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部分
1、精准的配合:来访者的脚步走到那儿,我们就走到那儿,因为我们是身后一小步的引导,他在前面走我们能很精准的踩着他的脚印走,很好的听到他的语言运用的方式,并入他的用词,甚至他说话的语气,尤其是他的主要用词,表示程度不同的用词,不去随意修改,但有的时候也可以视情况把程度重的词进行弱化。
2、开聊时没有想到的例外,再想起时怎么处理:首先看是否有必要,如果那个点儿不很重要,当下又进行的非常顺的时候可以不回去,如果当下进行的并不顺,而那个点儿你又觉得他非常必要那就直接回去,“我刚才好像记得你提到......那个点儿能说得再多点儿吗?”
3、面对很多问题的来访者,找不到例外,确定主题,可以把他的进行概述,然后问他对于这些主题你最想先聊的是那一个,但是由他自己来确定,例外要聊时间,地点,怎么发生的,如何发展的有什么人物在场等,深入可以具体化;
4、重新建构的技巧:虽然...但是,一般化,不是技术,而是一种理念或者说是模式,需要内功的修练,需要长时间在焦点团队的浸泡,让焦点理念内化于心,时间长了就可以顺口重新建构了;重新建构不一定要给当事人说出来,看到以后会有更多的接纳理解和看到,当事人正在诉说的过程中,说出来会成为一种打扰,就像赞美一样,我在咨询中并没有很多的直接的赞美;
5、沟通时是否可以加入自己的观点,不可以,和孩子或者身边沟通时可以加入自己的观点,生活是生活,咨询中很重要的原则 是保持中立,导致来访者受我们的影响,他的独立思考就很难达到,因为我们起的是协助的作用;中立原则不意味着没有我们自己的观点,但我们不需要加入,觉察到自己的想法但不让它冒出来去影响来访者,要保持中立;
6、生活中接到好朋友的求助要视情况而定,看关系看问题看对方希望你怎么样来做,希望直接给建议,那当然可以,如果生活中直接引导会让人不舒服,如果问题严重,可以用阳谋的方式直接问“那你是希望我用心理学的东西来进行引导还是直接说说我的想法呢?”如果他希望引导那他会多一些耐心和思考;
7、咨询暂停平时会用到吗?看情况,一般不用,暂停最开始时在80年代在国外严格要求,要咨询好几年才可以上手,新成员在做咨询时,另外的成员会通过单面镜观察,中间有10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来访者会对刚才的谈话进行沉淀和反思;
8、咨询结束后需要做的工作:咨询记录的整理,一种情况是自己看的记录,一种情况是比较正式的记录,比如在单位做咨询工作或咨询机构就按要求做咨询记录,另外一份可以按自己的习惯的看得懂的形式进行记录,但咨询有保密原则不方便让别人看的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整个结束后需要建档案;
9、咨询中体会到对来访者的问题相对情况探讨的稍多时会觉得对问题领悟的相对稍深一些,如果对问题及其相对 情况探讨的稍少时会觉得走的太快,对来访者资源这一块儿领悟的不太深,很多地方需要探讨的稍多一些,所以咨询师的语言需要稍慢一些,回应也要稍慢一些,慢慢的整个场都慢下来,来访者才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想到更层次的东西,生活中一般是走的比较快的,尤其是自己思考,自己思考是跳跃式的,从一个念头跳到另外一个念头;
10、咨询时走得太快,怎么慢下来呢:做多了就慢下来了,就像骑自行车,速度和技术是随时间推移的,有意识的训练,练多了就好了;
