求职业认同,想要追求专业发展,想要获得教育幸福,阅读都是成长路途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李广田的诗,《一棵树》,也是对这个问题非常形象的回答,分享给你——
一棵树
李广田
我忽然感到自己是一棵树,
是一棵枝叶扶疏的大树。
我受大地和太阳的哺育,
我在风裏雨裏锻炼自己的身体。
当树叶尽脱时,
我感到舒畅而又坚实。
当新绿初生时,
我整个生命都为希望所袭击。
最幸福是果实累累,
这时候我从不感到吝惜。
最羞於满身浮华而空无所有,
想夸耀自己年轮的,就不要在地球上站立。
还是把根扎下去,扎到最深处。
也要把枝叶伸出去,伸向太阳去。
我必须每年落一些叶,
也必须不断的脱一些皮。
我必须每年生长一些新东西,
日日夜夜,我都渴求液的更替。
我不知道我什麼时候可以休止,
因为我并不属於我自己。
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记一个教师的谈话。难怪会引发很多老师的共鸣。
好了,关于教师为什么要坚持读书这个话题,就聊到这里。如果你在读书还有什么困惑,随时欢迎交流,我会继续写文章讨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