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鼓励个性化教育以来,各种补习班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冒尖。三步一个书法班,五步一个国学班,门里边还藏着一个钢琴班......周末早上的便利店里挤满了去买早餐的小小的小朋友和身旁急慌慌的大人。不时还能看到家长恨铁不成钢地在路边当街训斥自己那委屈地蜷缩起来的孩子:你要表现再好一点,才行,你懂吗?
望子成龙是很正常的父母心态,在当今的中国尤其严重。但是这种消费式的教育方式真的靠谱吗?
我所说的消费式教育,指的就是:物色一种特长班,花钱(姑且叫做投资),然后坐等子女级别养成;说到收获,虽然不好量化,但多与地位、炫耀脱不了干系。这难道不是购物狂买东西的心态吗?你可以说花钱是为了买服务,可是凭什么别人要为了那两张纸为你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呢?世界本就越来越扁平化了,所谓“阶级”的概念渐渐淡出,如果还拿势利眼来看世界,你不免要唏嘘:现在的人都越来越奇葩了,鄙视链已经转链了。如此这般看不懂状况的时候,先不要感慨世间无常,兴许考虑转变一下看问题的角度,你就会有新的认知。
作为一个虽然还没有孩子但是喜欢思考这类问题的人,我有一个建议。当你的孩子或硬或软地拒绝与你合作的时候,想想ta需要什么,除了“投资”,你能给ta的是什么,然后想办法去填补中间的空白。孩子的世界是父母给的,父母不能只做投资人。
看到不少成年人,身上带着明显的幼年伤痕,就这么进入社会......就像关节脱臼,这个无情的社会要给他们某种强烈的外力,伤处才能正过来。虽然这个过程不是没有收获,但是毕竟浪费心力,有这精力做点什么不好?望子成龙的你们也想让孩子做点大事吧?那有一点就要明确:教育不是孩子的事,而是家长的事。只有全身心(强调一下,身心!)投入进去,才能修得正果。就如同你为了升职加薪绞尽脑汁一遍又一遍地调试程序构思文案,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要花的气力也只会多不会少。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六维穿梭,要达到目的地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该补的课,再难再累也要上下来。