11、循环问句是焦点代表性问句之一吗?是关系问句的一种,是属于系统式家庭治疗里的,家庭治疗有系统式,结构式家庭治疗和萨提亚家庭治疗,系统式家庭治疗的许多理念跟焦点相似,关注正向资源取向例外评量奇迹等,叙事和焦点是系统式家庭治疗的分支,循环式问句是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经典问句;
12、问题是互动的产物,理念的意义:大街上相遇的两个人A/B,A说你看干什么?B你不看我咋知道我看你呢?B说你再看我一眼试试?A看你一眼能咋的?B一拳就打过去了。于是两个人就此打在一起。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问题是互动出来的,在家庭中也是如此,本来孩子在做一件事儿,家长过去语言不太注意,孩子有点儿生气,可能回一句,家长更生气,孩子也更生气,问题就这样出来了;启示:系统是相互影响的也说不清因为什么或者怪谁,那接下来我们就去探讨,“你们希望怎么样,接下来可以做点儿什么,让事情朝着你们希望的方向发展”这样解决也就出来了,所以很多时候问题到底是怨谁是说不清楚的,我们去关注问题的解决就可以了;
13、孩子及同伴总认为我在给他们灌输焦点的理念,当事人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感受,我们要尊重,问问他们“希望妈妈怎么样,妈妈一边在学习一边在生活中,妈妈也在尽量地努力,但是妈妈还不太能知道怎么去协调一致,你看你帮帮妈妈,看需要怎么做?”去寻求孩子的帮助。包括我们去用赞美,我们可以去向孩子求助,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与孩子去合作,就像在咨询中我们会问当事人“我需要怎么做可以对你更有帮助一些,希望我做点儿什么”把对方当专家,与对方合作,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这也算是阳谋;向孩子学习,把他当成焦点的专家,孩子他自己是能看到自己很多东西的;
讲课部分咨询细节
1、找不到地方,用电话指挥或助理,不去接,影响自己的气场,你在自己的地方待着就好了;
2、进门一男一女带个孩子,你不要以为就是爸爸妈妈,不要预设,在咨询室里我们咨询的状态都在,有时间的设置,在时间里面我们一直是咨询师的角色,时间外面我们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角色,是生活中的人,不用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无条件的接纳,去掉姓叫孩子的名字,问随同的人都是谁,作为女士很敏感,好奇的多嘴问一句;
3、不需要换鞋,从很远的地方过来,脚有味会很尴尬的,也会让人不自在;
4、进来之后寒暄,寒暄有助于缓解气氛,如天 冷不冷呀,咋来的呀,吃早饭了吗之类,没吃,要在咨询室准备一些牛奶和饼干,不用多,有一些就好,饿着肚子是不舒服的,不好意思吃,还有5分钟时,就说你们先吃着我去隔壁拿些东西,我们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也可能是认为来作咨询的怎么还可以吃饭呢;买男孩喜欢的饼干,下一次聊就非常顺畅,不是非要这样做而是发自内心的对人的一种关注,关注到人的感受情绪是大于技术的,道大于术《周总理的四个日夜》,周总理是特别关注人的,最受尊敬的一个总理;关注人的细节,别人是可以感受到你关注人的温暖,接下来心就可以敞开,但不是为了敞开而去这样做,而是就想这样做就这样做,敞开是一个副产品;六年级女孩的故事,吃着香焦,喝着奶茶,非自愿来访者但很快就打开了,聊得顺畅,联结关注到每一个人,从细节上去关注,不要去有意识的学一些技术上的东西,要记住得是发自内心的对人的好的心;
