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有很多教育公众号发表对政策的解读以及下一步家长该怎么做,摘抄几段自己比较认同的观点。
----关于作业:
作业从来都不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真正重要的是家长对于孩子作业以及学习的态度,是不是保持了应有的关心和关注。
对于作业,家长是不可以免责的。不过,由于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实际,有时间有能力的,可以多做一点,没时间没能力的,咱至少可以打个电话或者视频问一句:今天有作业吗?什么作业?写完了吗?回家学啥了?
----用好课余时间(用心)
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
(1)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
(2)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
(3)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4)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阅读和文艺活动等。
(5)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和网络,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
(6)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寄宿制学校要统筹安排好课余学习生活。
---几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加强家校联系,特别是跟孩子的任课老师、班主任加强联系。
从联系的具体内容来说,首先要加强对孩子动态的诊断,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薄弱项,擅长项等等,跟老师一起商量如何扬长,怎样避短,怎样帮助孩子,提高在校内的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利用好在校的时间,完成好各项任务,包括学业的,身体的,小伙伴之间的交往,还有各类感兴趣活动等,这是最关键的。
其次要沟通如何帮助孩子提高作业的效率和质量。毕竟作业是整个学校教育和基础教育环节当中很重要的一项,有的是在校内完成的,有的可能要带回家完成一部分,但是作业的效率和质量怎么样,需要家校共同配合好。
另外如何用好课后三点半的资源,学校提供了菜单式的选择,孩子到底选哪些?怎样效率更高?课后的选择,既有素质类的,也有体育类的,也有作业的指导,还有其他校外的优质资源,如何帮助孩子选择使用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新的问题。
第二点建议,家长也要加强学习,当然不是说让家长去学习学科知识,而是了解、研读“双减”工作中,家长参与、家校联动的内容,
涉及家校协同、家庭教育的内容,家长应该怎样从孩子的个性爱好出发,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教辅材料、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应该怎样设计家庭教育供给才能既保护和发挥孩子的个性特长,又能补齐他的短板,在这里面家长、老师要统筹各方资源,最主要是课堂的,其次是课后三点半的,还有节假日休息日家庭的活动等,共同为孩子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
第三点建议,家长还需要学会跟孩子沟通。要安排好孩子的居家生活,融洽家庭氛围。要细心关注孩子思想情绪变化,倾听孩子心声,做孩子的朋友,形成良好沟通互动模式。
要指导孩子合理用好在家时间,督促孩子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
另外要适度给孩子安排一些家务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开展亲子阅读等。
===================
一、习惯养成,自己的和孩子的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尤其是3-8岁,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从一件事做起――固定的时间干固定的事。
阅读,有好的阅读习惯,孩子是可以长跑的,并且是可以跑得赢的。
和孩子一起定学习计划。这是一个了解孩子和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极好的习惯养成的过程。
孩子的学习也一样。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知道每件事需要多长时间。
要做什么是一个任务和优先级的概念。
需要多长时间是一个效率问题。
一开始的计划一定是家长和孩子一定制定的,并且是动态调整的。
二、培养热爱,更多陪伴
首先,给孩子的业余时间留白,学校安排更多的素质课兴趣班不是为了做做样子,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自己对什么更感兴趣。
但热爱不等于特长,特长=特别长的时间+特别多的付出+特多贵的钱。
不上辅导班不代表不学习。
学习是一个预习、学习、练习、复习的闭环。
除了课堂学习是在学校,未来的一些作业(练习)是在学校。
预习和复习的过程都是在家庭。
并不是每个孩子一开始都有自驱力和主动性的,这个时候家长的陪伴和督促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三、信息分析和资源配置
家庭资源的配置其实和一件事有关,就是教育规划。教育规划不是日常计划,是一件很长线的事。
认清孩子和认清形势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