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会让你到达顶峰,但只有品德才能让你留在那里。——查理·芒格
当你默默无闻的时候,没有人关注你,可是当你获得巨额财富的时候,这个巨额财富就会变成放大镜,让全世界的人都关注你,巴菲特和芒格无疑是这样的人。
他们被全世界很多人争相追捧,大部分原因来源于追随者们想像他们一样成功,可是,那些世俗的成功背后真的是大家看到的样子吗?
芒格的自传里,更多给我呈现的是一位哲学家思维,如何自律,耐心,冷静,独立,以及如何打造自己的跨学科思维体系。
世人追逐金钱,可是慢慢会发现,现实情况通常是越追逐金钱越得不到,反而是那些愿意去把一件事做好的人,并且坚持做正确事情的人,却轻而易举得到了别人艳羡的财富。
芒格说,这个世界一直存在很多普世的智慧,而只有少数人,那些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掌握这个本质的核心。而芒格,巴菲特无疑是这样的人。
即使已经成为世界级大富翁,但是他们生活都极为简朴,普通人都是想着赚钱,有钱了如何挥霍,而芒格和巴菲特不过是把钱作为自己努力的奖品,他们不缺钱,他们却把金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个人勤俭,积极回馈社会,这种回馈不仅仅是金钱上的,还有他们那套高尚的普世智慧。
芒格说,那些银行家把自己禁锢在金钱的城堡,坐专属的私人飞机,一个人孤零零的住豪宅,假装高冷,拒绝大部分人的靠近,于是,他们真的一个人远离人群,虽然外表光鲜亮丽,但是内心孤独寂寞。
还记得武志红老师说的,人是活在关系里的。只有两个人以上才能形成关系,而无回应之地既是绝境。
人遇到上帝,上帝问他,你觉得天堂是什么样子的,人说,有漂亮的房子,有可口的食物,打开窗户就可以看到最美丽的风景。上帝满足了他,一千年以后,人向上帝抱怨,那叫什么天堂,那分明是地狱,因为所有的美景美食他都无人分享,因为那里只有他一个人,所以如同美丽的牢笼。
芒格有趣的观点,让我开始认真思考,有钱有权以后把自我和社会隔离,这样的举动真的很愚蠢,把自己封锁在高高的牢房,失去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乐趣,也是去了生命的乐趣。
古人说“俭以养德”,而巴菲特和芒格也是一生勤俭的典范。通过生活点滴,吃穿住行,养成一种自律习惯,克制人性深处的贪婪,然后才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享受生活的美好。
还记得【暗时间】里说的,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拥有两个大脑,一个原始脑,一个现代脑。原始脑进化了十几亿年,所以主宰者我们生物性的本能,比如遇到危险就逃跑;比如原始社会生存艰难,人类学会了囤积食物,收集各种有用的或者没用的东西;比如生物繁衍的性欲。
而我们的现代脑是在原始脑上通过近四百多年现代文明洗礼而进化出来的一层大脑皮层。这个现代脑拥有人性最高级的情感,比如自律,比如爱,比如渴望自我成长。如果说原始脑代表人性对物质的渴望,那现代脑代表人性对精神的渴望。
而因为现代脑的进化时间很短,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对于生活或者个人的决策都被原始脑所左右。结合芒格的智慧,我突然意识到,也许俭以养德就是人为刻意的训练,发挥我们现代脑的优势,抑制原始脑的无知。
芒格的普世智慧给我另一个更大的冲击是,构造跨学科思维。
生活中太多案例说明,要深入一个领域做专家,但是这种垂直领域的深入反而忽略了水平领域的宽度,然后自我的视野和思维也会变得狭隘,仅限于自己的领域内。
芒格在做任何投资的时候,他不仅仅从数据分析层面去看待意向公司,还会从企业管理角度看公司内部,从心理学角度看公司的消费群体......芒格会从十几个不同学科领域去全面的看待每个项目,从而形成一套自己的独特投资理论。
而每个跨学科的学习,并不要求自己成为每个学科的专家,事实上,每个学科都有很基础的底层逻辑,只要学习并搞明白那些学科基础,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就足矣。
而因为具备跨学科思维,面对自我挑战的时候,我们就能多维度的看一个问题,那解决方法自然而然会更多。
也许,职场中那些全才之所以受企业管理者所青睐,不是没有原因。因为他们具备了跨学科思维,让自己变得不可取代,根据稀缺性定律,一个人在企业里不可取代性越高,那他自然更值钱。
最后一个点,芒格说“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芒格即使差点失明,都从未放弃学习。这个社会一直在变,而顺应时代的最好办法,就是保持学习成长,时刻跟随它的步伐,否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亲人好友,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许开始大家的起点都一样,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但是,从大学毕业开始,大家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而那些一直往前走,越来越好的亲朋好友,无一例外都是他们在不断地自我学习成长,不断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大脑!所以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路越走越宽,机会越来越多。
而那些上学时候还天资聪颖的亲朋好友,之所以最后退化到平庸,因为他们离开学校以后,就停止了自我成长,一直在吃老本,当然跟不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然后被时间的筛子过滤出局。
时间是最公平的,想得到什么必须付出相应的努力,如果自己平庸,请问问自己,今天你努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