5、家长会跑,不让跑,不能把活交给咨询师,咨询要想起作用,家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咨询只是个引子,而家长跟孩子接触是最多的,影响也是最大的,不能让他跑掉,并且要和家长合作,如果家长愿意,主要是孩子愿意,那可以一起聊的,如果聊不下去,或者孩子 不愿意,那就分开聊,但也要让家长参与;不居功,也即功劳不是你的,功劳是家长和孩子的,这是焦点的一大特点,人家改变只是因为我们是其中的一环,也是因了人家的信任,家长在那么难的情况下坚持下来,积极的想办法,如果咨询起了变化的话我们要看到家长的不容易,表达对其的欣赏,有更多的理解这样家长才会感受到被看到了,温暖到了被滋养到了,这样才会跟家长有更多的联结,其实在生活中也是我们也不喜欢别人在我们面前居功,你看你发展到今天都是因为我,不是因为我你能有今天,越居功越无功,越邀功越无功,越不居功反而可能越有功,人家感谢你都是你当年的栽培呀,你说没有没有,都是你的努力,你看你帮了那么大忙还这么谦虚;一开始要在一起聊,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家长也能提供一些更多的视角,我们就能看到更多的面向,从孩子的视角,爸爸的妈妈的视角是怎么看的,这样会比较清晰一些;
6、倒水,水要提前烧好,有的不准备水,觉得不喝,就像到了饭点儿你不留人家吃饭一样,你不准备人家怎么吃呀!倒水要是在坐下之后再倒,用一样的一次性杯子,并且要用一样的,坐一样的椅子,保持同频,坐下后倒表明水是刚倒的,杯子也是现拿,细节决定成败,坐的位置,我们不主动,让他们先坐,表挂在对门在位置,靠近天花板的位置,来访者注意不到,因为来访者一般不坐背着门的位置,感受不安全,特点孩子一般离你远,在你对面,家长会离你近,等家长走了一般会问孩子我可以坐你旁边吗?一般都会同意,只有极个别的不同意,坐旁边显得亲近,说话方便,咨询一般都是直角的角度。不管那一个都能看到表,中间不要看手表,不建议带手表,你带手表就会不经意的去看,而这都是对来访者的打扰,比如你去别人家玩,人家会下意识的看一下表,你就会问“有事儿”“没事儿”你会下意识的认为他有事儿,如果你下意识的看表,来访者会认为你不想跟他聊了;
如果对方有水或带的瓶装水,就不用倒了,如果没带我一般会倒,说“没事儿倒上吧,想喝时就喝不想喝也没关系;”来访者一般也会喝一些的,喝水可以缓解焦虑。
尊重热情真诚积极关注建立关系的基础,中间可以加水,所以水壶放在咨询室,来访者用自己的杯子,咨询师也可用自己的杯子,用一样的杯子坐一样的椅子;
1、坐下来“今天过来是爸爸妈妈让来的还是跟你商量你愿意来的呢?”阳谋,可以知道来访者状态:游客型、消费型、抱怨型;积极回应或都有那么就是比较主动的,一会儿就可以直接切入了;如果孩子不啃,过了一会儿爸爸或妈妈回答,那么一会儿开聊时就要先聊一些他的兴趣爱好,特长了;根据他的回应,用非言语回应他,有时孩子会白妈妈一眼“我不愿意来,我妈非得让我来”“我跟你商量了呀”“什么呀到了楼下才给我说的”我们可以共情他说“看来你不太知道情况,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已然来了,其实我就很好奇是什么让你们今天坐到这里了呢?”或者“你们感觉今天聊点什么可能相当是你们比较想聊的呢?”问完之后,你就不需要盯着他们每一个人,接下来是他们家庭权力呈现的过程,你会看到家庭里面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也即谁说了算,或者在这件事情上谁说的算,爸爸可能看一眼妈妈,妈妈再看看爸爸,然后妈妈会说“那我说吧”他们不啃我们也不啃,不能比来访者更着急,不能比来访者更能,看天花板,要不他们会把责任推给你,也会看出来这个家谁更当家;这句话是引子,并不立即切入引出来三句话:(一)“就这个问题以前做过咨询吗?”