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自以为发现了真理。孔子讲学,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记录,于是编撰整理出一本语录体的《论语》,成就了儒家的开山经典。打开书本,满篇都是子曰,仿佛是课堂情景再现。
耶稣布道,呼召门徒、传扬福音,众人不避凶险紧随其后,于是有了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其实也就是追随者马太、马可、路加、约翰记载的圣迹和训诫。
释迦传经,众菩萨罗汉记录,于是本本佛经开口都写“如是我闻”,也就是“我听佛这样说”的意思。铁的事实证明,跟对一个老师,接下来,做好笔记就可以了。
再一细想,像孔子、耶稣、释迦这样,以拯救世道人心为己任,具备不世出的悟见,拥有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精神,并在客观上影响人类几千年的思想进程,当代恐怕难以找到这样的老师来开示自己了。
幸好,有书有经文可以学习。而且,互联网时代的学习似乎要比他们那个时候自由轻松得多。只要愿意,瞄准目标,便可上穷碧落下黄泉,搜集到海量的视频音频文字,可以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大事、紧跟学术前沿、遍访名校名师。
信息高度发达、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要愁的不是找不到老师,而是想要跟随的老师太多太杂。我们的心被各路不约而至的信息裹挟冲击得失却了方向,跟定一位老师,即使困厄奔走、烈火焚身也在所不惜的定见越来越稀缺。信息既成全了我们,也瓦解了我们。
每日,我们忙着在朋友圈上刷存在感,正所谓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即使内心荒凉,也要堆出花团锦簇的盛状。
每日,我们忙着点开门户网站、浏览各色信息,生怕被时代抛弃沦为路人,但多数仍然并且始终只是路人一枚。
每日,睁开眼便拿过手机,搭乘公交看手机,工作间隙看手机,走在路上看手机,朋友聚会看手机,回到家里还是看手机,睡觉关灯还在刷手机。
今天的我们早已成为一座座信息孤岛,彼此之间既防范又依赖,手机似乎成了保持信息通联的工具 ,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现代生活的主宰。如果有些玻璃心,可能连感情都被它操控。
为什么别人整天美食美景美照秀不停,我却只能寒碜寒凉寒心没尽头?为什么我发的信息点赞寥寥,人家发的信息应者云集,难道自己人缘太差、地位太低、价值太少?为什么别人的小目标已经高达一个亿,令人叹为观止,而我只能继续苦逼的人生,辛辛苦苦、早出晚归,每个月也只能赚到几千大洋?
信息爆炸的今天,自主选择短暂性失联反而成了明智之举。禅修、顿悟、静心之类的活动日益得到追捧,可是这些趋之若骛的大潮是否又一次打乱了我们内心本初的节奏。
电影《阿甘正传》里,一片羽毛飘飘荡荡,忽高忽低,有时直冲云霄,有时跌落尘埃,有时飘旋零乱,有时寂灭静止。这片羽毛,象征了阿甘被命运之手拨弄的一生。
我们的心,又何尝不像这片羽毛一样,被每天涌来的海量信息冲刷袭扰得片刻不宁。想要像大鹏鸟一样御风而行九万里,在信息风潮里坚定方向、保持自我,那就先找回自己吧。
看一看云卷云舒,听一听鸟啼虫鸣,吹一吹山野清风,说一说世事变迁,听一首歌,看一本书,写一篇文,画一幅画,让自己安静下来,而不被喧嚣尘世侵扰到听不见内心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