(了解一下既往史,什么时候做的,大概怎么样呢,没做过对咨询了解吗?有的会说地不错,会共情他看来了解的不少,很用心,如果不了解那就要介绍一下什么是咨询,这还是阳谋,(二)“有的人会认为来咨询就是神经病,你们怎么看呀?”用阳谋来说明来咨询并不是神经病,心理正常的健康和不健康,做的是不健康的,异常的不归我们管,真正很严重的要进入精神病院的,当然这也分情况,孩子12岁以下的就不要提了,青春期的孩子会犯嘀咕;保密原则,对不对爸爸妈妈说这关系到一会儿他的敞开度。这时会对爸爸妈妈说“包括你们也是不告诉的”一般父母也会说“不问不问”,但事后肯定是会问的,作为自己也想知道,肯定要照顾到他们的感受,但咨询中间是不联系的除非必要,如联系时间或者孩子突然严重,要不他会不断的跟你联系,联系你回复不及时,或不想回复,会影响咨询关系,干了额外的活还不落好,所以都要说清楚的,补一刀“很多家长都说不问,但事后也还有家长跟我联系,但即使联系我也不会回复”,一般不再联系,跟孩子聊完后也会跟家长聊一聊的,要不影响咨询效果,形成依赖,他不再去沉淀反思觉察,并且像酿酒一样他没办法发酵,痛苦不够感受也没那么多,成长也不会太大,所以让他憋着,难受就难受,过一会儿他就有办法了,失去成长机会;(三)保密协议恋爱不说,保密例外要说的;会不会被看不起,这一会儿可以根据我们的态度让他感觉到,前边两个问题用阳谋来直接点破,有家长认为咨询师是人生导师,是给孩子讲道理的,这个也要点破,咨询前要签咨询协议的,属于伦理里边的
2、直接告诉“咨询是以你们为主你们感觉聊什么是你们想聊的,会对你们有帮助,我会陪着你们去探讨但咨询师一般是没有直接的建议的”话说到前头省得他一会儿再问你,成年人最喜欢干这事儿,成长人喜欢走捷径,习惯了走捷径,吃减肥药,保健品,无孔不入,有捷径走绝对不会花力气,所以给他把路堵死,再问时就笑笑,他会说“我也知道你不给我说咋弄”,这样他会更多的向内求,要不他会向外求,伸手要,就不会有更多成长,所以对孩子这块儿我们要学会示弱的,我们要学会向孩子求,孩子会很高兴的,让他教给我们,有很多时候我们的确没有他们做的好,这样孩子会有成就感;
3、保密孩子不愿跟家长一块聊那就要分开聊,首次一般是两个小时,孩子时间紧张时可以聊一个小时或一个半小时,后续是一周一次一次一小时,后续要跟家长聊10几分钟,把家长的力量用起来,首次的两个小时一般会一块儿聊,聊个10-20分钟,了解情况信息,分开聊跟孩子1小时20分钟左右,还有20分钟跟家长聊或者家长孩子一块儿聊,采用总分总或总分分的方式;考虑家长的感受,得让家长知道孩子咋样呀,如果没有跟家长有直接的交流,这样一旦有些情况家长可能对你有很多的情绪出现,因为我们没做到位,影响整个的咨询,家长不断的联系说明自己没做到位,咨询取消需要提前24小时,当天取消是要扣费的,有时要考虑人情,跟家长的联结不到位,一有风吹草动家长就会起情绪,家长会说啥老师呀一点儿效果都没有,孩子可能感觉还不错,家长会有牢骚,所以要考虑家长的感受,跟孩子聊完了,接下来跟孩子说“接下来要跟父母聊你看有那些话题是不能跟家长说的”也没啥都能说,但是本着和孩子是一伙的,所以再问“你看都能说吗,有没有你感觉不能说的”“没有”“那叫爸爸妈妈吧”孩子高高兴兴的出去了。家长是很在意孩子出门的那一刻的表情的;因为孩子不愿跟他们说更多,他们只能通过孩子的表情去观察聊的咋样,还有的贴着门口听,听孩子的笑声,特别不容易的;遇到都不让说的怎么办“都不能说的话,那要是刚才聊到的你想要改变的那一块儿,需要爸爸妈妈帮助的地方那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